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社区教育开发区域人力资源的路径探析

2019-12-26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县域人力资源社区

刘 捷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西安 710119)

近年来,区域性远程教育正在蓬勃兴起,作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重要指标的社区教育也得到有效的开发。社区教育不仅能够提高社会成员的素质,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更对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荐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提出“大力加强农村、边远地区的社区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提升农村、边远地区社区教育的服务能力,推动区域间社区教育均衡发展”“重视农村居民的教育培训”等意见,可见国家对社区教育十分重视,尤其关注农村的社区教育发展。因此,以人力资源开发为核心的县域社区教育必须切合实际,大步向前推进。

1 县域社区教育的现状

县域在人口数量上具有更大比例,在经济发展上具有巨大潜力,在文明建设上具有重要地位,在社区发展上具有良好条件,但在县域社区教育发展上却与大城市的社区教育存在不小的差距,也可以说是社区教育的“神经末梢”,缺少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

县域社区教育依托社区自身,通过对本社区管理范围内的居民实行各级各类、全时性、全面性教育,以提升社区文化、发展县域经济为核心,最终以解决县域社区剩余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实际问题。目前我国的县域社区教育已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强调社区内居民自下而上的积极参与教育活动,充分体现终身教育的内涵。但是,从县域经济发展和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县域社区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县域社区教育多是社区居民自发形成的教育活动,多以社区闲暇教育和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为主,侧重于县域社区自身的日常发展建设。另一方面,县域社区教育的辐射人群往往是农村教育中的弱势群体,县域社区教育要肩负农村劳动力就业、转移与提升的重任,然而现在的县域社区教育缺乏最多的就是社区居民对教育的需求与政府服务功能的统一与协调。因此,县域社区教育的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完善,尤其是政府、学校、社区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在县域社区教育中扮演的角色。

2 县域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性

我国县域人力资源开发主要依靠的是农村教育和农村各类培训。我国现行农村教育从根本上讲是“在农村”为城市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离开农村、农民和农业的人才,所以说数量供给充裕的农村劳动力大军往往伴随着低素质,形成庞大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市场。农民受教育水平偏低,是我国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人力资源层面上需要解决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必须面对的人力资源的基本态势。因此,县域经济的发展不容回避的紧迫问题是重建新农村教育体系,进而把农村丰富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成人才资源,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新农村教育体系是从新农村建设需要出发,优化整合教育资源,满足农村劳动者终身学习需要的,包括普通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社区教育一体化的农村教育体系,发展县域社区教育是完善农村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快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巩固发展‘三农’持续向好形势”,“三农”问题是当前重中之重的工作,“三农”问题的关键是人。大力开发县域人力资源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推动经济全面发展和农村社区的和谐进步。

3 县域社区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的关系

就“县域社区教育”这个概念来讲,虽然在教育实践中推行类似于以县为主、形式多样的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但目前以“县域教育”作为论题的研究,多数研究学者将视角定位在县域职业教育范畴,注重和突出的是农村人口就业问题。实际上,大力推行县域社区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农村的教育水平,还可以通过提高农村人力资本,促进新农村社区发展。所以,县域社区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问题,而是深刻的社会问题。

2016年《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强调“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消费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重点面向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和农民工,积极开展职业技能、思想道德、民主法治、文明礼仪、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教育培训,通过社区学习与交流活动,增强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加快其融入城镇社区生活的进程。”国家在社区教育的定位和任务中,明确要求重视思想和理念教育,因此,县域社区教育不仅要注重在区域内广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代生活教育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更要有针对性地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法治社会、科学生活、安全健康、文明礼仪等教育培训活动,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特征的新型农村人力资源。

4 县域社区教育促进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思路

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县域社区教育以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和职业技能为宗旨,大力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目标体现在四个结合与四个突出:

一是与精准扶贫脱贫结合,突出精神教育。通过社区教育培训,调动农民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增强内生动力和就业。

在刚刚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中讲到“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县域社区教育在开发区域人力资源时,绝对不能忽略精准扶贫对象,甚至可以认为这是县域社区教育的一项社会责任。针对农村贫困人口的社区教育,必须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不仅要围绕当地经济实情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更应该重视贫困人口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教育。县域社区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县域居民尤其是农村贫困人口在脱贫致富过程中自觉践行,充分调动自我发展的积极性,不断强化内生动力,彻底实现物质生活和精神思想双脱贫。

二是与县域主导产业结合,突出技能培训。通过就业脱贫增收,形成支撑主导产业发展的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区域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是为了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而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国家鼓励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解决区域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问题。这便要求县域社区教育要充分结合当地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完善和优化人力资源开发教育的内容和方式,特别突出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职业技能培训,从而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最终形成支撑县域主导产业发展的社区教育人力资源培训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贡献人力资源,持续推动县域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

三是与移民搬迁结合,突出文明教育。针对移民进行社区文明生活方式教育与社区融入教育,促进移民适应社区居住生活方式。

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弘扬新风正气,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当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做好“三农”工作,为此,移民搬迁的农村人口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并逐步形成和建立社区组织,所以,县域社区教育便成为特殊的推动区域发展的社会引擎。社区教育可依托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社区内居民的文化需求,促使社区内居民改变观念、适应文明生活方式。这样的县域社区教育对于社区的影响是很深刻的,它不仅带来文化的感观,而且可以促进移民搬迁人口对个人身份转变的认同。

四是与县域社区工厂建设结合,突出针对性教育。针对县域社区剩余劳动力、农村留守妇女等特殊人群开展实用技术教育,推动就近就业。

在做好“三农”工作中,国家不断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县域社区教育可以参照区域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例如开展成人基本的扫盲教育、区域企业所需人才的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无业和失业人员的教育及培训等。县域社区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当地劳动力的工作机会,还可以增加社区持续发展的能力,县域社区剩余劳动力、农村留守妇女等特殊人群参与到劳动力提升发展和短期的技能培训,既可以推动个人发展,也能够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增长及社会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县域人力资源社区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社区大作战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浅析人力资源挖潜增效的途径
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驻马店市锦程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