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梵高绘画作品中的艺术风格
2019-12-26安丽
安 丽
(洛阳师范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1 短暂传奇的一生
梵高(1853——1890),荷兰后印象派画家。代表作有《向日葵》、《星月夜》、自画像系列等。梵高于1853年3月30日出生于荷兰乡村的一个牧师家庭,由于家庭条件的原因,早年的生活阅历特别丰富,做过职员、商行经纪人、矿工传教士等,最后投身于自己热爱的绘画行业,成为一名专职画家。梵高的早期绘画风格受荷兰传统绘画和法国写实主义画派的影响,画面风格写实。自1886年游学巴黎,结识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画家之后,接触了日本浮世绘绘画的作品,视野的扩展使其画风巨变,画面的色调由早期的沉闷昏暗变得简洁明亮起来。
梵高的癫痫病时常发作,但是在神志清醒的时候,他还是依然坚持作画,生活上的困窘、情感的挫败和身体上的折磨给他带来了致命的打击。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错乱中开枪自杀,年仅37岁。
2 绘画题材的选取
出生在农村的梵高,自然是爱屋及乌,他热爱农民,也热爱着农民的一切,他对劳作的农民和袅袅炊烟的乡下生活充满了极高的热情和生活上的向往,尤其是倔强刚毅的向日葵、黄灿灿的麦田、成片成片的莺尾花和生机盎然的豌豆花等。无一不寄托了梵高对生活的热爱和田野风光的欢喜。这些绘画题材在梵高眼中,犹如散发着迷人清香的魔咒,在其短暂的艺术生涯中,他凭借自己先天独有的艺术天赋和明锐的艺术感知力往我的、深情的刻画着这迷人而又耐人寻味的乡间野趣,因此他也被称为“画家中最纯粹的画家”。与同时期华丽绚烂的绘画艺术相比,梵高笔下的作品尤为朴实纯粹,也正是因为梵高把这种孜孜不倦的绘画精神倾注于此,才是他的艺术作品有一种不可抗拒而又无法模仿和超越的绘画魔力。
绘画题材的选取,首当其冲的便是向日葵,在当时,在现在,乃至以后向日葵都成为了梵高的代名词,虽然每次创作,画面的构成,花头的数量色彩的处理都不一样,但亘古不变的是向日葵所给予的花语——阳光、刚毅和坚强。此外,梵高还经常选用麦田和松树林作为自己的绘画题材,浓郁苍穹的松树林和空旷寂静的麦田都散发着一丝丝悲凉忧伤的气息。如梵高在奥维尔创作的《乌云笼罩下的麦田》就是在乌云笼罩的恶劣天气为背景下,一片连绵不绝的麦田应运而生,洋溢着凄凉、悲悯、压抑和苦闷的情感。再如,在《有乌鸦的麦田》的油画作品中,画面的主角依然是麦田,麦田上方一群乌鸦的加入使画面气氛的渲染达到了极致,从而呈现出了一种深深的绝望和死一般的沉寂之情。当然,除了这两种题材之外,梵高的绘画还涉及到许多题材物象,但无一例外,它们都是质朴无华的,是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向日葵系列
3 画面色彩的搭配
提及印象派,首先想到的便是艺术家们对色彩的认识和处理,热情奔放以及灵动的笔触,描绘着他们对客观世界的感知。个人的主观处理把客观存在的物象演变成一种自己的情感表达。梵高在印象派时期绘画中是一位典型的色彩主义画家,他对色彩的偏好几乎达到了一种癫狂的状态,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自身的精神疾病问题,更多的是源于梵高对于色彩的创造性和感知力。梵高的画面表现是热情的、奔放的、更是掺杂了个人夸张的情感表现。这种画面表现深深的影响了20世纪的表现主义和野兽派会画。
进而言之,梵高的绘画作品中豪迈夸张的色彩表达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画面中夸张的色彩装饰在一定程度上夸大了画面的色彩氛围,也许受新印象派画家修拉和西涅克等色彩表现技法的影响,他在绘画过程中摒弃了之前的色彩表现技法,用一些高纯度、高明度和高亮度的色彩来代替暗淡的颜色,画面从一个毫无生机的色点变得具有时尚感和时代感相结合的装饰效果,从此梵高的绘画也变得明亮起来,给人一种不一样的画面感觉,画面有明确的色彩倾向和冷暖关系以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色彩关系,这种色彩关系在梵高的画面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所有的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黄色是他处理画面关系的最爱,也许这正代表着一种寓意,代表着渐渐升起的太阳、铺满光芒的大地,代表着光明和希望,代表着对安逸生活的渴望。黄色在色彩学中称之为有明度的色彩,它的出现让人产生一种光亮明快的装饰美感。黄色在梵高的绘画作品中也是随处可见,例如《向日葵》就是以大块的黄色作为底色,然后再配上土黄色、柠檬黄和淡黄色等加以修饰。使观者产生一种炫丽缤纷的既视感,同时也从侧面折射出梵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其次:画面中出现大面积的对比色,这在装饰趣味的绘画里是一种很重要的表现手法,既有冷暖关系还有空间感,梵高的这一表现手法在处理色彩关系上做的特变到位,不仅没有使颜色僵硬不协调,反而使画面平整、简洁而又概括。例如,《夜晚的咖啡馆——室外景》就是用大色块的对比色进行装饰,大面积的蓝色天空神秘不失纯粹,空寂不失明亮;黄色的灯光把整个室外咖啡馆照的灯火通明,与橘黄色的地面形成明度上的对比,白色桌面的点缀,使画面更加精致灵巧,透视关系的巧妙利用,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加有味道。
再次:梵高的绘画中也不都是如此,他会用一些黑白色来调试画面。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会在同一个场景中用不同的色彩来搭配画面,使之更协调。比如在作品《播种者》中,斜斜的地平线把画面被分割成两个部分,上半部分还是梵高绘画的一贯手法——黄色调,下半部分是对比色——紫色,两种颜色对比非常鲜明,没有过多的色彩装饰来进行对比色之间的过渡,干脆直接。在横向色彩的处理上闯入画面的主人公——播种者,打破画面的画面构成,白色的裤管使暗部的颜色更加明亮,也可以让观者的眼睛得到片刻的休息。
4 简单狂野的造型
在印象派绘画中,似乎只有梵高的画面给人一种狂野不羁的画面张力,粗犷的造型、厚重的笔触给简单纯粹的画面带来一种无形的张力和感染力。在印象派绘画中,所有的艺术家都脱离造型的束缚,开始疯狂的追求自然光色下的色彩变化,画面中强调的是“韵”的传达,并非“型”的刻画,这与古典主义学院派绘画所追求的 “客观表现自然”的绘画理念有很大的差别。虽然造型上有出入,但是梵高也并非一味的追求色彩变化而忽略造型,细看每一幅作品,都带有直播,现场发挥,即兴创作,造型狂野干练、颜色纯粹、笔触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观者在欣赏绘画作品的时候也会身临其境,被画面的氛围所感染,也会感受到画家在作画时内心的情感。
梵高的绘画风格迥异于别人,跟他从小所处的环境、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周围环境有很大的关系,从先没有接受过系统专业的美术教育,所以在造型方面完全依照自己的想法和对客观物体的想象来完成作品的造型。个人的情感困扰和厂子生活在窘迫和贫困潦倒的日子里,这对梵高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创伤,这从他绘画作品中扭曲夸张的造型可以看出来,也许正是这些舞动而又带有灵感的线条撼动了梵高日后的创作和丰富的情感以及深刻的认知。在绘画作品《星夜》的构图上,天空占据了大部分的画面,夜空中的流星大小不一,用流线的小笔触来刺激视觉神经,传达流星的动感。流星的黄色和天空的蓝色,使画面在构图上更加浑厚有力,山脚下的村庄与山体混为一体,明黄色的灯光点缀其中,近处松柏矗立在画面的左侧,流动的笔触,和夸张的造型犹如风中摇曳的建筑物,摇摇欲坠。整个画面的造型都是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眩晕的、流动的、奇怪的的画面既视感油然而生,犹如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陷入黄蓝色的漩涡,恐惧和绝望瞬间袭来。
5 结语
梵高在其短暂的一生中,痛苦过、挣扎过、努力过……他把这些复杂的情感融入画面,悄无声息的用笔尖刻画着、记录着自己的种种。作为印象派的代表和表现主义的先驱,深深的影响了二十世纪艺术,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短暂的一生留下了大量珍贵的艺术产品,从速写集到油画册,无一不印证了这位平民艺术家的天才艺术气质。几百年过去了,他的作品被拍卖行争相拍卖,甚至打破拍卖纪录;作品被印刷出版,瞬间腾空书架;作品被商人转换成商品——电影、歌剧、梵高领带、帽子、圆珠笔等等。这也许就是对已逝梵高先生最大的慰藉和生前艺术品不被肯定的弥补。
梵高艺术风格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不小的改变,不管是颜色还是造型,都跟随自己的人生阅历不断成长,亦悲亦喜。流动带有韵律的笔触,狂野绚丽的色彩对比,夸张扭曲的造型特点都印证了梵高艺术风格的唯一性。“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去。麦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这是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对梵高的艺术评价,这悲壮凄凉的言语表达也是对他一生的最好总结,为艺术献身的精神在艺术风格上体现的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