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英语通识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

2019-12-26胡文睿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高职

胡文睿

(河南省三门峡中等专业学校,河南三门峡 472000)

通识教育的前身是古希腊时期文士所倡导的自由教育,主要内容是说我们的思想和身体必须做适合于我们自身的品德的相关事情和学习相关知识,不管是读书,鞋子,绘画,文学等等。通识教育发展至今,虽不是大学课程专业教育,但其拥有不可撼动的社会价值。通识教育作为侧重于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拥有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人的教育,学生的各项成长与发展建立在学生是一个自然人的基础上,即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承担起自身的重担、全面发展。由于通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基础性能,不同于专业教育的专业性和功利性,它所要学习的范围很广,并且成为了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同时在培育学生在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也起到很大作用。

1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通识教育与跨文化交际

通识教育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在我国各大高校接连展开。针对当前大学的英语教学现状,实施大学英语通识教育是大势所趋。目前很多教育专家都认为教育方式的转变首先要考虑职场对于人才的需求,而大学英语通识教育对于这一改革应首当其冲。此外,高校的培养社会人才的主要方向是培养具备跨文化交际视野、了解国际上的相关政策、并且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的经济全球化人才。在全球经济多元化的发展中,教育资源也因为网络的普及实现共享,为了培养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必须要把训练交际能力放在教学的第一位。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是通识教育的主要核心。另外,《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也详细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能力和职场氛围下的交际能力,在整体提高学生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后使得学生在就业时掌握主动权。新标准要求更加注重学生智力和人格方面全面统一的发展,和通识教育的理念大同小异。

2 高职英语通识教育现状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趋于成熟的今天,作为培育人才的高等教育却面临着很多问题。王生洪先生在对复旦大学通识教育进行研究时指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诸多挑战,主要是缺乏人文精神、创新动力停滞、学生的素质水平不均。对比于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学生在素质这方面的表现不够好。由于课程设置局限、应试教育的弊端以及社会功利主义行为,高职高专的学生综合素质很难得到改善。而现今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主要有认知缺失、教育资源落后、师资队伍不强和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等缺点。以笔者授课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在英语教学中过度关注锻炼语法词汇等应试能力,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和锻炼灵活运用英语的能力。除去高职院校学习时间段、公共英语课的课时不足、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好等类似特征外,该专业学生均有明确的就业目标,对于即将从事的幼师职业认识较深;抛开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幼师专业的学生知识储备量不够丰厚,需要提升他们的各项综合素质。

3 高职院校通过英语通识教育来锻炼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案

3.1 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注重文化教学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里,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拥有同等地位,且相互联系依存。英语老师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要增强文化教学。但在大量高职英语教学中,往往更多地侧重于语言教学,对学生的英语考核也只注重对于语言的检验,忽略了文化教学。因此,对于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在语言教学的基础上,把教学重心向文化教学偏移,使语言和文化融会贯通,从另一个角度探索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例如It's no skin off my nose if the company is going to invest in high-end goods market:no skin off my nose.一句,假如直接翻译 ,就变成了有皮肤从鼻子上脱落。显然,这样直译是不正确的。如果学生知晓西方国家的文化 ,就会了解到现代英语中存在很多隐喻,才能正确无误地翻译出此句,就是这事和我没有任何关系。这个例子表明,只有在学生对外语文化有所了解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把握语言知识,而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好外语知识。现实中的高职英语课堂,需要老师引领学生在设定的语言情境学习多种语言知识,提升学生对于外语的应用能力。高职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置类似人物模仿、辩论比赛、对话、小组讨论等诸多情景来达到锻炼学生口语的目的,让学生敢于张口说话,勇于表达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意见。通过设置这些语境,让学生仿佛真的处在这样的一个语言表达环境里,可以在短期之内学会问路、打电话、问候、购物等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口语表达方法,提高学生与不同文化的人的交流。

3.2 积极运用中英对比探究法

高职英语教师作为推行跨文化交际的核心人物,担当着推行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此,在现实的高职课堂中,不仅要鼓舞学生主动学习西方国家的外语文化,还要重视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和把握。例如在教授用英语表达住址时,高职英语教师就可以探究和类比汉语与英语之间不同的表达方式寻找一下产生差异的主要因素。

如Room 206.Level3.Tower B

Haibin Garden

Guanglan Roud.Nanchang

Jiangxi 330013.China.

译成中文如下:中国江西省南昌市广兰路海滨花园B座2层206室,邮编:330013。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发现,用英文表达住和用汉语表达住址的顺序完全相反。如此,学生之后遇到类似的地址翻译时,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翻译的准确率。在实际的高职英语课堂上充分地运用中英文对比探究可以让学生对东西方文化交际行为之间的差异有一个更好的认知,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处事思维和交际规则等的差异,学生可以知道这种不同的交际行为的形成的主要原因,更能以一颗包容的心去理解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很大程度地避免因学生对文化的不理解造成的语法错误或常识错误,最终达到训练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3.3 课堂教学阶段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

公共英语课属于一个外语教学学科,旨在教学。因此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和技能之外,另一个侧重点就是对于人文知识的教学。提升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核心在于高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于教材的理解和隐含跨文化知识的把控。因为外语教学和文化教学之间的联系紧密不可分,通过联系中西文化,指引学生理解个中差异,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化的可爱之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从事幼儿教学时会运用到儿歌或小故事,这时英语教师就可以根据学前教育这个专业的特点,在课堂上可以有目的的设置英文儿歌、英文故事的教学情景。例如,在学唱儿歌阶段,英语教师可根据西方的传统节日比如万圣节,引出儿歌Trick or Treat。在教学时加入万圣节的由来,将其与我国传统节日中元节展开对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各抒己见。按照学生年级的不同选择轻快易懂的英文儿歌展开中西方文化比较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多元文化意识,使他们在教授幼儿语言过程中,帮助幼儿养成语言文化平等观念。

3.4 注重教师自身素质,锻炼教师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语课堂上对于中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的核心在于英语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是否强硬。英语的教学是结合教和学两方面,老师作为教学的主体人物,其专业能力和对中西方文化知识的掌握在传授跨文化交际要点过程中是起主导作用的。倘若教师自身并不具备有相当丰厚的综合知识,那么在授课的过程中就可能自然地将外语课上成单纯的语言课,无法给学生展示一门语言内在的隐含文化、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等文化知识。如何更完美地将诸多语言知识合理传播给学生主要由授课老师确定,同时,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在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上有很大的帮助。在对阐述课文内容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对其的扩展和延伸是反映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一重要指标。所以教师须持续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通过参加跨文化课程培训、交流访学走出国门体会不同国家的风土人情、进行学术研讨等方式汲取新的知识来增强自己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教授文化丰富的英语俚语时,老师自己的知识体系就直接影响到学生掌握英语知识的程度。“Dog does not eat dog.”(同类不相残)这一俗语,就需要教师知道“dog”在西方文化背景下的另一层含义。教师只有在足够了解了语言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根据课程目标、内容、方式等多个角度进行备课来展开怎样训练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西方文化,转变自身的思维模式,并且以一种批判性的眼光去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当学生在使用英语进行沟通交流时,才能很容易地知晓隐藏在语言背后的文化差异,最终养成良好主动的对话沟通习惯。

3.5 积极创建跨文化交流平台,鼓励学生进行海外交流

通过学校与国外高校文化交流的众多项目,送学生去往海内外交流学习,亲身领略真正的跨文化交际实境。当身心完全融入到跨文化交际环境中时,学生对于理解文化差异的兴致更加高昂,对于文化差异的有更深的包容度。以作者所处院校展开的“千人海外留学”计划项目为例,通过层层选拔后,学生们将前往加拿大、马来西亚交换学习三个月。通过有限的一段时间,让学生们置身于外语语言环境中,这是国内课堂无论如何努力也达不到的能切身体会巨大的文化差异的方式。学生们作为交换生,在实际交流中,可以更加细致的认识到不同的饮食文化、风俗习惯、道德价值观念和语言文化。总之,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各大院校英语课程肩负的一个重任,在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让学生各方面发展良好,为学生开启一道了解世界的门,使学生在未来成长有更多的便利条件。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高职
情景交际
交际羊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两块磁的交际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