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德”青少年茶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究
2019-12-26刘春霞
刘春霞
(广西物资学校,广西南宁 530007)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打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可以嗅到茶香。茶不仅是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健康饮品的首选,也是我们陶冶情操、美化心灵、塑造人格的重要载体可以说茶孕育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
作为世界三大饮料之首,茶已经成为了风靡全球各国的一种环保时尚日用饮品。目前,茶在很多国家具有崇高的地位,获得极大的关注和很好的经济价值。作为茶的宗主道国家,茶作为中华文明之一翼,其在国内受的重视程度令人担忧,中国教育对茶学科及茶文化重视程度与茶文化的重要程度远远不匹配。为此,如何利用茶文化美育之教育功能对青少年思想进行全方位教化,是值得每个茶文化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1 茶文化教育现状研究及存在问题研究
1.1 茶文化教育体系发展缓慢,重视程度相对低
目前,全国已有近三十所大专院校设立茶学系科,中国的茶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在飞快发展,但涉及的学科教育群体很有限,把茶学或茶文化教育列入教学课程的学校并不是很多。茶文化的传承在社会在民间的兴趣学习形式较多些。茶文化教育在各地开展多以选修或第二课堂形式开展,多数是以青少年体验普及形式开展,没有全国性影响面广泛深刻的项目,更没有成体系科学的茶文化教育及相关上层指导性文件, 面对西方文化及都市快餐式文化的影响, 茶文化教育在青少年学生的推广则显得相对单薄,并且在内容也相对单一,对茶文化教育的研究及推广也是寥寥可数,跟茶文化在中国的深远影响及其极强的教化作用无法匹配。
1.2 业界对茶文化教育重视和研究很不足
业界对于茶文化的研究,很多研究只是从表面上来挖掘茶文化的内涵,对于茶文化教育的内涵只有一个较为模糊的认识。在中国茶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缺乏明晰的界定,很多教师甚至学者都把茶、茶艺、茶道及茶文化混为一谈,无法在茶业界的戏份领域做出特色而辐射整个行业的发展壮大。在对茶叶营销本身与茶文化的传播上,无论是政府、学术界、传媒界经常将二者混淆,即将茶文化教育传播功能及茶文化精神倡导,最终都以茶叶营销是否成功为考评,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在茶文化教育中起着过于强化的负面作用。对于茶文化教育的价值认识,绝大多数学者都是从道德、文化、环保、商业维度、茶的发展史来进行各自阐释的,很少有研究者从茶文化美育与德育融合统一的角度进行探究与实证出发来研究茶文化。对于茶文化教育以美育誉德创新培养还有很多待研究的空间。
1.3 茶文化德育教化功能不理想缺乏美育的融合与引导
茶文化具有鲜明的教化作用,其“重德”、“尚和”“崇俭”、“贵真”的核心理念曾一度被世人奉为修身养性的重要标准,茶文化体验具有可深可浅的学习过程特点,这对于缺乏自信学习能力较弱的青少年具有更现实及立竿见影的感化作用。但同时,由于茶文化知识体系庞大复杂,其囊括的知识面比较广泛,茶文化熏陶是需要持续的技术提升及自我修养积累,很多茶文化课程把茶文化、美育熏陶、德育养成三方面各自割裂开来开展教学和培养、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茶文化德育知识的讲解时不能以学生体验感最深的美育教育挖掘发散及创新性发挥,也减弱了青少年对于茶文化学习求知的深入了解欲望,使得茶文化的以美育化品德之功能在青少年的实践引领及思想建设中没有发挥实质效用。
1.4 茶文化教育的设置内容浅薄缺乏多学科融合及创新培养
在茶行业日益壮大,茶文化传播日益受关注下,有很多学校开始尝试具有茶文化德育功能的茶文化课程,尽管内容与教学目标不尽相同,但各专业的差异性需求并没有体现,没有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而进行细化分类设计,茶文化教育在理工类、艺术类与文史类教学方案的课程设置过于强化茶文化教育之德育功能,缺乏学生原有与茶专业文化特性结合创新,忽视茶文化强大的以美育品德的实践运用。市面上关于茶文化教育的教学资源相对匮乏,只要分为茶学科的专业书籍、茶文化普及读本及茶艺技能考评书籍,并没有符合多学科根据学情选用的茶文化教育优秀教材。学校在响应教育部“发挥茶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作用”这一号召时,在茶文化课程目标与内容选择上没有兼顾青少年的现有知识面和现代教学手段,只是粗略地选取了茶文化中相关的德育知识作为授课内容,没有考虑青少年的接受能力更缺乏实践融合理论及结合学情的可操作内容。
1.5 茶文化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薄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目前,绝大多数开展茶文化教育的学校开设的茶文教育课程内容及形式相对单一,而关于茶文化学习效果评价机制也是比较随性的,缺乏对茶文化教育的实施效果进行系统的评价。往往茶文化教育工作者在设计教学内容中,过于偏重“茶技”教学及茶艺表演效用,忽略了茶之美的体验与茶知识及茶之品德的引导结合。大部分学校检验茶文化教育效果只以茶艺表演的现场表现或者理论成绩来考评。这种直接以单一结果性的考评,即不能全面考评学生的茶文化知识和实操技能,也缺乏对于茶文化教育长效育人过程的重视。
2 “以美育德”茶文化之教育功能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以茶为中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中国茶文化,融合了儒、道、佛各家优秀思想,负载着儒、道、佛三教文化的内涵。它以物质为载体,有着深邃的内涵和文化的包容性,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以茶为载体的茶文化形成了一种独立的文化体系,反映出明确的精神内容和异常丰富的物资形态。茶使高雅与通俗在一种载体上融合统一体现、也使茶之功利实用性与茶之文化精神和谐共存,使茶文化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化,老少皆宜的生活享受。
茶作为中国传统美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其外在美与内在美高度和谐统一,反映出的茶之道德美与美的本体。作为一种在长期的茶事活动过程中而逐渐形成的独特文化现象,茶文化蕴含和融合了自然美、艺术美、和谐美、技术美、知识美、传统文化美、健康美、禅意美、民族自信美、富民美等众多种美的层类,是美育天堂的便捷通道。茶文化的绚丽多姿,茶文学艺术作品五彩缤纷,茶艺、茶礼、茶品的多彩多姿,都能够满足人们的各类审美需要。中国茶文化极强的美育育化功能使它具有特殊的引导功能和传感能力,激发了无数茶人的情感体验共鸣,以茶之美引导人们理解美的本质,进入美的境界,从而在茶事活动中获得美的教育和熏陶。通过茶的媒介, 人们能够充分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甚至创造美,从而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文化,从而让美的思想和意识充分释放展现。茶在这里可以让人以一物一事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集合众美育成就大德至美境界的最好学习平台及最佳媒介。
2.1 茶文化以美学修身育德
中国人对于茶的品质及鉴赏是极其苛刻和力求完美的,在广大中国茶人的眼中喝茶是一种习惯是一种风尚,茶品尝更是一种能力,茶的品鉴要通过内外八大因子来评定,即内质四因子的香气、滋味、汤色、叶底及外形四因子的条索、色泽、整碎、净度,从全方面发现茶所具有的色、香、味、形各层次的内在美感。人们从茶丰富多彩的色泽,清幽怡人的芳香,优雅多姿的形态深刻体验茶之美及茶之魅力。人们在茶的品鉴中,把自己的身心情感融入到茶的色香味形中,用口舌的味蕾和心灵的感触去体味茶,体会茶带来肉体的清爽和精神的纯净。当我们开始用心灵去认识茶美在自然、美在品饮、美在健康、美在身心时,对于茶的美就已经不再局限于外在美而是已经升华到去感触茶,体味生活美之真谛的高级饮茶境界。
与其他传统学科相比,茶文化在教育中的美育渗透更具有其独特的先天优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可培养青少年的专业兴趣,强化他们的专业思想,提高青年青少年的文化修养和审美能力。苏格拉底说,知识就是美德。作为华夏文化璀璨的一支,茶文化体系渗透了古代哲学、美学、伦理学、文学及文化艺术等个学科体系理论,融合了儒家、道家、佛家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已然成为具有丰富内容、深刻思想内涵的动态的综合体系。如形式多样的民族茶艺、内容丰富的茶道涵盖了礼仪、道德、科学与艺术的内容,而茶歌、茶舞和茶音乐的欣赏体验可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与文化相融合,贴近生活的各方面,上至社会的规章、制度与法令,下至各种的风俗、风气与习惯都在茶文化中看到映照与传承。以茶为灵感激发产生的各种茶诗、茶標联和茶画不仅拓宽青少年的视野,增长他们的人文知识,给青少年以美好的物质体验到精神洗涤升华。在茶文化教育中加入美育元素,以茶为媒介,让学生在茶文化、美育与德育的融合与交流,以美感启迪而知美、欣赏美、创造美,以美提升和培育良好的品德,即丰富和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及修养,又提升青少年的审美情趣。茶活动体验实践中引导青少年在泡茶、品茶中去发现自我,感悟人生,青少年心灵上会为了产生共鸣,使得感官的享受转化为全身的愉悦,从而把茶的外在美升华到了追求精神内在修养美,逐步消除在青少年中盛行的浮躁与急功近利的思想。茶文化在这里以物质体验提升人们的精神追求,实现以茶之美培育德,以茶育人的效果。
2.2 以茶文化修私德
《大学》中提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一个人内在的德智修养,到外发的事业完成,构成一贯不断开展的过程。茶艺美学理论以“比德”为其重要理念,“比德”也是茶艺审美实践的一项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在茶文化教育将“比德”理论融入茶艺传播与学习能更具感染力。在讲授中国古代茶人偏爱清雅素美的以梅兰竹松作为茶具时,青少年领略会这些自然景物所具有的高尚品格,引导学生感受梅的刚强、兰的高洁、竹的谦逊、松的傲骨与现实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鼓励青少年在面对困难时坚持本心、不畏强权,将古代士人的珍贵品质作为指引自己为人行事的榜样和标杆。而茶文化中,泡茶人的仪表、风度和语言都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而这种以“人”为核心的教学内容和理念又与当前的美育德育目标高度重合。茶文化活动中以人格物、致知、诚意,体验感知其美而培育良好品德,以达到正心、修身、齐家的目标,茶对于个人私德及个人素养的培育和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茶文化“礼仪之邦”之中国的一翼,一项完整的茶艺活动几乎涵盖了所有美学要素与内容,这为在茶文化教育中的美学的渗透创新培养创造了天然的有利条件。茶文化涉及自然科学、艺术修养、社会学、茶叶技术、茶学知识、传统文化、茶学健康、民族自信、茶叶经济学甚至佛学禅意等各交叉学科的内涵。茶文化充分吸收了传统文化中以“礼之用,和为贵”为核心的礼仪文明与行为规范,形成客来敬茶、以茶待客、以茶为敬的传统礼俗。例如斟茶宜七分满,茶礼三叩首,斟茶时按照顺时针方向,左边开始,要先尊老后卑幼,茶汤浓淡容量均分。又如潮汕茶功夫茶中,斟茶时,三个茶杯并围一起,形成一个“品”字,凸显潮人重品德。主人将斟毕的茶,双手依长幼次第奉于客前,先敬首席,然后左右嘉宾,自己最末。这些礼仪大学问小细节在茶礼中无处不体现和提醒人们注重礼仪和美的秩序。茶在这里以具象生动的形式和课程,简单质朴的方式对于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产生积极的正面影响,促使青少年以丰富人文内涵的茶文化填补空虚焦灼的精神世界,潜移默化的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2.3 以茶文化育公德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青少年时期。随着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难免会通过各种杏色多样的文化理念和消极的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和影响,很多青少年在只醉迷金及网络负面信息传播中逐渐丧失了其所应具备的人文情怀,其眼光聚焦于享受玩乐中,忽略了自身人文素质的修炼和知识的学习欲望。有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或者后天成长中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遇到学习困难或人际关系复杂,就会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甚至发生轻生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节应对能力。
茶文化课是统合生活美之体验、美育熏陶及德育养成的天然课程。茶文化的德育功能对于青少年仁爱、孝顺和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具有极好地教化作用。根据青少年学生特点确定茶文化推广内容及目标,发扬清新淡雅之气,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涤荡大学校园的奢靡之风,为青少年人文情怀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通过个体的自我修养及发挥个人潜能,引导青少年学生在文化“和谐”理念下,渐渐建立起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以及与自然相处的一套良好的行为准则,从而促进其身心都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2.4 以茶文化养职业道德
作为世界三大天然饮料中最为普及的饮料,茶从来都是无私奉献,默默地为人类造福。大多茶人为茶文化、茶经济发展一生埋头苦干、清廉自守、无私奉献,日复一日做着辛苦、勤恳的种茶、采茶、制茶。茶文化从业人员历来倡导这种茶人精神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注专业的工匠精神及奉献精神。这种职业道德是立业树人的可贵精神,更是人类美学升华的至美境界追求,茶人即是生活美学世界的创造者和呈现者。当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更需要有这种精神。
通过这种审美活动和审美体验是探究格物、致知、诚意的最直接方法,可以感受人与茶、人与自然之间最深刻、最亲密的关系。一杯茶背后的故事,从茶树种植,制茶技术及冲泡技术,为了茶叶奔波的茶农茶人,从开采到制作细节有几十道,行外人却很难体会制茶艰辛,一泡茶来之不易。一般来说一斤干茶需要4到5斤茶青,上万个茶芽,每一泡绿茶需要一双手在枝头上百次采摘茶芽。茶匠,茶人对茶的执着和一丝不苟,凝聚了种茶人和制茶人的辛勤汗水,每一个环节都用最细腻的爱茶态度,也凝聚了他们对高品质茶叶的那份坚守。茶事的 “审美”情趣,为人们带来精神的享受的同时,培育了茶艺的 “高洁”意境,通过专注与茶艺茶事的扎实务实品行,提高人的风度与品位,发扬吃苦精神,使人在苦中寻找人生乐趣使人的意念与事业融为一体。
3 茶文化 “以美育德”之路径
探究“以美育德”,青少年茶文化教育,须强化茶之美育作用及教育功能,以创新培养的思路开展:
3.1 以美之感知与体验培育高尚的品德,以茶文化统合美育德育的关系分析,深化茶文化教育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正如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指出的:“( 人) 看到美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去欣赏,并且在此基础上将其作为心灵的滋养。” 审美教育的前提是培养青少年对美的感知能力,引导青少年探寻茶文化中美的因素与本质,即使青少年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能够直观地感受美。茶之艺术美主要分为四部分,包括形体美、仪态美、神韵美及心灵美,在这几方面中,尤以神韵美最为重要,也最具有表现力,通过师者示范,自己体验,青少年学会将自己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在赏茶、艺茶与品茶中领略山水之美、自然之美。以茶文化媒介育美德,即以茶之美,渗透德育养成与美育提升,以茶文化教育渗透活动的具象化体现,为最终实现以茶之美培育高尚品德的目的。
另一方面,茶室的高雅意境、茶事的雅致有趣、茶人的优雅举止,泡茶的行云流水,泡茶过程中所取的清冽泉水,所用的古朴茶具,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精髓之体现,处处以温和、礼让之美见德。教师指导青少年茶叶沏泡的技术性要领,关注茶礼、茶德、茶理的引导,注重插画、音律选择编排、动作的变化、语调的高低来彰显茶道艺术的美感,也能帮助青少年达到“气韵生动”的境界。以茶文化之美提升职高雅的生活和审美情趣,以学茶、用茶、鉴茶等开展系列教育实践,培养青少年成为具有民族精神,高品位、高素质、德行一致、知行合一的应用型人才。
3.2 创新与挖掘茶文化教育创新培养思路,须构建多学科融合,多层次品德同育的茶文化教育课程体系
茶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之一,蕴含和融合了自然科学、艺术修养、社会学、茶叶技术、茶学知识、传统文化、茶学健康、民族自信、茶叶经济学甚至佛学禅意各交叉学科丰富内涵。中华茶文化展现天人合一思想、工匠精神、崇尚健康、自信富民强国等精神,是集众多学科于一体可体验可感受的学科。发挥茶文化多功能教育,须以茶之美,育人之私德养成、公德修养乃至大德修行为主线,科学定位茶文化教育课程目标,构建多科学融合渗透的茶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如艺术、音乐、戏曲等课程配套茶文化教育开展,联合不同层次的茶文化教育力量,建立专门的茶文化教育工作室,以茶文化课程及学生茶文化社团为依托,开展以茶文化教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实践活动,围绕茶文化教育目标,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的育人合力,引导青少年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3.3 强化茶文化教育资源平台共享与师资培养,健全茶文化教育科研及评价体系健全
茶文化教育要能发挥聚合辐射培养的作用,须统筹整合多行业多方资源,集合茶行业企业、茶学界,教育界、艺术界人才充实茶文化教育教学力量,通过多种途径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茶文化教育教师队伍。联合企业行业协同培养茶文化教育教师的新机制,加强茶文化教育教研科研工作,促进茶文化教育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入开展茶文化课程学业质量标准和教材研究,与建设茶文化教育资源的网络平台合作,大力开发与课程教材配套的茶文化教育系列课程优质教育资源,形成教材更新机制。发挥学科带头人在茶文化教育教学研究上的引领作用,发挥茶学科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茶文化教育师资队伍均衡发展。
抓好茶文化创新培养教育改革及时总结推广,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初步建立茶文化教育工作自评制度按进度开展茶文化课程及课外活动的教育督导评价反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茶文化教育资源覆盖面。鼓励各级各类学校结合“互联网+”发展新形势,创新学校茶文化教育教学方式和思路,加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茶文化的传播和学习平台建设。以立德树人、崇德向善、以茶文化之美育德为导向,加强对家庭茶文化教育的引导和推广,规范茶文化教育与茶经济运行,宣传正确的茶文化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家庭和社会的育人作用,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健康向上的和谐社会文化环境。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方协作的茶文化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推进茶文化教育协同创新与推广,探索建立推进学校茶文化教育工作的部门间协调机制。
振兴中华文明是需要与传统对接,与时代同行的,需要寻求与契合青少年特点的方式和内容。茶文化以多层次的美及内涵的丰富,可使青少年感知与体验美,培育其高尚的品德。构建多学科融合创新的茶文化人才培养,结合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青少年茶文化教育可以让青少年在茶活动中发现和感知茶文化的自然美、艺术美,体验茶文化的社会美,充分发挥以茶之美育德,以茶育人的茶文化教育功能,培养青少年注重个人修养的提升关注自身私德与社会公德的积累,深刻感悟茶行业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良好审美观,乐于学习和实践,德能兼备、知行合一的高品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