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禅茶一味

2019-12-25闲林

中关村 2019年12期
关键词:平常心奥秘品茶

闲林

禅是静的。

不管是焚香、唱梵,都是王摩诘所谓“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效果。修禅,把热闹喧嚣都屏蔽在外,让身心合一,完成与心灵的对话,提升灵魂的高度。禅者,是单一个体向先贤的尊崇和叩拜,是个体向来处的探求和追寻,是自我对当下的审视和对未来的憧憬。

佛家讲前世、今生、来世;过去、现在、未来。禅,是追溯前世的智慧和积累,在今生得以释放和发挥,不断修行,争取在来世得到福报和大圆满。所谓大圆满,不外乎“色即是空”。“色与空”的辩证,说到底是去除一切有为,追求事物本质的探讨,至于在言语道断上,则向往清静光明。禅,是大智慧。

茶是清的。

泡茶时,选用清静之水,待沸水得止,则可冲泡。细嫩的叶芽在白瓷碗里沉浮,逐渐舒展,终于落定。此时,热气袅袅氤氲,香气四溢,满室飘香。茶之香如空谷幽兰,清雅宜人,却从不张扬。茶是“山上云,水中雾”,于生活之趣味较锦上添花更胜一筹,即便如此美妙怡人,却始终清静雅淡。若万物有灵,茶便是灵中之精。

茶,以草木之粹供养人。草木,受大自然孕育和滋养,经由四季,又回归自然。草木,生于根本,受阳光雨露之滋养,不怒不争,是“色”。其生长悄无声息,在不知不觉中变化,清静无为,是“空”。茶为草木,本身就蕴含了“色与空”的辩证。

茶无需酝酿和窖藏,最好的茶是最简单方式获取的,杀青和萎凋后,收在自然通风处就好。一味好茶,自然纯粹,通身洁净,比一位禅者,行于世间,不染凡俗尘埃。

一盅茶,品三次,品的是“色、香、味”。眼睛看到的世界是否纯净,入口的过往是否阻塞,回味到的现在是否畅快淋漓,都关乎品的境界与层次。参悟“色与空”,一沙能容一世界,一叶能见一菩提。

品茶,品的是过去,对比的是现在,期待的是未来。过去走过的路,无论坎坷顺畅,无论安然惶恐,无论卑怯显赫……都是对现在的提醒和劝诫,参照过往,才可能珍惜和把握当下,走向所期待的未来。

禅是无我的。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地狱,即劫数,目莲以无我之心救母,终得所愿,而无我之困,必将渡尽苍生。禅者,常怀一颗慈悲心,行可为之事。为摆脱世间诸苦,禅者入无我之境,成就一颗平常心。

佛曰,“每一次遇見都不是偶然。”禅者,顺应缘法,讲求因缘际会,一切随缘,不憎不怒不喜不悲,以无我对抗人生之苦。

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涸,释迦牟尼曾说:“把它放进大海里。”以小我成就大我,因无我而永生。禅者,修身修心,我将无我。

茶是忘我的。

一芽一叶,欣欣向荣,春华秋实,都是自然的使命。茶本身蕴含四季之奥秘,并将此之奥秘藏之于芽、藏之于叶、藏之于心,不论甘苦,只盈芬芳。这是平常心。

制一味好茶,需好火、好天气、好氛围。这缘分,欠一项,都是缺憾。四季轮转,明前雨后,芊芊素手,雀舌新芽,偏偏遭遇阴雨绵绵,便不和天时,不论蒙顶甘露还是洞庭碧螺,都失了清甜甘爽。

品一味好茶,同样需要缘分,水的温度、茶水比例,浸泡时间等决定了汤水的质量,品茶人的心境也是关键,若困顿之时能于粗茶里品出鲜美,即缘分到了,一切便解脱了。

一杯茶,一片光阴,一段往事,饮下,泯灭于舌尖,从此便淡忘,消弭于身后。于是,茶,成就了许多了传奇。人们就着茶谈论风花雪月,议论孰是孰非的时候,已无关茶本身。

俗世“喝茶”,喝的其实是水,不过是借了茶的清芬做遮掩,“花非花,雾非雾”,水里的茶亦非“茶”。而后,所有“喝茶、品茶、吃茶”,与茶有关,又非一芽一叶的单纯。茶,融在巨大的文化洪流里,是茶,也非“茶”。茶文化,博大精深,之于片叶,则以海之磅礴比拟尘之渺小。即使渺小,却不亢不卑,涵养身心,默默生长。

若论禅茶,我认为,禅是智慧,茶是艺术;禅是灵魂,茶是精神;禅需修行;茶要品味。无论是禅,还是茶,都是精神层面至高无上的明净清华。

秋日午后,打坐冥思。

泡一杯清茶,得禅茶一味。

猜你喜欢

平常心奥秘品茶
春来黔地品茶香
划拳获胜的奥秘
冬品茶梅
以平常心看婚姻
品茶香 知茶趣
菜根谭之《平常心是道》
叙品茶事
零成交背后的奥秘
保持一颗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