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兼容并蓄 寻妙存真
——论刘伟强在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导演风格变迁

2019-12-26王雨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9年18期
关键词:香港电影题材创作

王雨栽

(浙江传媒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从技艺娴熟的摄影师到独具妙思的导演,刘伟强不懈地运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展开创作。敢于融合不同新元素的胆魄不仅使其度过了香港电影的低潮期,更使其在持续进行微创新的过程中形成了寻妙存真的导演风格:其作品不仅极富影像冲击力,而且还兼具引发观众共鸣的实感。而刘伟强导演本人,也在漫漫30余载的创作历程中,逐渐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电影乐园—采撷灵思,编织光影。

1 南北合流:创作环境的拓展与启迪

在刘伟强的导演生涯中,创作环境拓展对其创作风格的转变有着直接的影响。通过认真分析内地电影市场反馈,刘伟强与诸多香港导演开始尝试拍摄不同题材,由此逐渐突破了自身对于内容理解的局限。

上世纪90年代,一部分香港知名电影人已经逐步开始与内地电影工作者合作。例如著名制作人文隽,凭借自身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姜文、顾长卫等优秀电影人协作拍摄了多部作品。与刘伟强、王晶合作成立“最佳电影拍档”公司后,团队却遇到了香港电影的低谷期,“但是,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拍摄资金的来源就断掉了,因为大家都不景气[1]。”

面对严峻的生存形势,顽强的香港电影人意识到,固守之前的制作模式无异于坐以待毙。此时恰逢内地电影发展如火如荼之际,“从2002年《英雄》一片获得巨大的商业成功开始,香港电影人看到了内地市场的潜力,大举北上,将工作重心移到内地[2]。”2003年,中国中央政府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CEPA协议(《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后,香港电影自此被纳入国家体制认同范围,这一举措进一步深化了两地电影工作者的合作关系。同时,随着内地观众对电影文化了解日益加深,香港电影人必须全面探索不同类型电影作品内容,方才能满足内地电影市场多元化的内容需求。刘伟强导演正是在这一趋势中不断丰富自我认知,最终具备了掌控类型化叙事创作的能力。

2 文映人心:类型元素的承袭与变奏

对于电影导演而言,类型元素的承袭与创构犹如作曲,能否将自身体悟融入电影文本不啻是区分机械复制与求索创新的唯一标准。对类型元素进行微创新正是刘伟强导演所长,多部作品取得了不俗的口碑,逐渐确立其在香港电影工业中的地位。

1996年,刘伟强执导的《古惑仔:人在江湖》在香港上映,影片上映后票房超过2000万港元,这在当时低迷的电影制作环境中难能可贵。面对香港本土常见的警匪题材,刘伟强将叙事的重心放诸人物成长历程,成功打破了此前类似作品“血腥暴力”的固有印象,“而我的概念就是要拍一个古惑仔青春片,因为那时候演员都很年轻,这才是这部影片成功的关键点。还有,兄弟间情谊、爱情是重点。我不想表现黑社会暴力砍杀,主要想表现年轻人青春奋斗的故事[3]。”凭借自身对类型元素的独特理解,刘伟强成功通过潜在文本的建构让系列作品深入人心。“潜文本(subtext)指的是艺术作品之内在实质在表面下流动的情感和意义[4]。”随着创作经历的丰富,刘伟强与诸多香港导演逐渐摆脱了香港传统警匪题材作品的重动作而轻情节的限制,将法治精神融入了类似作品中。

2002年,刘伟强与麦兆辉合作导演的作品《无间道》在上映后引起巨大反响。影片一反先前香港警匪题材电影中动作戏比例较大的传统,将文本笔墨聚焦于两位卧底的内心纠葛。其中,受高级警务人员操纵潜入黑道内部卧底的陈永仁这一角色令人震惊,此前在相关题材电影中始终占据正义制高点的警察依然会存在人性的弱点。刘伟强成功地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人性的解读,从全新的角度强调了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在世界范围大引起了轰动,好莱坞甚至据此进行了改编,足见本作之于中国影史的重要性。

在影片收获无数奖项的同时,刘伟强却从未止步,继续尝试执导不同的题材。2009年,由刘伟强执导,华谊兄弟与寰亚电影共同制作的文艺喜剧电影《游龙戏凤》在中国内地上映,影片收获了过亿票房,刘伟强再度完成了对自身能力的突破。“对于我而言,我有自信把电影拍得更好看,更让年轻人喜欢,所以我才决定接下这部戏,因为需要突破的是这个题材,而不是我个人[5]。”通过将某些情感问题融入三对情侣的情感经历,刘伟强成功以喜剧之“妙”展示人性之“真”,并以此为契机不断在类型元素运用的道路上不断求索。

3 天马行空:造型手段的革新与延展

1985年,25岁的刘伟强第一次担任摄影师,拍摄了《龙虎风云》、《旺角卡门》、《中华英雄》等脍炙人口的作品,在积累创作经验的同时,这位技艺娴熟的摄影师不断将新视觉元素引入创作过程。在成为导演之后,刘伟强亦保持着尝试新造型手法与元素的热情。

成为导演之初,刘伟强便将其娴熟的运动摄影技巧融入影像之中,成功实现其空间造型意图。在拍摄《古惑仔》系列时,灵动快速的跟拍镜头成功将人物混乱、危机四伏的生活环境刻画得入木三分。及至《无间道》系列,两位卧底在天台对峙的场景堪称空间造型典范,通过小景别、小幅度的运动镜头,刘伟强成功将两人复杂的内心状况呈现于银幕之上。看似开阔的空间在局促的景别中尽显苍茫,各为其主的二人在这天台上犹如荒原之上的困兽,茫茫然不知前路何处。

除却对拍摄技法的独到认知,刘伟强导演对于画面元素的经营自有其见解。在邵氏影业工作时,刘伟强在工作之余尽可能抽出时间学习,“那环境令我可以吸收许多知识[6]。”在开始创作属于自己的武侠电影后,刘伟强大胆将时尚元素融入古装题材中,创造出基于自身认知的武侠世界,“古装电影<风云雄霸天下>中,很多时候我将现代时装的概念融进去[7]。”通过设计古朴而不失时尚感的人物服装,刘伟强在香港武侠电影发展历程中写下了属于自己的篇章。

作为一名影像创造者,摄影创作不仅需要娴熟技巧的支撑,更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作为源泉。在接手《建军大业》之后,刘伟强通过自己的方式书就属于自己鸿篇巨制。在确定制作方案的过程中,这位时常出人意料的导演不仅延续了前作重用青年演员的传统,还采用了特殊的摄影技巧以创造视觉奇观。在拍摄过程中,刘伟强导演充分利用航空摄影技巧,在有限的场景内创造独特的视觉观感,例如,当毛泽东与周恩来在湖边对话时,摄影团队采用航拍器来实现顺畅的镜头旋转。对此,黄建新导演对其赞赏有加,“刘伟强操作得可好了,拍‘五大’一场戏时,居然在房间里小航拍[8]。”

在数字摄影设备风靡全球的今天,导演在与摄影部门一同制定方案时有多个方案可供选择。部分特殊的场合,选择合适的设备甚至能够直接决定影像的视觉冲击力。如今,能够拍摄高分辨率素材的轻型设备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轻便且高效的设定吸引了诸多拍摄团队将其纳入器材清单中。例如在拍摄《1942》时,摄影师吕乐就决定用佳能单反配合防爆护罩的方式近距离拍摄炸点,由此得到了超乎观者固有印象的视觉体验。而对于时有奇思的刘伟强来说,运用这些新颖的设备不过是小菜一碟,“除了多个机位加上航拍之外,我们还在一些演员身上绑了小型摄影机,让战争看起来更加身临其境[9]。”

4 结语

从影30余载,岁月的磨砺不仅让技艺日臻娴熟,还改变了刘伟强的心境:“这是年纪的改变。我拍<古惑仔>时三十来岁……会将一切拍的很有power(力量)……拍<无间道>的时候,我已经42岁了,你会发现我作为导演是坐后一点的[10]。”随着创作经历的丰富,刘伟强逐渐减弱自我表现的欲望,以突破影片题材的固有表现力为创作重心,不断挑战多样化的题材。

然而,陌生的内容并未成为刘伟强成长的阻碍,兼容并蓄的妙想使得本属于其运动摄影的灵动扩展至故事内容创作。刘伟强的导演作品犹如包罗万象的幻境,寻妙存真的影像,独具灵思的主题,数十年焚膏继晷的磨砺最终让作品融入了自身的品格,作品由此成为创作者灵魂的诠释,历经岁月洗练而犹有回响。

猜你喜欢

香港电影题材创作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对话王晶:“我拍肯定不一样”
《一墙之隔》创作谈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历史题材电视栏目中的“画”
许冠文喜剧与香港电影本土化
香港电影要造本土“大蛋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