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传统文化特征和实践研究

2019-12-26胡炜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茶山山镇湾区

胡炜佳

(东莞市茶山镇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广东东莞 523000)

1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发展的背景

1.1 新时代背景下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迅速

目前世界经济正身处大发展与变革调整的关键时期。前几年的金融危机和科技革命改变了原有的经济格局,致使经济格局与阶层不断地进入更深层次的调整。经历改过变革的世界经济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成长期。为了更好地面对新一轮的全球经济竞争,各国均致力于寻找经济增长的新节点和新动力。但由于多种世界多极化的不断冲击,金融危机和深层次的冲击余震未散,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虽然想要变革的想法很美好,但现实却是全球治理的体系也在经历着重大颠覆,各种安全威胁交织在一起,国际关系也日渐复杂,特别是国际能源格局改变以后,世界经济社会格局的变革也在暗波汹涌。虽然创新已然成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但现存发展模式正日益衰落,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而创新所带来的变革仍然存在较多的未知,世界各国均在大洗牌中寻找自己的位置。面对这种形式,粤澳港大湾区以其与文明变革有机结合的独特优势散发着无限生机。一方面,世界文明大变革势必带来产业革命的触发,对于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抓住了历史机遇期,在敏锐察觉科技产业革命局势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重点,抓住了技术国际转移、产业结构空间布局来抓住重新调整的机遇,实现大湾区的跨越式发展。

1.2 茶山镇地处“一带一路”的巨型门户的枢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主导提出的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是世界共同铸就的公共产品。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茶山镇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战略布局中具有独特地位和优势。茶山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全面贯彻“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对广东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提升茶山文化软实力,为茶山实现“湾区宜居小镇、品质活力茶山”提供强有力的文化支撑。积极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相对接,发挥更多的国家发展功能,助力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构建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平台,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地位和功能。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发扬茶山镇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东时更是强调,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粤港澳三地同根同源,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文化血脉,同属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岭南文化,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地文化认同是粤港澳三地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血脉纽带,也是构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基础。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发展大幕开启,三地在文化事业发展、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等方面的融通合作不断加速。

茶山位于东莞市中北部,位于广深港创新走廊,地理位置优越,拥有珠三角规模最大的明清古建筑群的茶山南社古村落、源远流长的“茶园游会”“茶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等文化资源,先后荣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广东最美丽乡村”等称号,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具有独特的辨识度和竞争力。茶山镇的传统文化在历史的演变中代代相传,为当地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机与活力,推动茶山加快建设大湾区传统文化实践地,有利于打造茶山镇湾区形象,提炼茶山精神,塑造具有湾区格调的茶山文化氛围。

3 茶山镇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程中传统文化的实践路径分析

3.1 推行茶山特色文化重点提升工程

推进特色文化活动形成品牌影响力,有助于加快茶山镇的传统文化建设进程。我们要围绕“一村一品”,坚持市、镇、村、企多级共建,定期策划举办接地气的品牌文化活动,例如,重点培育“全民展荟”“茶园游会”“茶山春晚”“春满茶山”“我要上春晚”“粤韵飞扬”“劳动者之歌”“南社斋醮”等系列群众文化活动。同时,开展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活动。以“二十四节气”为节点,结合岭南传统风俗,策划开展“二十四节气”系列文化活动;打造茶特色文化之“茗悦荟”——茶文化品鉴读沙龙、“岭南画派”名画品鉴课堂、“茶园诗说”国学讲堂、“南社大书房”——古村落研究与实践文化讲堂、“文接千载,情系茶山”系列人文历史艺术展览。

不可忽视的是,要加快脚步推动大型高端赛事展演活动长期落户茶山,带动茶山文化走出去。在重点办好“茶花杯”全国首届美丽乡村美丽中国主题歌曲征集推广活动、粤港澳国标舞大赛、“中国泥塑艺术联展”、“张穆杯”青少年书画现场大赛等大型区域性赛事的同时,推动“茶花杯”粤港澳盆景展、“茶山景”新时代油画创作大赛、岭南风物摄影大赛等高端赛事的落户,提升茶山承办高端大型赛事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全方位展现茶山城市品位形象。鼓励创作一批以传统文化为内容的文艺精品。以参加国家级重点赛事和交流展演为目标,深挖传统文化内涵和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文艺作品创作、参赛、展演及推广,争取获得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文华奖等国家级重点文艺奖项。2019年,融合岭南传统民俗题材,做好原创音乐作品《幸福的哭嫁》参加群星奖决赛展演工作。

3.2 实施茶山非遗文化传承工程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传递着重要的文明价值和文化内涵,是历史的真实见证。我们在保护茶山镇传统文化时,要重点推进非遗文化传承工程的实施。

第一,积极推动茶山非遗项目申遗。继续推动茶园游会申报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工作;继续推进省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申报;理顺各级项目传承谱系,推选新一批省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做到传承人不断层;逐步完成省市级非遗传承基地的申报工作,打造一批集制作传承、图文介绍、实物展示、亲子体验的特色传承基地;探索设立岭南地区首个“非遗镇长奖”;建立镇级非遗名录,推进数据库建设,对我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全程、全景式收集整理,形成立体式的“非遗档案”。

第二,推动“非遗进课堂”创新传承。以我镇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为主,兼收市内各级优秀非遗代表性项目,采取委托培养、联合建立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和场所等形式推进非遗课堂常态化实施。做好镇内中学、小学和幼儿园三所非遗课程试点单位的非遗课程进校园工作,力争成为东莞市“非遗进校园”示范性项目。编纂具有茶山特色的中小学非遗教材、非遗绘本。根据每年“文化和遗产日”主题,举办系列非遗特色传承活动,开展不同主题非遗交流会,提高本土学者学术研究水平。

第三,提升“茶园游会”品牌魅力。2019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实施的开局之年,我镇紧紧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共建人文湾区”的要求以及我市“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战略部署,结合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创新聚焦湾区非遗文化元素,以“美丽湾区 幸福游会”为主题,活动得到了湾区城市群,特别是港澳同胞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响应,共同开展传统巡游、展演、展销、技艺展示和体验等120多项传统项目,其中非遗类近70项(国家级12项、省级27项),美食展销、技艺展示41项,巡游43项,其他类30多项,累计吸引了近30万人次参观,实现了把“茶园游会”打造成为湾区传统文化交流展示平台的办会目标。下来,我们要及时总结游会经验,探索进一步巩固区域合作的长效机制,为增强东莞和大湾区文化软实力,共同塑造湾区人文精神方面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第四,培养优质非遗生态环境。加强对非遗生态环境保护,通过“非遗+”模式,促进项目传承的良性循环。加大非遗宣传推广力度,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利用传承基地、节庆活动,争取高校资源,创作非遗文创产品,吸引年轻一代为非遗注入新活力,努力恢复非遗的存续空间。

第五,全面加强文物和历史遗存的保护利用。做好文物相关规划、修缮方案的编制和报批,监督指导完成文物修缮工程,进一步完善文物档案资料。挖掘整理出版一批茶山优秀传统文化类典籍。与高校合作,开展全镇历史建筑普查测绘和编写《茶山古建筑图册》。对镇内古建筑、方言、民风民俗、民间故事等进行田野调查,系统整理、研究林光《南川冰蘖全集》、袁昌祚《莞沙续集》等本土著作,编写、出版《茶山历代乡贤》、《茶山古建筑装饰艺术》、《南社印记·乡事乡约》、《南社印记·口述历史》等文史典籍。

第六,全力打造传统文化实践阵地。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试点建设为契机,把传统文化实践的要求,全面融入其规划、管理、运营和服务的全过程,为茶山镇打造湾区传统文化实践地提供坚实的基础性支撑。

猜你喜欢

茶山山镇湾区
多彩双溪 润泽童年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石门县壶瓶山镇人民政府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茶山自拍
茶山仙境
快乐茶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