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叙事研究

2019-12-26王世争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9期
关键词:福会谭恩美华裔

刘 珲 王世争

(哈尔滨师范大学公共英语教研部,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1 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概述

所谓华裔美国文学,是指有美国国籍、华人血统的作家所写的,以华裔美国人的视角、反映华裔美国人在美生活经历、或有关美国生活的文学作品。

1.1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萌芽阶段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60年代,这一阶段对于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来说是美国少数族裔民众对利益和身份反思的年代,主要受到美国社会民权运动和黑人权利斗争的影响,是美国华裔女性作家追寻自身与命运的写作机遇。同时,这一时代的华裔女性作家写作个性鲜明,其主体自我意识更强。其研究起始于美国本土,其目的是以文学批评为手段,以男性主义的方式,从跨文化视角阐释亚裔在美国存在的合法性,为亚裔群体争取权利。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期的作品数量不多。正处于反华言论在美国社会最为苍狂的时期,美国华裔女性作家正努力通过创作让美国社会进一步了解和接纳自己。其中,20世纪4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这一时期。一大批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开始出现,主要以黄玉雪为代表,他们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经历了华裔在美国社会中地位的提升,他们开始不在乎华人家庭给他们带来的负面影响,开始慢慢融入主流文化,并努力为美国社会民众提供展现华裔积极争取被主流社会接受的优秀作品。

1.2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为转折阶段。这几段美国社会经历了亚美运动和民权风潮,华裔女作家汤亭亭(MaxineHongKingston,1940-),吸收了不同的创作传统和叙事手法,用自传体文学、小说和诗歌“将美国华裔文学推向一个新的高峰”。[1]在80年代末期,另一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AmyTan,1952-)的《喜福会》(JoyLuckClub,1989)得到了美国文坛的广泛赞誉。在谭恩美和汤亭亭的不断进取下,美国华裔女性小说从边缘逐渐过渡到了主流时代。这一阶段,国内的美国华裔文学研究开始,主要表现在以美国本土为主导,为亚裔争取权利,其中也有部分以中国文化为导向,研究中国文化对华裔作家及其创作的影响;

1.3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至今是繁荣时期。该阶段的研究主要突出文学内部的差异,强调亚洲国家和美国本土的交流与联系。汤亭亭和谭恩美创作的新作品引领了年轻一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开始尝试更多元化的作品。汤亭亭的作品崇尚艺术追求,达到了政治和虚构两种创作的结合。由于自幼接受了母亲对她的传统观念的输入,她的作品也主要采用了以女性为传统的叙事方式,从女性的角度描写美国华裔的日常生活和女性在美国社会所受到的歧视和艰难的生活遭遇。

2 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叙事手法最早出现在中世纪,被称作故事环。由于结构方面的限制,故事环不能被化为长篇小说的范围,有不能归为叙事情节相对松散的短篇小说。因而故事环一直被大家所忽视。实际上,这种题材早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出现了,直到20世纪,很多文学作品用到了这一体裁。其构成主要采用一系列相互联系又彼此独立的故事情节,这种体裁看似简单,实确考验作家的水平,因为作家既要考虑到故事情节的整体,又要做到故事情节和作品本身的平衡。

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中,采用叙事体裁的作品很多。例如,黄玉雪的《华女阿五》作为一部反映二十世纪上半叶一个华裔美国少女在事业上叙事的经典作品。黄玉雪在这部作品中向世界展示了她如何逐渐明白美国个人主义的信仰,明白自我发展和成名的权利,因此使她与父母以社会为中心的儒家观念发生了冲突。黄玉雪的故事是一个个人成长的故事,一个她自己获得被人重视的故事。黄玉雪用《华女阿五》奠定了美籍华裔传记文学的基础,为下一代华裔作家的写作明确了道路,堪称华裔自传体叙事的楷模。

女作家谭恩美在《喜福会》这部作品中也采用了多种叙事手法,这部作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了如上所述的处于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之间的故事环的手法。谭恩美在《喜福会》的创作中将故事环贯穿其中,将多个小故事组合在一起,其中,各个小故事都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保持一致的讲述。《喜福会》这部小说由四个部分组成,每部分由若干个相互对立的故事情节组成。其中各个故事情节看似独立,实际上则在整体上统一于一个大故事之下。

3 20世纪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的跨文化分析

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们在追求美国梦的同时把自身的经历写成了文学作品,不论小说内容是关于中国的故事还是关于美国的华裔故事,其实质反映的都是注重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根本的主题是精神生活。

黄玉雪在其作品《华女阿五》中展示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她创作作品的最初目的就是让美国人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通过向美国人展示中国文化的美好来消除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长期以来的偏见。通过《华女阿五》的故事讲述,包括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包括饮食、起名等文化,在成长过程中主人公所体验的美式文化的冲击和对比,从独特的视角帮助读者体验和并帮助读者解析传统中国文化,也带给读者更深层中国传统文化的含义。其中体现的文化精髓是,华裔作家们虽然生活在英语语言环境,接受美国教育,但美心深处却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内心饱含着对中国文化的深深依恋。《华女阿五》所反映的一个突出主题就是对中国文化的描述。作品中主人公成长过程中面对中美两种文化所产生的困惑、彷徨、思考和顿悟,是华裔美国女性作家的成长之共性,具有极其普遍意义。他们最终克服各种文化冲突实现了女性独立和自我价值。他们的胜利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有对美国文化的搜集采纳。他们的成长体现了中美文化的碰撞与冲突,最终两种文化势必会得到融合与发展。

《喜福会》中移民母亲们的痛苦也来自中西文化的冲突,描述了饱受苦难洗礼的中国人,带着中国的传统文化来到美国,由于语言不通使得他们在文化的学习和融合方面与美国文化出现了较大的不便,这些移民美国的华人所经历的遭遇,这种遭遇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与远离祖国的家人的分离,另外也源于移民美国所受到的文化冲突,这种文化冲突主要是通过对赴美华人的创伤叙事而实现的。小说中所描述母女间的复杂关系,表现了中美文化之间的冲突,但最终二者也达到了完美的融合。该小说也成为当代美国华裔文学中十分重要的一部作品。《喜福会》采用多种叙事结构,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顺序,使故事在不同人物的现实和回忆之间转换。另外,谭恩美采用第一人称叙事视角内外切换等方法将作品中四对华人母女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若干个故事巧妙地编制到了一起。作品中作者还结合了具有中国文化的语言特色,展现了几代华裔女性的生活经历。作品的出现给移民海外华人们在精神世界上带来了莫大的抚慰,也反映了这些海外华人的精神生活和内心世界,体现了对于这些特殊人群的关心与关注。展现了移民美国的华人女性个性鲜明、形象丰满的形象。

总之,这些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了解中美文化差异,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使他们能够以理性的态度迎接和应对全球化大潮下的文化融合和文化共生,为我国文化发展和创造注入活力,进一步促进文化繁荣。

猜你喜欢

福会谭恩美华裔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南通籍华裔科学家高峰
陶欣伯:熠熠生辉的华裔实业家
王赣骏:首位华裔太空人
The Study on Cultural Conflict and Compatibility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from the Study of “the Joy Luck Club”
谭恩美的多面人生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Analysis of Discourse of The Joy Luck Club with Face Theory
《喜福会》文学评论初探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