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2019-12-26马宁
马 宁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网络语言文化是借助网络媒介而改革传统语言文化形成的一种变体。网络语言文化的研究是从语言学开始,逐渐演变成为了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均有涉及的热门对象,表明网络语言文化具有强列的渗透性和跨领域的功能。我们研究的高职校园文化本身就是文化研究类别中的分支,新形势下,如何使网络语言文化服务于校园文化,趋利避害,融合发展,是个值得我们好好探讨的问题。
一、网络语言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不相融合的表现
1.网络语言文化的虚构特征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回环性有相互交叉的痛点
网络语言文化从诞生起就带有虚拟化的标签,它是信息交流方式的重大变革的连锁反应。表面上看,网络语言文化的介入唤醒了高职学生的主体意识,但当网络语言文化不分主次、不加取舍地进入高职校园后,可能造成高职学生对主流意识的认同感的削弱,导致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偏差,甚至背离。高职校园文化是一个现实——精神——现实的回环过程,并且这种回环是在不断更新的,这与网络世界语言文化的虚拟性和相对单向接受有明显的不同。所以,当网络语言文化一旦进入校园文化的范畴,其虚构特征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校园文化的回环中精神到现实的实践指导过程,造成两者之间相互交叉的痛点,如果引导不当就会把校园文化引向虚无缥缈方向,最终使其无法落地。
2.网络语言文化的演进方式与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具有明显的差异
网络语言文化是因网络而生,网络母体包容性使得网络语言文化带有与生俱来的自由化的基因。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和发展是受限于高职教育理念、教育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以及受地域和环境因素等影响。无论如何,不能单单依靠网络来赋予它不加约束的育人功能,它更需要校园主体的亲力亲为和设身处地的传承,从这个角度来说,它们二者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
3.网络语言文化的标签化特征与高职校园文化社会化特征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
首先,网络语言文化的开放性和高职校园文化的相对封闭性相斥。网络语言文化是功利性明显的“快餐”文化体系,而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功利性的长期工程,它需要春风化雨般的长时间积淀和不断积累凝练升华,所以校园文化相较于网络语言文化来说具有相当的稳定性。其次,网络语言文化的娱乐性与高职校园文化的正面严肃性相斥。在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网络语言文化呈现出许多“泛娱乐化”的特性,这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正向传输、主流引导大相径庭。再者,网络语言文化跨领域衍生特征与高职校园文化的综合性是不同意义的概念。如今的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在普通的校园文化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职业文化、企业文化等形成一个社会化文化综合体,而网络语言文化则是更广泛意义上的不同文化地交互碰撞形成的衍生体,它甚至超出了文化的范畴,显示了人和物的不同时空的存在和状态。所以,高职校园文化特点与网络语言文化的特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排斥,它们之间具有天然的矛盾。
二、网络语言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融合发展的路径
1.坚定政治方向,保持思想统一,是二者融合发展的前提
互联网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凡是有互联网的地方就避免不了网络语言文化的影响。高职校园文化为了减少网络语言文化强制渗透后的负面影响,与其退避三舍后避无可避,不如因势利导,借鉴优势,顺势发展。首先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要有正确的目标引领。在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的内陆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问题更是首当其冲。习近平在2017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所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深刻把握这一内涵要求,明确提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在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带入高职校园,深入高职课堂,形成独具特色的先进校园文化。其次,高职校园文化是青年学生思想文化碰撞和汇聚的主要渠道,民族地区的高职院校,容易受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的干扰,更应该有的放矢,批判吸收网络语言文化的健康先进思想。网络语言文化的借鉴和使用应当以扩大学生视野、增长见识、排解情绪等为出发点,以激发学生兴趣和创新意识为目标,把网络语言文化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校园文化的要求结合,形成共向共行的合力,才能让校园文化在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校凝聚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服务地方经济、增进民族团结方面等起到积极作用。
2.发挥载体作用,形成品牌推动,是二者融合发展的关键
高职校园文化要借助网络语言文化来促进建设,就应该重视借鉴使用优秀的网络文化载体,让校园文化与网络语言文化的正面内容形成交集。“应积极创建网络文化载体,将和谐网络文化的内涵与精髓贯穿并融入到制成的文化产品中,使民众在网络娱乐消费时悄无声息地将主流意识形态渗透到其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现实境遇下,在“互联网+”的文化热门产业中,高职校园文化首先应选择接收具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积极宣传和使用互联网上传统文化、经典文化、红色文化等优秀文化内容,融合创新,推动发展。比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注重以重大纪念活动、重要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为载体,融合校园文化并将其转化成网络文艺精品和网络品牌文化。2018年学校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微电影《那一刻》,主动将校园文化育人实践转变为网络数字化作品,形成新型的校园文化成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响应。未来,高职院校还可以以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为载体,形成更为丰富多彩的结合体,将更多体现优秀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增加高职校园网络文化的基因,让两者完美结合。其次,破除校园内的师生文化二元体系壁垒,将企业文化、职业文化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增加互通,形成独树一帜的高职多元化特色校园文化。如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举办“大国工匠进校园”、“博士团进校园”、“劳模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让学生在面对面倾听、交流中,切身感受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卓尔不凡的“工匠精神”,并将这样的活动通过多种网络信息化手段向全区乃至全国进行宣传推广,在更大范围内营造了劳动光荣、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校园文化在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得到推动和发展。
3.变革交流方式,重视媒体对接,是二者融合发展的手段
当今时代是一个多种媒介形态并存的时代,媒体间的融合已经由一种趋势发展成为必然。比如在我们网络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有51.18%的学生使用手机完成填写,有48.82%的学生是通过微信社交平台完成填写,手机微信平台在校园媒体交流中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作为承担着高校舆论引导、思想教育、文化建设等重要职能的校园媒体,必须要积极调整媒介发展策略,适应社会发展。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借鉴网络语言文化发展的媒介,主动变革交流方式,重视媒体对接,大胆尝试通过网络方式建立学校官方论坛、博客圈、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利用博客、BBS和 QQ 等网络辐射载体,在师生之间以及在学校和外界之间搭建沟通交流的桥梁。针对新时代教师和学生的特点,专门开辟个性化博客、特色化的论坛、微信公众号和 QQ空间人人通等网络阵地,在其平台上设立发布各类正面内容的信息板块、设立网络化的学术和思想交流的场所,设立帮助师生解决各类问题的交流营地等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事实上也只有我们因势利导,网络语言文化才有更多的机会与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合力。
4.扩大开放特征,增强自我管理,是二者融合发展的动力
高职校园文化相较于本科院校,容易接受更多的新理念、新信息,这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校园文化创建的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转变,使得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更高程度的自主特征。所以,高职校园文化创建更趋向于互动性、开放性、平等性,这与网络语言文化的开放性、平等性有相互契合的地方。高职学生存在网络环境中的个性,是主体个性化的体现,他们不仅是网络中信息资源的消费者,而且同时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应该给予高职学生更多的自主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让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如面向本校广大学生开放的公众号、微博、QQ群等网络平台的管理和维护,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大胆让学生自我管理,让他们自我辨别、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学校把握正确的方向,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从而达到网络语言文化与高职校园文化和谐共生,共同发展。这样,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与网络语言文化氛围形成了共享,每个学生因校园文化的网络化建设而开拓了视野,提升了创造力;反之,网络语言文化也因高职校园文化的正确引导而为我所用,健康规范,客观上也更进一步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快速发展。
总之,网络语言文化的优势和弊端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和重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要充分借鉴网络语言文化的优势,让它在新的网络环境中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如果特色化的高职校园文化建立起来,就能为未来高职院校建成特色鲜明独树一帜的优质高职院校形成强大的内涵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