义务教育阶段小班教学班级管理策略研究
2019-12-26郭爽
郭 爽
(黑龙江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义务教育阶段小班教学的内涵以及特点
义务教育阶段小班化教育是以教育公平理论、教育价值理论为基础的强调公民接受义务教育权利与机会的平等,强调让每个学生受到充分的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1]。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班教学的特点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与个性,它是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产物,符合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促进教育资源平均分配,加强教育公平的途径。
2 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小班教学的班级管理策略的重要意义
随着教育部发布的“到2020年基本消除中小学56人以上大班额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消除大班额计划”以来,班额的问题越来越受重视。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小班教学模式,小班教学是在教学的过程中保持着教育公平的宗旨。我国的《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通知中明确表现出育人为本,全面发展,促进公平办学,提高质量,教育资源均衡的基本理念。在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的学习氛围中不断带领学生探索,求真,塑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不断借鉴国外相关的先进的理论基础之上,我国不断探索出与小班化教学的相关课堂教学策略、小班文化建设、小班评价,小班化高效课堂研究、教育生态环境建设等问题,取得一些成功经验[2]。小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班级授课制,在加大消除大班额的力度上,班级人数突然的减少,改变了传统的大数额的班级,教学的各项活动在小班额内进行,班级的教育关系、教育活动,班级管理的主体也会产生巨大的变化。不断的深入研究班级管理的变化,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有助于促进教师的班级管理的理念,使小班教学的实施更加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并且具个性发展,使素质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与发展[3]。所以探究优化小班教学的班级管理的有效措施,确保每位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上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十分有意义的。
3 义务教育阶段小班教学的班级管理困境与成因分析
3.1 以学生为主体评价模式单一
我国全面普及实行素质教育,尊重并发扬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在近几年加强实施消除大班额计划,促进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化,个性化,打破教育体系的僵硬模式与填鸭教学模式。现行的一些学校有一套自己的学生评价制度,并且是通过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这几方面去衡量与评定,学校可以通过三好学生,学习进步标兵,文艺标兵等形式去评定,然而老师对这个标准还是比较模糊,理念没有及时更新,这些还不能够作为依据去评价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的评定要求,所以教师在最后还是运用统一准则与标准去衡量与量化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的水平,使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只是形式化的作用,学生的个性化的发展没有得到充分的彰显和发展。
3.2 班级管理方法缺乏灵活性与民主性
在紧急实施消除大班额教学模式计划下,虽然班级的学生的人数达到标准但是师资和学生的设备没有紧随其后的去快速完备,班主任的班级管理理念有没及时更新。大部分的班主任还是会根据自己的以往的班级管理的经验去管理班级,没有根据学生的班级的新的组织形式去适当的改变与创新自己的方法与行为[4]。在了解学生的情况时还是会很少的去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的情况,大部分的情况还是以批评教育为主,班级中的班级干部轮换只是一种形式,没有做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管理的民主性没有充分的展现。与此同时学校对小班小学的实施也缺乏管理理念,对教师的培训方面,对教师的评价机制方面都比较欠缺。
4 优化义务教育阶段小班教学班级管理的具体策略
4.1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4.1.1 加强师生平等交流与互动
教育部在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意见中指出,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再是一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而是能够平等去每一位学生去沟通交流,努力营造一种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必要条件,班主任与学生形成朋友的关系,去尊重,理解,友善的态度去对待每位学生。对每位学生的进步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努力的让学生在学习方面与师生关系方面有更大的积极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反应能力,不要挖苦,嘲讽,也不要过分夸奖,表扬与赞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关注每位同学的反应,教学资源均等,保证每位同学都是课堂中的主人公,主体的地位。
4.1.2 创新班级干部管理制度
班级干部的工作要做到分工明确、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互相信任、惩罚谨慎、有效沟通的原则。由于我国现行的教师编制制度,班主任的工作除了自己班级的教学与管理工作还有担负其他班级的任课教师的任务,所以班级管理的任务不仅是班主任的任务和班级干部的管理任务,它也是每一位学生的任务,每一位学生都要有班级的主人翁意识。班主任要设立一个强有力的班级干部团体和各个学科的课代表,把每项任务做到细致化,任务分配到个人,致力于班级管理的合理运行,而班级干部制度要做到公平,公开,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教师要按照学生的各项表现定期对班级干部和课代表进行轮流制都,并且在这个过程中,班级干部要以身作则,做好榜样示范的效果。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班级管理的参与积极性,学生的班级的主人翁意识越来越强烈。整个班级的全体成员都有一个共同努力的目标,而且能够实现个人与班集体共同发展,进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
4.1.3 以混合编组和座位次序促进学习
义务阶段的小班教学中学生的分组合作学习是非常有效的学习模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时要注意组员的人数安排,每个小组的分配要采取混合打乱的方式和定期更换组员的形式,同时座位的前后左右要及时更换,保证每名同学都能接触到教室最佳的位置进行学习。在小组合作中小组内要有“负责人”和“接受监督者”,每为学生都有机会成为“负责人。”有研究显示组员的人数为3-6人最为有效,保证每位学生都有话说,都能有表达观点的机会。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学生互相配合,根据“教师的期望理论”学习小组中每组中的小组长和座位比较靠前的同学认为自己得到老师的重视,表现的更佳。
4.2 完善班主任的评价制度
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最终评价主要是比较看重班主任的绩效和量化评定,对班主任的工作中的细节关注的比较少,而且对班主任的评价太过于片面,这样不能够表明班主任的全部工作的内容情况,学校可以通过建立班主任成长档案记录,来记录和观察班主任的工作的成长记录情况,根据学校的客观情况定期建立学科评定考试内容对班主任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并且要将班级的各项活动的评比结果作为一种对班主任的评价依据与评定,最后学校可以通过学生平时的反馈,学习成绩的结果,学生的德育情况,家长的沟通,同事和领导的反应进行对班主任的综合评价。
4.3 加强对教师培训,更新教育理念
义务阶段小班化教学最主要的特征是人数的明显减少,桌椅板凳的调整和学校的硬件设施的表面上的变化,教师的班级管理理念也要从大班额的班级管理中转变到小班班级管理理念中,反对“一刀切”的行为,同时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的观念也要做出相对应的转变。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小班化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和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模式,并且要进行理论联系实践相结合,班主任可以通过听专家讲座的,定期与学者碰面去交流学习来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新思想,通过听课评课来提高专业素养。在对专业素养进行培训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心理咨询师方面的资格进行要求,努力实现班主任双证上岗。学校可以将班主任的工作水平的培训作为一种校本研究的内容,进而不断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不断创新,形成带有自己自身特色的工作风格[5]。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也要不断与任课教师进行协作,不断沟通,同年级的教学资源共享,学科教师之间要优势互补,真正做到小班教学的,因材施教,精耕细作的教育理念。
小班化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改革策略,义务教育阶段的小班教学班级管理的确立是以人为本,学生发展为本,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发扬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必要的途径与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受教育的公平程度,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关注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更好的实施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因此探讨小班化教学的班级管理是非常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