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2019-12-26张云霞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舞蹈社区群众

张云霞

(沙头角街道文化站,广东深圳 518000)

群众文化具有大众性、广泛性、普及性以及娱乐性的特征。群众文化工作的良好开展可以更好地协助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宣传,帮助广大群众培养出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地促进广大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所以,坚持发展和创新群众文化工作,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作用

群众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基层群众文化是社会的基础,更是一个城市的灵魂,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城市的建设,更离不开灵魂。群众文化的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是引导群众走向正确发展方向前进的指路明灯,是人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社区群众文化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文化政策和文化方针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开展好群众文化,不仅有助于强化社区居民相互理解和沟通,还有助于强化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加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力度。改善社会风气,弘扬正能量。对于提高社区群众的文化修养和精神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带动作用。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和作用。

2 目前群众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专业指导,活动品质不高

一直以来,社区文化活动以自编、自排、自娱自乐为主,普遍缺乏专业人员指导。活动质量较低、尤其表演节目缺乏艺术性、观赏性。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有了新要求,欣赏、鉴赏水平也不断提高。现状已经不能满足群众对精神文化的要求。

2.2 参与面窄,形式比较单一

群众文化活动应该是一个广泛参与并具有多种形式的活动。而现在是参加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体面比较窄,基本是以退休的老年人为主,活动形式也较为单一。并且大多数群众文化活动都是效仿程度高,看别人办什么盲目跟随,敷衍了事。无法满足广大群众对精神生活的新期待。

2.3 服务意识不强,创新不够,缺乏特色

活动没特色,没亮点。没充分了解群众的需求,结果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或者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未能真正的投入到其中,收获很少,很难获得心理上的认同感。有些举办人员认为,只要提供给群众一些形式活泼、热闹的活动,起到休闲、娱乐和放松的效果就够了。不讲质量。殊不知,群众的精神需求并不仅仅是娱乐,他们还希望能够通过基层文化活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获得美的享受并学习到更多有意义和有价值的知识,获取不一样的感受和体验。

3 推动群众文化发展创新的措施:

3.1 构建服务观念,做好调查研究

(一)群众文化工作要以惠民服务为出发点,秉承“让艺术走进群众,让群众享受艺术”的原则,坚持“服务群众,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开展文化活动要切实了解群众所需、所想、所爱。提高品质,清晰定位,突出亮点。不要盲目跟随、不要流于形式。(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化群众文化诉求调研,通过实地调研和访谈等,系统了解和掌握社区群众对开展群众文化的期望、要求,着力打造富有地方特色、历史文化浓厚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最后,精心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为构建和谐社区、繁荣社区文化做出应有的努力和尝试。

3.2 注重构建群众文化团队,不断壮大群众文化队伍

为了开展出优质的群众活动,我们需要坚持精益求精的精神,并针对地方的条件和需求制定项目,开展活动。目前各个社区以自发的舞蹈队参与人数最多,舞蹈指导老师的需求最大。文化站专业辅导老师的人数远远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大家通过电脑、视频学习舞蹈是不能满足她们对学习舞蹈的追求。要让社区群众能接受专业的舞蹈训练,文化站的建设不可或缺,那么,培养一些骨干舞蹈辅导员就是一个急切的任务了。只有有了足够的舞蹈辅导老师,才能保证各个社区都有足够的指导人员。沙头角文化站根据这一现状和群众需求,组建沙头角舞蹈团,在辖区录取有一定基础的舞蹈爱好者定期进行专业舞蹈培训。一方面,经培训的舞蹈骨干可以回到队伍中进行指导,提高社区舞蹈队伍的水平,满足大家对学习舞蹈的渴望,解决了专业辅导老师远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为开展较高水平的表演活动培养了业余人才队伍。自组建舞蹈团以来,社区舞蹈队的整体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大提高群众的满意度。沙头角舞蹈团和社区舞蹈队的队员们参加省、市、区、街道各级舞蹈展演和比赛都获得了很好的成绩和社会效益,通过这些活动让群众更自信更快乐大大提升了社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3 构建多样化的群众文化品牌活动

扩大社会参与面,将单一的文化活动改为多元化的文化活动。沙头角街道举办“左邻右里”文化节。文化节以庆祝传统新年、元宵为契机,以“左邻右里,文化共享”为主题搭建邻里文化平台,以沙头角街道居民及外来建设者为主体,以社区文化、校园文化、家庭文化为载体,提高社区活跃度。通过丰富多彩的展示、展览、演出、竞赛等文化活动例如趣味智慧游戏,“寻找左邻右里最美全家福”活动,“左邻右里”青少年才艺秀,“相遇沙头角”有奖征文,“左邻右里”百姓艺术作品展暨公益拍卖、朗诵会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更多的群众可以参与进来,构建街区层面的相识、相助、文明、和谐的新型邻里关系,提升居民对街区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居民之间的凝聚力,形成健康和谐的社区文化、文明风尚。建设品牌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需要一直坚持,在活动的质量评估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保持品牌活动的顺利开展。在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树立时,要把时代意识,与时俱进的思想,以为人民服务的发展理念以及对文化的创新需求摆在首位。这样的话,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便可以持久发展。

3.4 实现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树立品牌意识

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进行创新,树立品牌意识推进群众文化创新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内在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也有了新的要求,群众文化要从“单一向多元化、多样化发展。从娱乐性向观赏性、艺术性转变。”要勇于转变,敢于创新。例如沙头角街道文化站升级改造小剧场,打造“左邻右里”品牌音乐会。旨在为群众提供展示平台,让辖区不同群体不同年龄段的群体都可以加入进来,展示自己的才华群众。定期为群众定制雅俗共赏的专场音乐会,为辖区群众提供高品质讲品位的文化服务,营造浓郁音乐艺术氛围,引导群众审美提高,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用艺术魅力感染和美化人的内心和精神生活。首场音乐会在文化站的“读书与生活”公众号发布演出信息的当天,所有座位全部订满。甚至有些群众还要求能不能站着观看演出。群众反应出的热情就是对高品质文化活动的欢迎和肯定。

3.5 保持独特的地域特征,发展当地特色传统文化

坚持区域特征,要充分发挥地域的特有魅力,保持独特的文化素养。挖掘当地的文化进行保持,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精华进行提炼,并且,将其与品牌文化活动相融合。例如国家非物质遗产-沙头角鱼灯舞,盐田文化部门多措并举提升沙头角鱼灯舞活力。鼓励建设“鱼灯舞传承站”,采取更大的经费扶持力度,推动鱼灯舞的理论研究和表演升级。此外,每年举办沙头角鱼灯舞学习班,采取“四点半课堂”的形式,讲授鱼灯舞的传承知识,让当地更多青少年认识、了解、认同自己的传统文化,通过自身的参与让群众对自己的文化更有认同感、自豪感。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此外,沙栏吓村拟与社会机构合作,研发“沙头角鱼灯舞”文创产品,拓展鱼灯舞影响力;与专业舞蹈团队协作,培育“拉的出、跳的好、有特色”的鱼灯舞队伍,提高鱼灯舞的艺术性、欣赏性。每年举办深圳市沙头角鱼灯节等非遗文化嘉年华活动,让盐田人民留得下记忆、记得住乡愁。让更多人认识盐田传统文化内涵,让鱼灯舞成为盐田区文化活动的特色品牌。

结束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也对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文化工作者要坚持发展与创新,坚持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把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好满足人民在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猜你喜欢

舞蹈社区群众
社区大作战
多让群众咧嘴笑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