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中文文学理论的创新性探究

2019-12-26王亚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文学理论现实生活观点

王亚丽

(商丘工学院,河南商丘 476000)

翻看中国近代文学史,钱中文是当之无愧的文化巨匠。在他的著作里,对文学审美反映论、新理性精神文学论的观点,一经抛出,便在文论界引起震撼。钱钟书学术观点,被广大高校文学理论教材积极采纳。百家争鸣的年代,虽然钱钟文的文学理论观点难免遭到质疑,但是这种文学理论观点本身所具备的创新性,是很多文坛圣手难望项背的。

1 通过钱中文,看清文学的庐山真面

百家争鸣的年代,文学被赋予了更加厚重的色彩。作为高校的教育工作者,每次面对求知如渴的学生的时候,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到底什么才是文学?

1.1 正确认知文学的现实性

在文学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上,钱中文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在艺术创作的生涯中,现实是文学创作的模板,更是文学创作的源泉。文学中对于对象的描述,更多的时候,是经过感情的渲染加工。这也就是所谓的现实心里。在钱中文看来,文学是广阔的,可以接受各种前赴后继的信息,包容现实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作为创造的素材,使得文学本身更具有抽象性和厚重性。

作为文学创作的对象,必须要正视心里现实这个客观存在的因素。对于心理现实的认识,看似波澜不惊,其实暗流涌动,因为它曾把吧文学理论界最惯用的“模仿说”拒之门外。在他看来,文学就是对社会现实生活最忠实的记录和反映,来不得半点浑水摸鱼。这种传统的客观现实,一旦遇到瓶颈,或者需要转换到心理现实,作为文学的记录者,就要告别传统的机械反映。诚然,在文学的世界里,改变,是痛苦的,也是最纠结的。

钱中文认为,文学的创造主体,具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和源源不绝的创造力。如果只是单纯的记录现实,难免拉低了文学的下限,显得与美好的生活格格不入。在钱中文严重,任何科学的思维和科学的意识形态,都可以当做是对主体现实的公正反映。简而言之,就是审美反映。这样的说法,并非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真正划清与那些呆板的记录界限。毕竟,文学,也是有脾气的,更是有尊严的。

1.2 正视文学的特有把握方式

精神把握世界,文学创造未来。在钱中文看来,文学不只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把我,更多的时候,它可以融会贯通感情和意志。这种特有的意识形态,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实践把握的范畴,而是带着浓厚的目的色彩,无往不利,激发了文学特殊的审美本质:感性的思想,理性的认知,客观的评价。也正是这种独具一格的把握方式,将文学的思想灵活应用到文学理论研究,并得出富有建设性和开创性结。对此,钱中文功不可没。

纵览中国的文学理论的学术圈,不得不提一个现实,率先提出了简单反映论和机械反映论的评论家,还是钱中文。在他的著作里,狠狠的批判了过去呆板庸俗的社会学,对于文学本身的轻视与糟蹋。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还是钱中文,坚持事实,力排众议,坚实用真正的反映论,去推动中国的文艺理论研究大步向前,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虽然这个过程比较辛苦,但钱中文问心无愧,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钱中文认为,在审美的反应中,现实生活来不得半点糊弄,对于文章而言,主体自身的感受,整体的还原了现实生活。在把握现实生活的同时,坚持融入对于文章主题的感知、认可,从而赋予了文学本身浓重的主观色彩和浪漫色彩。与此同时,通过这一方式刻画出来的艺术形态,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识,在文字的描述中得到了完美的表达,从而让读者更加清楚的看清现实,原来,这才是真正的、纯粹的文学理论。

1.3 什么才是真正的审美意识形态

创新研究视角,文学没有烦恼。在钱中文看来,做学问,不应该默守陈规,更不能故步自封。而应该根据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另辟蹊径,找准一个全新的切入点,开展学术研究和探讨。在他看来,很多文学作品的审美意识形态,并不是我们现实中所看到了那样。很多真相,往往需要扯掉皇帝的新衣。通过了现象,揣摩到了本质,我们对审美意识形态的认知,才会拨云见雾,上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以《论文学形式的发生》这篇文章为例,对审美的诠释和感知,我们可以很清楚看得带。可是,很多专家、学者,总是习惯性的带着有色眼镜看待问题。包括哪些对钱中文不遗余力的批评者,有时候,连他的书都没有仔细翻看阅读,就跟着人云亦云,指指点点,好像只要能把钱中文打压下去,就能彰显自己在文艺界的特殊地位。殊不知,正是这种夜郎自大的传统观念,错过了与文化大师的一次思想的交锋。

很多文化研究者,在探讨学术的时候,总是习惯性的围绕“意识形态”这个感念不厌其烦的兜圈子,下圈子,使绊子。这种无知无畏的研究模式,在钱中文看来,已经到了不破不立的阶段。仅仅是文学的起源方面,钱中文就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和摸索,追本溯源的探析了人为早起的审美意识的行程过重,并且在文章中融入自己独特的节奏,让读者能够清晰的感知到,原来,钱中文,在文学的理论研究方面,正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2 质疑权威就说,提出创新观点

文学的发展,在与不断的创新与研究。钱中文在探析文学理论发展历程的同时,不断创新着自己的见解和思路,不但敢于质疑那些权威就说,还敢勇敢的提出自己对文学理论的独特见解。虽然遭受了很多误解和攻击,但是,钱中文依旧不抛弃,不放弃,不气馁,通过大量的考察,验证自己的说法的合理之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文学虽然是现实生活的客观反映,但是文学的对象,并不只是单纯客观的社会现实生活,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

2.1 文学与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有区别的

区别无处不在,文学也不例外。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文学的研究对象,与科学研究的对象,早已跟过去划江而治。很多学者认为,所谓文学与科学的区别,只是在反应生活的方式有所不同,文学总是习惯性加一些诠释、修饰,美化了所要描述的事物,而科学只是实事求是的展示多要描述的事物。文学加入了太多的感情色彩,而科学只是实话实说。这样的观点,搁以前,说的过去,行得通;但是,在钱中文眼里,有点落后了。

传统的教条主义,总是让人深恶痛绝。钱中文也不例外,无论谁教条主义的文学探究,或者庸俗论证的陈腐腔调,都成为他眼中的毒瘤。但是,对于这些毒瘤,钱中文既没有采取简单粗暴的一棍子打死,也没有睁只眼闭只眼的任由他们腐烂,而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搜集材料,举例论证,还原事情的本来面目。就像治病,很多大夫以为药到病除就可以,钱中文不但要除根,而且还要帮他们做好终身的免疫防护措施。

早在20世纪90年代,钱中文就很注重学术辩论。对于一些顽固、陈腐的观点,钱中文没有金刚怒目,而是平心静气的跟他们讲道理,摆事实。就算对方饱受残缺,冥顽不灵,钱中文也是以心平气和的进行探讨。不但以理服人,更是以德服人。正是有了这种宽松的辩论氛围,在钱中文的文化著作里面,虽然观点新颖,与众不同,却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让人在认真研习之后,欣然接受。这就是学术的魅力。

2.2 文学是长久的审美形态

钱中文先生认为,文学是一种长久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个观念的提出,凝聚了太多辛苦调研的成果。无论是从哲学反映论中细致入微的观察,还是从逻辑学里抽丝剥茧,钱中文都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汗水。把握好现实特有的文学现象,给创造主体一个标准清晰的定位,再对衍生的理论问题进行事无巨细的探析,经过思考的锤炼和提取,才得出了这个重要结论。这个观点的提出,在很大的程度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人们一直纠结的“什么才是文学的本质”的问题,并被大多数人理解、接受。

一直以来,我们所接触到的文学,大多缺乏相应的独立性,只是干巴巴的反映了某一种特有的意识形态。这种不健全的文学,容易忽略了文学本身具有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在钱中文看来,赋予文学生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要不断的腔调文学创作中所反映出来的审美属性。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赋予作家更多的灵感和创造的自由,还能提升文学的创造内涵和现实意义,让具有审美观念的文学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文学。

钱中文对审美反映论的见解提出以后,犹如一股春风,吹走了文坛的一股沉闷是死水。更似一把打开百花齐放的钥匙,开启了文学的返璞归真的大门,让我们眼前一亮,原来在文学的意识形态下,生活是如此的美好,感悟是如此的良多,内涵是如此的丰富。通过他的阐述,我们可以很清醒的认识到,其实文学对现实生活中的反应,与科学理论对现实的描述,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让人欣然接受的观点,自然会高看一眼。这一点,钱中文功不可没。

2.3 审美反映具有无限可能性

如果评选坚定的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的捍卫者,钱中文当仁不让。这对文学研究的执念之深,和他曾经在苏联求学的人生背景密不可分。钱中文在研究文学理论的时候,有一个长远的目标,那就是坚定不移的完善、充实、丰富现实主义的文学素养和文学理论,让这些文学理论在今后的创作中,能够发挥重要的先锋作用。一直执着地认为,现代主义很难取代现实主义,因为它的局限性是明显,是不可逾越的。

一直以来,钱中文都坚定的认为,文学作品,一定要忠实的记录、反映社会的现实生活,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更来不得丁点浮躁虚夸。现实生活,就是身份反映的发源地,在审美反映的过程中,艺术并没有强调要求把作品当作现实,审美反映也恰如其分的消失了原先的客体,但是客体的客观性还是被完整的保留下来。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审美反映的客观属性,大多表现了多种艺术手法,解释了事物本身的精神面貌和外在特征。

钱中文曾经说过,“审美反映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范畴,它 方式的无限多样与主客观双方密切相关。现实生活是不断发展的,不断被改造的,因此它的内容无限宽广,形式无限繁杂”。同样,作为文学活动中的主体,人类自身本来是自由的,更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作为主体,有权利根据不断变化的现实,伴随着阅历的增加和认识的提升,来不断充实和修正对文学的感悟和见解。

猜你喜欢

文学理论现实生活观点
《中国文论通史》
社会转型期中国文学理论创新研究
观点
新媒体时代文学理论教学研究
业内观点
新锐观点
假期归来
观点参考
文学理论:在中国特色的道路上
浅析现实生活中的椭圆应用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