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色文化传承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探析
——以亳州学院为例
2019-12-26王春颖
王春颖
(亳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亳州 236800)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革命文献、文物、文学作品和革命战争遗址、纪念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革命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因子,不仅越来越多地融入主流文化之中,也融入大众文化之中,成为当代中国文化格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
1 皖北红色文化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价值
红色文化是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精神形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物化形态都是中国革命历史遗产的重要内容[1]。
皖北地区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红色热土。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皖北人民为了民族解放、保卫美好家园、争取革命胜利,进行了不屈不挠、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涌现了一批批矢志不移、甘洒热血的仁人志士,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战斗足迹,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在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与民族复兴的历程中形成的皖北红色文化,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意蕴,而且其精神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所以说,皖北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的抓手,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皖北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宣传、普及工作,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提升公众社科素养;有助于全面提升人文素质和文化层次;有助于挖掘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潜力,进一步做好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有助于打造皖北红色文化品牌,培育红色旅游支柱产业;有助于推进我省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助于服务“三个强省”建设,加快由“资源丰富的文化大省”向“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的建设步伐。
2 “一体”为基础:平台与团队共建
文化传承创新是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之一。亳州学院高度重视地方文化研究,积极挖掘、传承创新地方优秀文化。在地方文化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以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为主体的平台建设和团队建设,正是高校文化传承创新功能的具体体现。
2.1 不断丰富和完善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平台建设
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以皖北红色文化陈列室为载体,以学生体验为核心,以史实为依据,以重大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声像演示为重点,陈列抗战资料图片、实物、影像资料等,并综合运用声、光、电、图等现代科技手段,突出红色教育内容的呈现、演示、拓展、提升、链接,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在物化的环境中受到深刻的感染和教育,增强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皖北红色文化陈列馆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内党团培训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培训等提供了参观、考察、学习、观摩、体验的良好平台。
同时,学校建设皖北红色文化网站、设立红色文化阅读平台、组建红色文化社团,建设富有红色文化意义的诗歌、书法等红色文化长廊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鲜明。
2.2 不断加强和推进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团队建设
学校不断丰富和完善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平台建设的同时,以红色文化资源教学和研发团队为核心,加强团队建设,逐步形成了结构更为合理的学术梯队;以红色文化相关课题研究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通过派出教师团队外出学习、参观走访、考察交流,借鉴各地红色教育的宝贵经验,内化为红色文化发展的动力;逐步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教育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努力打造成为皖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主阵地。
亳州学院建设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将实践教学、体验活动从校内向校外延伸,使之高起点、高规格,并向外辐射,成为红色文化教育培训、理论研究、学术交流和实践应用的广阔平台,力争打造成为特色文化品牌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3 “两翼”为支撑:理论与实践融合
研究好红色文化、传播好红色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民族精神教育、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重要、最直接的路径[2]。
3.1 依托皖北红色文化,助推学术研究
亳州学院加强对皖北红色文化的理论研究和文创研发,不断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内涵,拓展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外延,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建设。
一方面,理论的探讨奠定于坚实的实证基础之上。亳州学院积极组织师生通过查阅地方史志文献、实地调研走访,全面搜集、梳理皖北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围绕红色文化的产生、形成、内容、价值、传播,以及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红色文化与文化产业、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等方面,积极申报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理论研究,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理论体系和价值体系。
学校还凝练了红色文化本体研究、皖北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皖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皖北红色文化艺术资源四个研究方向,既重点突出,又不断深入,形成了一批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科研成果;同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逐步扩大研究领域,形成对皖北红色文化资源全面研究的态势。
另一方面,资源丰富,优势明显的皖北红色文化在弘扬、传承的进程中,也不断地创新、发展。学校依托区域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积极开展(红色旅游)资源和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创研发;积极进行红色艺术(包括文学、微电影、红色歌舞、书法、绘画、雕刻等)作品的研究、开发、艺术创作;积极策划组织红色文物、藏品(纪念品)、艺术品的收集、整理、收藏、交流和展览;建立红色文化专题网站,以网站为平台,建立红色文化资源库,介绍具有红色文化色彩的历史、故事、英雄、歌曲、诗歌、小说、绘画等;积极尝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红色文化游戏软件等,不断探索传承、弘扬、创新红色文化的新思路、新手段、新方法、新渠道。
3.2 依托皖北红色文化,助推传承创新实践
良好的学术氛围、丰富的研究成果,为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机结合与有效融合奠定了扎实的学术积累。
3.2.1 开发皖北红色文化课程资源,助推思政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依托皖北红色文化教科研团队,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主动挖掘、合理开发、充分利用厚重的皖北红色文化资源,以及苏豫皖红色文化资源,从而延展红色文化挖掘的时空维度,开发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课程资源。通过红色文化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一方面,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创新能力,真正使教师不仅成为课程的实施者、研究者、开发者。另一方面,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开阔了学生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进一步弘扬了革命精神。同时,学校还成立了大学生红色文化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小切口、小课题自主探究,进一步倒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此外,学校还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模式,提升思政教育教学效果。
教科研成果的充分利用,促进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丰富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提升了学生的“四种能力”,在促进学科专业建设和办学特色培育方面成效也非常显著。
3.2.2 依托皖北红色文化,强化实践育人
保护、传承和创新红色文化是时代使命,是人民赋予的教育使命。亳州学院秉承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结合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特点,充分开发和利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红歌”比赛、爱国主义征文演讲比赛、抗战历史知识竞赛等;教室、走廊、宣传栏等醒目之处张贴具有革命传统色彩的格言警句,校园之声广播站播放红色故事……从基础建设、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方面营造了良好的红色文化育人环境。学校与谯城区烈士陵园、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等签订了共建协议、建立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基地;每年还组织学生参观新四军纪念馆、组织学生寻访烈士遗迹、组织召开革命传统事迹报告会、清明祭扫烈士陵园等红色文化系列活动,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引领大学生继承和发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奋发图强,勤学苦练,努力提高个人素质,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热情。“红色”教育系列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营造了红色文化浓厚氛围,实现了红色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入眼、入耳、入脑、入心,全方位浸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校依托丰富的皖北红色文化资源,以“根植红色文化沃土、传承革命精神”为宗旨,以“打造校园红色文化、创建红色文化特色”为目标,以皖北红色文化传承创新基地为“主体”,以皖北红色文化资源理论研究和传承创新实践为“两翼”,建构了一个集研究、创作、教育(培训)、展览、交流等多功能的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体系,研学用贯通、知信行合一,真正实现以文“化”人,文化“育”人,并形成了特色文化品牌效应,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