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学生创业实践的设计思维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26李俊萱张璐瑶吴振铭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设计师幼儿思维

李俊萱 张璐瑶 梁 甜 吴振铭

(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 163318)

引言

在创业实践项目的选题之初,怜知之工业设计者甚少,且中国正应创新先行,故深入幼儿园及小学低年级进行调查研究,从而找到创业机会——以短时高效输出的成体系课程,为我国培养设计人才的后备力量。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策。中美两国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文化历史背景的不同,在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方面存在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导致了中美两国在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

1 我国的设计教育与发达国家设计教育的区别

如何评价中国和美国的教育,可谓众说纷纭,观点不一。较为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换言之:中国教育重视基础知识的巩固,美国教育重视创造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注重知识的灌输和知识的熟练掌握,重视“精”和“深”,美国教育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不以成绩为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中国当下虽极力倡导素质教育,但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悬殊,再加上应试教育根深蒂固,青年人的创新思维与能力被开发程度依旧很低。再对比一些发达国家(本文以美国举例),创新训练很早就被加入了教育体系。[1]这也是为什么,大量令我们羡慕的创新设计来自于那些国家的原因。

为了在比较中寻找适合我国的创新设计教育方式,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到底美国的科学教育注重什么,他们的核心理念是什么?李象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将美国科学教育的核心理念概括为四个词:自主性(Self-regulation)、开放性(Open)、灵活性(Flexibility)、创新性(Think different)。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构成另一个英文单词SOFT。

1.1 自主性(Self-regulation)

有三种创客学习活动构成的创客教育。

第一种学习活动是探究(inquiry),指学习者对材料的开发、选取及出现的所有可能性保持高度的开放性和好奇心,而不是老师准备好材料,准备好教材,让学生机械地去模仿。

第二种学习活动是捣鼓(tinkering),就是动手做,实际上就是对各种材料、工具、方法,进行有目的的摆弄、探索、测试。

第三种学习活动是改造(hacking),就是学习者要利用所有的材料工具制作一个事物,或者用一种新的方法利用已有的事物。

这三种学习活动就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在美国的哈佛大学的ABD项目中,将创客应具备的核心能力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仔细观察、探索复杂性、发现机会。这三种核心能力与以上三种学习活动是基本对应的。

1.2 开放性(Open)

包括工具的开放性和思维的开放性两个方面。比如在美国探索馆的探客工坊,创客们自己出主意、自己捣鼓、找出结论,是一种完全的开放。

1.3 灵活性(Flexibility)

非定型的思维模式,挖掘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或者是启发形象思维、跨界思维。在大脑的功能方面,左脑是线性,右脑是非线性,左脑是逻辑推理,而右脑实际上更加侧重形象思维,在创客教育活动中,反复地、多样地拓展这种教育的灵活性。

1.4 创新性(Think different)

创新性强调要打破思维定试,用乔布斯的说法就是“不同凡想”(think different)。创意一个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认为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创意往往不是创新本身,而是需求在起决定性的作用。

如今,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创新是今年全国两会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并强调了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急需创新型人才,但由于中国的孩子从小接受的都是“非黑即白”的应试型教育。[2]老师说一就记住一,甚至不敢提出二。所以,从小培养中国创新型人才已经势在必行,有一个庞大的基数,才能“优中选精”,培养出更好的下一代的创新型人才。但现实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整体上相对落后,率先提出的原始性科学思想和前沿探索研究方向不多,引领和应对产业技术路线重大变革的技术储备不足。

2 设计创意思维培养实践模式

将设计创新思维较好地融入到设计创新课程中来是本创业项目的重点和难点,那么如何将创新训练加入教育体系?德国福禄培尔在《幼儿教育学》中提出以下四点原理:

2.1 自我发展的原理

福禄培尔认为,幼儿的行为是其内在生命形式的表现,必须尊重幼儿的自主性,重视幼儿的自我活动。

2.2 游戏理论

福禄培尔是第一个阐明游戏教育价值的人,他强调游戏对幼儿人格发展、智慧发展有重要意义。

2.3 协调原理

让孩子和周围的环境、社会、自然结合,协调一致。

2.4 亲子教育理论

他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为母亲们开办的“讲习会”,后来还专门写了一本《母亲之歌与爱抚之歌》。

本创业实践项目便是结合美国的创客教育与以上四个原理来建立出幼儿设计理念的培养模式,主要针对5-7岁的幼儿园儿童以及小学一年级的同学,为他们提供关于创新设计方面的培训,解决儿童因中国应试教育而缺乏的动手创造能力,学生家长可以通过幼儿园为孩子进行选课,或是直接前往本机构实体辅导机构上课。课程按照每学时收费,以短时高效输出为主要经营方式,课程形式有基础课程、拓展课堂、夏令营/冬令营以及公益课堂。各类课程安排如下:

(1)基础课程运营模式:利用本机构固定的教室场所进行授课,授课时间为周六和周日两天,每次课1.5小时;

(2)拓展课堂运营模式:深入幼儿园和小学,开展拓展课堂训练,借助幼儿园和学校的环境输出本机构的课程,丰富其第二课堂,授课时间为每周二和周五下午,每次课1小时。

(3)夏令营、冬令营运营模式:利用寒暑假期举行夏令营、冬令营课程,每次课2小时。

(4)公益课堂、微课堂等课程推广模式:不定期举行公益课堂和微课等授课形式,宣传本机构及设计教育理念,介绍优秀设计作品和优秀设计师等,每次课0.5小时。

各类课程都包含有一定的亲子时间,课程会根据具体的课程所锻炼的能力来提前建议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出席并对孩子进行支持与鼓励。在幼儿阶段的孩子对于父母亲的表情和话语有着极高的敏锐性,父母亲适时的陪伴和鼓励有助于幼儿建立自己的能力维度空间。同时也希望孩子的父母亲,即现在中国社会的主要劳动力群体,能够有一定的创新设计意识,从而起到宣传工业设计,提倡全民设计意识,培养庞大未来设计师基础人群的目的。创新能力与技术的本质区别在于创新能力不是经过短时培训就能掌握良好的素质能力,而是需要长时间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才能够实现的,在经过与发达国家的工业设计师培养模式对比中,我们能够看出,发达国家的教育体系中在很早阶段就已经加入了创新训练的内容,并且全民设计创新意识较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在这样一个大基数下才更容易出好设计师。因此更早地进行设计创新的训练对于培养优秀设计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种极具创新性的设计师培养计划不仅可以全面提高国民的审美力和创造力,并为设计师未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背景资料支持和经验积累。

3 5-7岁的幼儿设计理念的培养

在5-7岁这个年龄阶段,幼儿开始真正有目的有意识的去进行创作,这个所谓的创作在没经过系统的设计培训时常体现为绘画,他们以此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了解与对世界的认知,这个阶段被称为图式期,他们不仅画他们看到的,已知的东西,也会画他们想到的东西,就比如天可能不是蓝的,草可能不是绿的。正是在这个过程之中他们的想象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个发展期内,将我们正确的设计方法以游戏的形式教授给他们,从小培养他们的设计理念。[3]

3.1 结合小游戏制造契机点,并引导孩子通过创作的形式及时反映自己的切身体验。[4]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有些孩子对某些事物只有大体的印象,这样我们可以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或者好玩好看新奇的事物引发孩子观察,通过提高孩子兴趣的方式制造记忆点,再通过多种感官引导他们具体的观察认知,并利用通感加深认识与观察。

3.2 注重幼儿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有关设计主题的实物、图片或录像,在生活中,要注意丰富幼儿美的感受和体验,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的事物。多给幼儿提出一些创新性的设计问题以启发幼儿充分的发现美、感受美、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开启幼儿想象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为幼儿提供一个不受约束的、自由想象的空间。[5]

4 结束语

本项目的目标指向未来潜在的设计师,所提出的课程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审美能力等多重能力,并期望可以在青少年阶段之前为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发掘具有设计潜力的小小设计师,以此,真正提高我国设计师的综合能力,以求更好的推进我国创造性产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设计师幼儿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设计师访谈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创意设计师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