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符合人全面发展的母语环境
——当代大学生宿舍行为现状反思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母语宿舍道德

沈 玲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淮安 223000)

1 语言和思维

语言和思维的关系一直是语言学家和哲学家关注的问题之一,在近百年的语言哲学研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沃尔夫假说,他认为语言决定了思维,学习不同语言的人,在思维和关注的重点是有所不同的,在后来有Talmy语言类型框架理论,认为根据语言对运动事件中四个主要语义因素(图形、运动、路径、背景)及两个相关因素(方式、原因)的编码方式把语言划分为卫星框架语言(satellite-framed language)和动词框架语言(verbframed language)。Slobin基于Talmy的基础上提出了语言与思维关系假说(thinking-for-speakinghypothesis),被研究者认为是比较温和版的语言相对论。其理论认为一种语言有其特定的表达方,这种表达方式和关注重点会逐渐固化为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思维习惯,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和生活,而且这种模式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抗拒改变性 。

在上面理论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得出语言和思维的关系极其密切,反过来说就是思维的形成和语言的习得环境关系极其密切,既然如此,那么我们要是重视思维的养成的话,就不能不关注语言习得的环境,对一般人而言,语言习得的环境最核心就是其所处的母语环境,他的思维和习惯都在其母语心得的过程中逐渐显现直至成形。我们可以通过对其行为和思维的习惯来分析促使其思维和习惯形成的母语环境;如果我们想在一个人思维和行为习惯方面施以影响,那么对他语言习得的环境加以影响会是路径和选择之一。

2 现象与困惑

2.1 当代大学生宿舍及其宿舍行为的特点

2.1.1 宿舍功能片面化——社会化——符合人的全面发展

国内学生在宿舍主要是休息、娱乐,然后才是偶尔的学习,在对国内的部分高校宿舍行为的资料搜集过程中,我们明显感觉到的是,在研究生层次以下的学生宿舍中,宿舍行为主要是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宿舍只是他们本班同学上课之余休息的地方,睡觉、聊天、上网,开寝室卧谈会,考试将近的时候也看看书,可以说在宿舍基本上是最放松最休闲的时光。

而作为人生思维最活跃的大学时光,大量时间都在宿舍,而宿舍的时光却没有用在为人生未来的发展上,显然是有失合理的。所以宿舍的设计和管理以及宿舍的行为都应该在为人生未来发展而服务的主线上;否则就是太过片面化,对人生的影响非合理化。

2.1.2 行为完全自发化——道德自觉的高标——社会契约化

在我国的很多高校,都会张贴一些以校方或者物管视角规定的所谓寝室公约,但是因为是校方或者物管的一己之见,是自说自话、无关痛痒的东西,只是单方面的约定或者说是意见,只是便于管理而设计的条例,所以谈不上对谁有约束,如果有的话,更多时候只是在处理违规学生时对照,实际上也就是形式大于实际功能,更有甚者宿舍公约是学校检查宿舍打分的项目之一。

因为国内高校的室友关系没有一种明确的契约关系来约束,全靠社会人的本能的道德自觉,而道德是一种既模糊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每个人对道德的理解都不同,而且每个人对具体事件的道德底线可能是差别巨大,无法统一;既然无法统一,就没有固定的尺度,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尺度来做,自然就众口难调。

众口难调的现状就会导致矛盾,而矛盾一旦出现不会立即消失,因为没有可用来统一操控的尺度,大家会各执一词,出现扯皮现象,谁也不愿意妥协。在如此情况之下,大家要么忍,要么走人……对于自己每天要生活大半时间的宿舍,能调走当然好,但是能否调到满意的宿舍很难说;对于每天忍受别人的坏习惯或者其他的东西,这对较短时间还可以,但是一旦常态化就会心生怨气,怨恨则容易情绪失控,大脑短路,说不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来宣泄不满,比如国内今年出现的宿舍恶行伤人事件,给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带来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

国内把室友关系定位在自觉而高尚的道德自觉层面,认为大学生可以靠自觉的道德约束来和大家有好相处,而这是几千年以来儒家圣人学说的延续,愿望虽然美好,但是实际中却弊端重重,而且在当下道德底线缺失、独生子女当道的时代,道德已经渐行渐远,变得越来越模糊,而我们的大学生宿舍还要靠模糊的不确定的东西来约束大家的行为,协调大家的利益,实际上是遥不可及的奢望;实际上我们永远无法用圣人的标准来约束俗人,而主要靠道德自觉来约束的室友间的行为,有很大的风险,一旦这种自然的调节失效就会导致很多不可控的情形,比如有些同学在某些小问题上一再的忍让,而人的情绪都有一个极限,一旦超越了那个极限值,就会以某种非正常渠道寻找宣泄,比如近年攀升的校园宿舍极端行为。

2.1.3 心理盲目化——引导介入常态化

因为大学生宿舍日积月累的校矛盾没有合理的解决渠道,导致了内心压抑,久而久之就有可能出现心理偏差,而一旦心理失衡或者心理偏差就有可能做出不理智的行为,进而导致不理智的报复行为,造成自己或者他人的人身伤害,甚至是更严重的后果。究其原因,很多时候心理出现偏差的时候该有专业的心理老师来给予必要的心理调适,心理咨询应该是常态化,不是像现在国内的舆论把心理咨询妖魔化,把正常的心理需求妖魔化,让那些心理需要调适的人敬而远之,这种舆论环境很不利于对非正常心理的调适和修正。

2.1.4 行为极端化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渐激烈,当下人们的内心压力趋大,普遍表现为烦躁不安和行为过激,而过激行为是一种于己与他与社会都有极大伤害的行为,校园和宿舍的过激行为导致的种种恶果更是让我们悲痛万分,我们要着力解决问题,把这种悲剧和风险降到最低,构建更和谐的宿舍、校园和社会。

上面这些特点和行为都是当下“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联系在一起的,这些不得不让我们深思!为何会这样?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处在一种不是特别有利于健康思维形成的母语环境中,因为一种思维方式和习惯的形成依赖于特定的母语环境,那么我们就要构建适合学生形成健康思维方式的母语环境。

3 纠偏和建构

3.1 语文教学的统筹与互通

从文学院或者师范院校的中文专业课程安排就可以看到,从《现代汉语》到《古代汉语》、从《文艺理论》到《美学原理》、从《中国古代文学》到《外国文学》等等,中文专业的课程确实不少,但是无论何种事情甚或是学问,都是需要统筹规划的,而我们的文学院就没有开设管理类的课程。从我们自己的读书经历和现行的教学课程安排看,我们觉得真需要安排一定的管理类的课程,因为从时间上和步骤上做好一定的统筹是非常有需要的。

从中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来看,我们真觉得非常有必要教给学生一定的统筹和规划,比如在做语文调研试卷的时候,分值为160分,时间为150分钟的考试,在过了120分钟的时候还有很多人没有开始动手写作分值为70分的作文;看似很简单的细节,实际上反映出我们的学生没有时间的统筹观念,做事更没有整体的规划;而这根源在哪里呢?在我们的母语教学实际中,没有交给学生统筹的观念,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也没有做好统筹的示范作用,导致了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不会从整体上进行统筹和规划,最终导致了在30分钟的时间里匆忙地完成潦草的作文,能到达的层次和境界必然有限。

在国外的宿舍管理方面,打破了以班级和专业为单位的宿舍组合,这本身就体现了对学生知识体系的综合统筹的理念,不管你对其他哪个学院的专业感兴趣,你都能很容易就找到相关专业的师兄和师姐,在聊天和交流的时候就是对不同知识的交融互通。这样对在知识体系和世界观正在形成中学生而言,这有极大的意义。

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上,也应该研究、借鉴,不能把我们的孩子的学习只困在单一而狭隘的母语环境下,而隔断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交融互通。

比如在语文教学的时候,我们不妨和几何学结合,比如从几何学的角度来解读鲁迅作品《阿Q正传》,鲁迅在取名阿Q的时候也许是区别于O这个图形,两者相近,但是后者无始无终、循环不息,但是鲁迅本人不愿阿Q这样的子民繁衍不息,更愿意他像Q一样,而是有一个终了,让他断子绝孙!

多一点学科的统筹就会构建起更丰富的知识体系,有了更丰富的知识体系就有了新的视角,有了新的视角才会看到别样的风景,如此才会有更多的想象和创意,而这正是我们的语文学科教学所期待的东西,具有想象和创意的人才也正是现代化建设所最需要的,符合国家对通识型人才培养的战略需求。

3.2 通识型教师是关键

面对国际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中国要想在人才之战上立于不败之地,就得在教师培养上下大功夫,培养通识型的教师是关键。而这一切的开始是理念的更新,要打破狭隘的学科和专业的界限,对语文教师不仅要进行大语文教育,还要进行跨学科培养。因为只有培养出了有想象和创意精神的老师才会培养出更多有创意和想象的学生。

3.3 改革教育评价现状

就当下而言,虽说超越了一考定终生的评价机制,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还是主要依赖有限的考试,不是不能考试,也不是不能参照考试,而是要关照现代化人才发展的实质,从国家甚至世界的高度来定位人才,从有利于未来发展来选拔人才,不仅是学生的选拔,也包括对老师的评价。

猜你喜欢

母语宿舍道德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热得快炸了
母语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校到底是谁的
母语教育:从美出发
热得快炸了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宿舍关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