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品牌建设在高校学生社区的育人实践
——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
2019-12-26劳丹
劳 丹
(东莞理工学院,广东东莞 523808)
社会主义大学必须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聚焦根本问题不动摇,贯穿办学治校各方面,保证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正确,在改革发展中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动力和激发创新活力。党的建设工作必须围绕“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和“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根本问题,结合高校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优势和短板,通过增强党建工作创新能力,以创新驱动为党建工作发展服务,强化品牌建设的持续力和影响力。本文以东莞理工学院为例,对党建品牌建设在高校学生社区的育人效果进行实践研究。
东莞理工学院党建引领社区育人项目推进学生宿舍社区化,创新了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关注在校学生成长成才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党建为引领,以品牌为驱动,改进学生工作方法,提升队伍能力素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实现导入、互构、增能,提升学生社区治理水平,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着力培养勇于担当、善于学习、敢于超越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1 党建品牌建设在高校学生社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1 是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要求
学生社区是党建工作的新领域,传统党的建设以机构为作为组织单位,而学生社区则以居住的物理空间作为划分,是打破学院、系部等固定单位模式,在学生八小时学习时间以外的生活空间加强党的引领,弥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白,东莞理工学院引入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打造了“社会工作进校园促党建”的品牌项目,是高校党建工作在内涵上的深入,在思路上的创新,在体制上的延续,有效地帮助大学生应对学习以外的生活中的各类实际问题,又能诠释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工作手法以及评价体系以尊重、接纳、同情、助人自助以及关怀的理念,细致入微的工作手法,科学客观的评价体系”,适合在学生社区开展,党建品牌的建设更应该围绕着学生社区特点进行。因此,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创新学校党建的核心竞争力、载体、方式和方法,创造教学相长的良好环境,将党建育人贯穿校园学习生活的全方位。
1.2 是建设和谐高校校园迫切要求
社区党的组织与传统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分工协作、职能互补,非隶属关系。社区党的组织是学校党委的派出机构,以学生社区为工作主阵地,充分结合社区特点,切实加强工作统筹和协调,及时研究、推进学生社区各项工作,重在学生生活区域的思想引领建设和服务,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而二级学院党委、党总支同时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在教学、科研、学科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学生社区内的学生党员组织关系可以继续保留在二级学院不变,二级学院党组织继续承担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发展工作,社区党组织和二级学院党组织的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党员双重领导和教育管理,既有学院的学习工作表现,也要有社区的生活服务表现,体现“一个身份,两个舞台”。
1.3 是多方位提升大学生素质要求
高校学分制的实施,多种教学方式改革,如卓越班、实验班、创新班的建立,传统的以固定专业班级为单位的教学组织形式发生了变化,学生有更多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安排课时,甚至也拥有了自由选择住宿和舍友的权利,加上多校区建设的趋势,学生在不同校区,不同学院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流动增多,校级各类学生组织也不断丰富,学生群体同班的不一定同学,同学的不一定同班,年级和专业群体不再固定。原来学院的管理职能逐步减少,社区管理内容逐步增加。“社区党建”正好体现了这种特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党建工作,走进学生社区阵地,与学院党组织相互补充,实行总体规划。
2 东莞理工学院学生社区党建工作的育人实践
学生社区党的组织要紧紧围绕学生社区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品牌建设的形式,规范组织引导社区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为社区学生办好事、办实事,将受学生欢迎,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的党建品牌项目做好做强做长久,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在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扩大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构建学生社区党建工作体系。
2.1 社区党建引领平台化,创建文明社区
东莞理工学院成立学生社区党工委,同时设置二级教学机构知行学院,就是旗帜鲜明,知行合一的党建育人平台,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改革重要载体,坚持以“知行合一、立德树人”为宗旨,以促进学生道德情操、综合素养、精神境界的提升为重点工作,以构建和谐社区、品位社区、创新社区为使命,以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导向,以宿舍、走廊、社区文化为载体,实现管理有温度、服务有尺度、教育有深度、引领有高度。文明社区创建(如和谐社区、品位社区和创新社区)为党建工作平台支撑,以主题活动为价值引领,坚持用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在活动育人、典型示范、习惯养成和环境培养等方面下功夫,在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而文明社区的建设,是党建工作发挥学生社区在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建设中的着力点,构建和谐社区、品位社区和创新社区的重要举措,让社区成为学生的生活和文化家园。
2.2 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多元化,推动载体建设
学生社区党建工作队伍可以由高校现有的资源如知名教授、老师、社区辅导员,也可以结合社会力量如社工、宿管员,学生自主服务管理的“导生”学长组成的多元化工作团队。多元化组合团队参与全校下设的各个分社区开展工作,让学生可以在文化拓展时向教授讨教思想疑虑;可以在互动游戏里与学长追寻生命价值;可以在讨论分享中与同窗建立社区公约。学生社区党工委可制订了“一个党员一面旗”的“学生党员志愿者项目企划”。学生党员在社区中做好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志愿活动氛围。实现党组织建设全覆盖,采取专兼结合方式选拔党建工作骨干担任工委委员,分别联系各社区。各学生社区设立新型党支部,与二级学院基层党组织协同,使“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可以通过设立一室(党代表工作室)、三岗(党员志愿服务岗、党员监督岗、党务工作者值勤岗),同步推进在学生社区的基层团建、学生自律组织、学生社团建设工作,形成党团和学生组织网格,实现组织、活动全覆盖,引导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学校内部治理,推进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2.3 党建主题品牌项目化,强化育人理念
学生社区党建主题品牌建设实施项目化管理,启用活动评价体系,使得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双向结合,以不断完善品牌的活动方式与内容,为学生提供更贴近生活、更多元的活动,如培育和践行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建立学习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地,举办主题沙龙,通过红色经典阅读读书会、VR红色体验馆、党代表值班室、社区大讲堂、村居书记访谈、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方式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切实发挥社区的优势,“引导大学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建设一廊(社区文化走廊)、三室(学习室、活动室、自助服务室),探索推行宿舍ISO标准化管理,提高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建立社区(宿舍)文明公约,强化星级宿舍评比和结果运用。引导二级学院与学生社区联合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学生社团活动,加强“一社区一特色”社区品牌建设。
3 社区党建品牌建设的保障机制
3.1 加强组织建设,保证党建工作衔接顺畅
依托项目实施开展的契机,将社区作为党建工作的新阵地,延伸党建工作手臂,通过完善组织建设,推动社区党建工作的开展。一是明确分工职责。明确了社区党组织成员分工与职责,建立班子联系社区制度,指导社区工作。二是完善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专题学习研讨会和组织生活会,进一步提高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质量。三是加强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到高校、社区学习借鉴社区管理、社区党建经验,提升党组织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是加强党建宣传。依托宣传栏和微信定期发布社区动态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和政策,扩大社区党组织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3.2 加强队伍建设,为社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严抓学生社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党建工作负责人的选任。既能保质保量的配合和支持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总体工作布置,又能根据所辖社区的实际情况设计匹配的党建品牌项目,做好组织策划和精准实施。社区党建工作负责人的任用要切实“从政治素质高、思想作风好、具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善于做学生工作的优秀教师中进行选拔,同时学校应该配备相关的政策和激励机制,通过适当提高待遇,帮助解决他们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岗位津贴等方面的实际困难”。
(2)发动党员参与项目实施过程,推动党建工作创新。一是通过社区党组织紧密联系社区,组建由辅导员和一线社工组成的社区工作指导小组,指导开展社区工作,保证社区工作的正确导向;二是组建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组织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党员由参与带领新生班级团队建设,鼓励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和项目活动的实施,引导党员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服务群众,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组织党员参与双重组织生活,在社区中继续进行党校、党的相关培训,参与党的理论学习、业务学习等,提升党员自身修养;四是通过社区工作和活动,挖掘积极分子和优秀人才,为党员队伍建设提供后备力量。
3.3 加强条件支持,保障社区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党建工作需要全方位的条件支持,目前基层党的组织建设软硬件条件不够充裕,受组织制度约束没有足够的自身创收能力,应该结合社区本身建设的财政支持,确保社区党建工作的正常运行。也可以采用与周边社会社区,与高校合作的企业事业单位,以品牌共享,项目联建的形式进行经费补充,学生社区应提供场地使用建设等便利,利用高校的人文生活环境,共享共治,最大限度的节约并扩大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