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研究

2019-12-26孙科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24期
关键词:传统美德蒙古蒙古族

孙科丽

(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河南新乡 453000)

新时期,历史的沉淀和时代的碰撞,对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和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正确对待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必须迎接创造性转化的使命,使它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1 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内涵

蒙古谚语曰:世间万事,美德为首。自古以来,蒙古族对于族人的道德就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格言道:人丢了品德不如狗,狗掉了尾巴不如猴,反映的就是蒙古族对于高贵美德的崇尚和追求。但是,随着时代的更迭,一部分象征封建落后道德规范的准则,明显落后于人民的需求,在内容和性质上呈现保守的、消极的和愚昧的特征,如“三从四德”、“强权政治”等等,那么,我们如何在搭建古代和现代的桥梁上,承接历史的厚重,面向未来的需求?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早在1940年就给出了答案,要“剔除其封建性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精华”。 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1]他还指出:“今天,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特别是包含其中的传统美德。”[2]

新征程上,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就是在深入提炼、传承和发扬蒙古族传统美德的同时,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融合进去,使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载体。

2 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基本准则

2.1 把握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时代元素

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首先要注意符合时代的要求。在漫长的历史长河更迭中,蒙古族在道德建设方面不断适应时代的需求,形成了有利于祖国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有利于人民幸福的和谐音符,演奏出新时代动人的旋律。这些体现时代性的元素,是蒙古族战胜困难、屹立于民族之林的强大支柱。传统美德是道德品质的肥沃土壤和发展之基,新时期,时代的召唤提倡融入新文化、富于现代感,但这绝不是割裂传统,另起炉灶,从头再来,也绝不意味着追赶时髦的浪潮,让各种杂乱思潮粉墨登场,而是在传统美德基础上,创造性转化的特征,赋予蒙古民族传统美德更多时代元素,让现代人更加乐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蒙古民族美德独特的魅力,在继承中不断创新,在创造中不断转化,在碰撞中不断融合,保持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强大生命力。

2.2 彰显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民族精神

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鲁迅就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就越是应该珍惜和传承的。如何在众多的优秀美德中传承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德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响亮的回答,要有像蒙古马一样吃苦耐劳、勇往直前、守望相助的精神,这深刻概括了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精神内涵,其中“吃苦耐劳”是蒙古美德的源泉,“勇往直前”是蒙古美德的传播途径,“守望相助”是民族精神实现的目标。

2.3 加快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世界传播

草原文化被称之为具有世界性品格的文化。草原文化的传播使中华文明成果播撒于欧洲大陆,使各个文明区域大都受惠于中华文明。同样,世界各地域的文化养分也经草原文化被注入中国大地,使中华文明朝着多元化发展的方向发展,构成复合型体系。[3]众所周知,蒙古民族传统美德是在吸收汉文化、古希腊罗马、波斯文化、印度文化等基础上形成的草原文化,它这种文化本身就呈现出兼容并蓄、开放吸收的特点,[4]富于包容性和开放性,这使得它在传播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更加容易获得认同感,有利于加快世界传播的步伐。新时期,秉承着习近平总书记“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要指示要求,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的指引下,加大“走出去”的力度,深化与其他国家以及各地区的经济协作,进一步提高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播速度和传播效率,建设美好草原。

3 蒙古民族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的根本路径

以实施德育教育为载体,深化蒙古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新常态。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主体和现实生活的结合,正如包斯钦在《草原精神文化研究》所提到的:“脱离创造的主体,与传承者的现实生活脱节,离开动态的传承,草原文化生命的源泉将枯竭,草原文化也必将成为历史的记忆。”所以,在德育教育中,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符合时代的要求,满足社会的需求。

3.1 以文艺传媒形式为依托,扩展蒙古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新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说:“文艺是时代的号角。”新时期,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唤起历史深处的记忆,拓展流传途径是当务之急。这对于蒙古传统美德传承来说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尽管如此,文艺创造者们已经在传承方式的创新上作出了有力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认可,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近几十年,一大批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富有传统文化和道德思想的作品不断涌现,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之势。他们通过电影、歌剧等形式不断给观众带来精神的洗礼,为蒙古传统美德转化方式拓展了新道路。

如获得第57届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的电影《图雅的婚事》。这部电影讲述了蒙古族妇女图雅面对残酷的环境、窘迫的生活以及命运的捉弄,毅然决然带着残疾的前任丈夫巴特尔征婚的故事。图雅用自己单薄的身体扛起了家庭的责任,践行了自己的诺言,反映了蒙古族妇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的高贵品德。

歌剧《江格尔》体现了草原勇士的一切优秀品质,他富于人民无限忠诚,有山鹰般勇敢精神,有顽强不屈的斗志,比较突出地体现了蒙古民族那种自强不息,诚实守信、英勇无畏的美德品质。

以上这些蒙古族题材文艺作品对蒙古族文化的描写搭建其古代与现代、历史和传说、传统和观众之间的桥梁,赋予了现代人所需求的动力,也透过人物展现了蒙古族的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的思想,达到了展示和传播蒙古族传统美德的目的。

3.2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打造蒙古传统美德创造性转化新思维

一是在“一带一路”的启迪下,积极发展与中国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蒙古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一定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具体可以做以下工作:一是要凭借战略东风,搭建中俄蒙文化走廊。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提出:内蒙古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发挥联通俄蒙的区位优势。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概括为“北上南下、东进西出、内外联动、八面来风,要求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内蒙古故事……”这一系列利好消息,反映了国家的支持、政府的重视、人民的期待,为进一步搭建中俄蒙文化走廊提供了基础。

二是加强对文化遗产的挖掘、抢救和保护工作。在广阔的内蒙古草原上,已知的和正在等待整理的文化遗珍多不胜举,草原文化、蒙元文化、契丹文化、河套文化等时期形成的不同的道德品质更是不胜累举,如何更好地对蒙古传统美德进行挖掘和保护是工作的核心要务,既要强调挖掘,也要强调整理;既要着眼抢救,也要着眼发展;既要注重保护,也要注重创新。以便更好地传承民族长河的宝贵文化遗产。

三是开发民族资源,用创意打造民族文化产业。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必须走将本民族特色资源创造性转化为社会公众消费需求相适应的文化产品,用创新驱动战略建立起属于本民族的品牌资源,这主要关系到聚集起本民族的文化资源,又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展示。正如黄埔晓涛在《创意中国文化产业》所讲:“中国人又开始了本土化、民族化的文化重构与文明再造,开始了创意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因此,在发展内蒙古传统美德的过程中,要集中内蒙古的优势力量,加大创新力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旅游管理、科技创新等产业的融合,实现数字传播、网络传播、电视电影等新媒介的传播,促进文化传播产业结构升级。总之,“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5]习近平总书记成功的对中国传统知行观进行的创造性转化,为蒙古民族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提供了有力的借鉴,为我们在民族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中做出了表率。相信在本民族传统美德的召唤下,蒙古族儿女一定会勇往直前而不懈奋斗,自强不息而发展壮大,昂首阔步而团结相助,努力把祖国北部边疆这道文化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

猜你喜欢

传统美德蒙古蒙古族
让老人幸福 促社会和谐
《蒙古秘史》中的奶食文化研究
助人为乐的小牛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蒙古靴
做人美德
蒙古正式废除死刑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