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地区红色文化及其文化价值探析
2019-12-26王长坤沈丽娜
王长坤 沈丽娜
(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 710054)
咸阳地处陕西关中腹地,人杰地灵,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咸阳地区红色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斗争实践中努力创造的具有咸阳地域特色、彰显勇敢斗争、艰苦奋斗、独立自强、默默奉献的优秀文化。咸阳地区红色文化是我国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蕴藏着深深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一
咸阳地区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从1925年12月咸阳地区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三原特别支部)的建立,到1949年7月咸阳全市解放,在这段革命斗争的实践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主要有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重要机构旧址、领袖人物及革命烈士故居、烈士墓碑、纪念馆等。这些重要遗址遗迹具有集中分布的特点,主要分布在旬邑、淳化、泾阳、三原等地。
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陕西早期共产党人魏野畴、李子洲等便开始在渭南、三原、华县、西安等地采取办学校等形式,广泛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及科学文化知识传播给更多的青年学子。1925年中国共产党三原特别支部成立,之后党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在咸阳各个地区纷纷成立,这些党组织在咸阳的扎根,标志着咸阳红色文化的正式产生。国民 大革命失败后,咸阳共产党人听从上级的指示,先后在旬邑、三原、泾阳等县发动了农民起义,这些起义统称为渭北农民起义。渭北农民起义创建了以三原武字区、心字区为中心的渭北根据地,这是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创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
渭北革命根据地从创建到失守,总共坚持了两年多,1933年照金革命根据地失陷后,中共陕甘边特委把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划分成三个游击区,马栏就是第三路游击区。之后陕甘边三路游击区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后来改名为陕甘边区南区革命委员会,1936年1月关中特委和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特委机关先后设在马栏的马家堡、阳坡头,贾拓夫、习仲勋先后任特委书记。卢沟桥事变发生后,红军革命主力陆续集结在泾阳县云阳镇地区,1937年9月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在泾阳县桥底镇召开改编与誓师抗日大会。
1937年关中特区改名为关中分区,成为当时陕西关中地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聚集的中心所在,是各方向延安输送军需物资的重要驿站和红色渠道,也是培养革命干部的红色圣地。淳化、耀县交界处有座爷台山,是共产党人领导的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抗战胜利前夕,胡宗南带领三个师的兵力攻击爷台山,妄想从此攻入占领整个陕甘宁边区,爷台山军民全力反击,历时20多天,一共歼灭入侵敌人五个连和一个营,严重打击了国民党暂编59师,保卫了陕甘宁边区,保卫了党中央。
1948年3月,西北野战军发动西府战役,4月,西北野战军在马栏、照金等地秘密集合,继而发动了规模巨大的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分路向陕中腹地的国民党军队展开了绵延数百里的追击作战,成功解放了渭河北面的大片区域,更值得称赞的是人民解放军未发一枪未响一炮就解放了咸阳城。后来西北野战军还发动了咸阳阻击战,保卫了人民解放军解放咸阳乃至解放西安的胜利果实,为西北野战军南下扫清了障碍。
二
咸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底蕴丰厚,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第一,阶级性。文化是人类历史地凝结成的稳定的生存方式,不管是制度文化,还是精神文化,从人类开始进入阶级社会,伴随之的就是鲜明的阶级性。咸阳红色文化产生有它特定的物质基础,即是陕西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时期带领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长期进行并坚持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活动,咸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咸阳人民群众在反帝反封建斗争实践中所取得的成果,是其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和革命精神,而革命遗物、革命遗址等就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主要物质载体。
第二,人民性。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毛泽东指出:“‘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不同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主要标志,就是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再到群众中去,能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同时,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的是所有人的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提到:“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就使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红色文化具有积极的全面的人民性,将解放全人类作为最高目标,这是无比高尚的人生理想。咸阳红色文化始终把人民的现实利益放在首位,关中分区根据地政权始终能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深刻原因在于它代表着分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紧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分区政权一开始就着力解决发展生产和群众吃饭穿衣问题,开展大生产运动,通过合作互助、生产竞赛、奖励劳动英雄、开荒拓耕、安置难民等措施,使边区群众过上了相对充裕的生活。
第三,先进性。咸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所具有的先进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共产党倡导的红色文化是一个光明的事业。关中分区的普选运动,体现了普遍、直接、平等、自由的原则,更好的保证了不同阶级人民的民主权利的实现。红色文化首先就是针对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不公正,人际关系的不公正而引发的,关中分区的“三三制”政权建设,使抗日政权更具有广泛的民主性和代表性,为争取抗日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障。红色文化具有高尚性,体现出“我为人人”的普惠性。1942年2月在马栏部署关中分区的整风运动,就是达到了纯洁队伍、锻炼干部、巩固党组织的目的。
三
文化价值是优化、提升人的生命存在的价值,是促进人‘更是人’的价值。人成为‘人’是一个过程,人的文明程度是相对而言的。人是处于一个不断进步、提升、成长的过程中,表现为人不满足于世俗、市侩、平庸的生活,而追求高品位、高境界的生活;表现为人努力地设计和创造自由、理想的状态。咸阳红色文化具有深刻的文化价值。
首先,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红色文化是革命历史见证,也可以满足现实社会需求,延伸未来文化发展,涵盖丰富的精神力量、体现共产党人的远大理想、蕴含者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另外也包括着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强不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等优良的红色精神品德。红色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不断在为我国优秀文化注入新鲜活力,它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
其次,在提高国人文化自信方面具有独特作用。红色文化是我国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中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优秀文化,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方面。“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在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时代,继承发扬优秀红色文化资源,是提高全国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重要举措,也是增强我国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
第三、在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当下我国先进文化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解释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首要前提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不动摇,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这一过程中,红色文化无疑可以发挥重大作用,不管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追求,或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还是崇尚科学追求民主的现代理性……咸阳红色文化特有的品格和深远持久的文化内涵都可以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供丰富的养分,这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事业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例如抗战时候在马栏,中国共产党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经济建设,开展土地调整和减租减息运动,开荒种地,安置移民难民,发展贸易和公私经济,进行了劳动互助和劳模运动,增强了劳动人民的劳动热情和劳动积极性,加强了对懒汉和二流子的改造工作,形成了热爱劳动、鄙视游手好闲的良好风气等,这些宝贵经验对于我们今天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仍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咸阳地区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好好珍惜、充分挖掘其文化价值,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其应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