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哲中国化的时代关系

2019-12-26王亚雄吴晓晓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王亚雄 吴晓晓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 716000)

1 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基于现实所创造出的道德传承、各种思想文化的最终汇总。主要是形成了以孔子为思想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中心的传统文化,同时配合其他艺术文化,最终汇总城华夏的文明。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的内容有思想、文字、等方面,源远流长的文明。其起源可以追溯到神农时代以前。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悠久历史,每一个中国人不管是行为方式还是思维方法都深受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世界上仅有的、不曾中断的、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系极具特色,内容博大精深。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有很多,包括中国人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正是这种精神让中国人永远不向侵略者低头;中国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精神;中国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维护正义的精神等。在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现在国强民富,人民生活美满的状态。中国的传统优秀文化是历经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留给后人的文化瑰宝。

2 马哲中国化的研究状况

马哲中国化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智慧,他是随着中国前进的脚步成长起来的,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部分学者都着重于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而忽略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导致很多结合点争议较多。这正如许全兴所提出的一样,大部分人对马哲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的理解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个大的框架里来筛选中国传统文化,或者是直接运用中国的传统文化来佐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真理性。

长期以来,人们在研究马哲中国化时,通常首先将马哲普遍性放在首位,将马哲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的原因归功于马哲普遍性。这一特殊的关系是上个世纪中国哲学界的研究重点。从一个关系我们可以更加清楚的看到马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是单一的,这样就导致马哲中国化也随之失去了他的丰富性和真实性,严重时甚至会阻碍了马哲中国化的深入研究。所以说在以往对马哲中国化研究时并没有较好的体现出马哲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交融,所以若是要更加深入的研究马哲中国化,应当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间的关系,不能仅仅用马哲的框架来限定马哲中国化,而是要坚持马哲中国化的哲学理论和内在逻辑,通过实践哲学来研究马哲中国化。

探究学习马哲中国化的意义在于正确地梳理我国发展的思想依据,建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近代以来主要根据中国不同时期的基本国情形成了不同的马哲中国化的思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等都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具体应用,给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一直是被高度重视,对其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在每一个时代都形成最为有利的马哲中国化思想,引领中国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路。

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哲中国化时代关系的研究

3.1 不同时代背景下两者的关系

在不同的时期,两者的关系有着不同的结合。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力量十分脆弱,所以经常受到各方势力的打压,国家几度徘徊于生死存亡的关口,国人不断寻求民族复兴的方法。如同“师夷长技以制夷”所提出的那样,此时的国人并不认为西方的文化优于我们,这个时候的态度都是以中学为本,西学补充,当时的中国人还在试图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历经多次运动,战争失败后,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因此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这个时候的新文化运动充分体现了全盘西化的激进思想。后来陈独秀转向马克思主义,其理解并不透彻,过于单一和武断。这时,马哲中国化的发展程度不高,只是在发展初期的萌芽阶段,没有给马哲中国化带来良好的发展空间。一直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被真正发扬,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初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之进行了交融,最终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在当代,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马哲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会交流越来越密切,结合发展形成了许多重大的理论成果,在整个马克思理论体系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2]。

3.2 与时俱进,不断改进两者之间存在的冲突

陈独秀、瞿秋白等人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驱和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引经据典,侃侃而谈,但是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实际,与中国国情、革命相结合时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有的时候会导致负面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西方文明的产物,被引进到东方文明古国,期间存在着很多在思想方向及发展思路上的不吻合,两者之间各有利弊。由于实践会影响人们对马哲的应用和理解,若是只是仅仅强调马哲在中国的普遍性,不将马哲和中国实践间的互动加入考虑范围,则会导致引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是浮于表面,并不能落到实处,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只有两者之间互相磨合,在保留互相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基本国情的新理论。

马哲中国化的早期,凸显了国人急切建立新社会心情,这个时期由于心情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激进的思想,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的马哲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引进的思想,要想在中国发扬光大就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间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放置在一边。李达等人只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进行了传播,并没有进入到真正意义上的马哲中国化的阶段。

而对于当代,特别是在如今社会发展速度如此快速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可以挖掘的潜力十分广大,中国共产党人要与时俱进,在新的时期以崭新的姿态去改进和完善马哲中国化的进程。强调走自己的路,形成鲜明的时代特色。

3.3 解答历史问题,改进马哲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课题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中,有着大量的研究课题需要人们去攻克,解答历史遗留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了比较著名的几个理论成果,其为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提供了重大指导意义,也解决了当时的社会发展难题,带领中国走出发展缓慢的困境。

不同时代的主要课题都会有解决的方法,比如建国之前形成以毛泽东主席为领袖的中国共产党革命队伍,带领我们击败了外来的入侵,领导人民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在上个世纪三十、四十年代,毛泽东对辩证唯物论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对中国的发展影响深远,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马哲的中国化。毛泽东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以实践的方式来消化吸收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对马哲中国化的两大贡献分别是“矛盾论”和“实践论”,他的贡献能够有如此卓越,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毛泽东立足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通过认识和实践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很多学者认为毛泽东的马哲中国化深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儒家思想的影响,正是通过儒家文化,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所以两者之间相互结合发展,不断地研究历史,找寻发展的潜在问题,避免发展的误区是当今时代对马哲中国化的研究方向,时代关系的转变也应及时的总结应对[3]。

3.4 坚持基本原理,维护发展的时代关系

每一时期的进步都要有着坚持基本原理的缘故,所以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一定要有所继承和发扬,针对历史发展的规律完善工作的内容。对于马哲中国化的发展,联系时代关系的背景,打好马哲理论基础,充分理解其基本原理,并不断地学习充实其内容。随着中国国家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力量不断的强大,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马哲的中国化的诉求也在不断提高,在这种背景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不仅要坚持两者的原理,更要维护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每一时期因为各种原因都可能会形成原理理论上的对立,这也是需要不断维护协调双方时代发展要求的工作之一。

总结:马哲中国化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发展,领导人民突破思想上的桎梏,实现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变迁,形成的重大理论成果也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作用,引领中国在各个领域走在国际的前列。在充分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做好两者的融会贯通,是时代的要求。充分理解和研究各时期两者的时代关系,对于今后的发展规划作出合理的决策,是新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任务,同时也是机遇,形成与两者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猜你喜欢

中国化哲学马克思主义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菱的哲学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包哲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
晾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