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问题及其对策

2019-12-25韩一

现代交际 2019年22期
关键词:医学生志愿者育人

韩一

摘要:推进践行志愿服务,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具体行为,对于提升社会公民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具有重要意义。高校践行志愿服务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功效。梳理新时代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特点,探究医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育人功能,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志愿者优化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志愿者  医学生  服务  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22—013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1]。推进践行志愿服务,也是全社会精神文明创建的具体行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帮助。

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正在从生命医学向社会医学转化,高等医学教育不仅应解决大学生为社会服务的基本能力问题,还要解决医学生如何为社会服务的问题[2]。本文以医学院校大学生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特点和现存的主要问题,探讨志愿服务的价值和功能,为新时代医学生志愿服务提供优化策略。

一、医学生志愿服务行为的特点

志愿服务(voluntary service)是指不以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基于帮助他人的动机,而自愿、无偿地共享自己的时间、精力、知识、技术、技能等,以造福他人、提升个人精神价值、促进社会进步与和谐的行为[3]。医学生志愿者活动,是大学生积极参与“服务他人,为社会做贡献”的具体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发扬志愿者组织“奉献,爱心,互助,进步”的精神。

医学生参加的不仅是一般的“奉献爱心”服务活动,如绿色环保服务,“文明校园”“文明城市”的创建,参与赛事组织管理、后勤保障服务,深入社区和农村义务劳动;到福利院养老院慰问、看望和照顾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义务献血、抢险救灾等;主要是利用自身的医疗专业优势,开展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志愿服务。如健康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的宣讲传播,“三下乡”送医送药,慢性病、常见病的医疗健康咨询,不同群体如老人、孕妇、婴幼儿等的健康保健,常用药的注意事项宣讲;到社区、学校和工厂针对性地宣讲医学知识,“预防艾滋病”“吸烟有害健康”“远离毒品”等专项宣传教育活动,传授急救知识和技能如简单包扎、徒手心肺复苏手术等。

专业性的志愿者服务要求志愿者具备更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更为熟练的实践技能。

二、医学生志愿者育人服务功能探析

1.有利于医学生将专业知识、能力与具体的实践相结合。通过在活动中展现专业医疗服务,医学生获得了实践经验,并可以将学到的医学知识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志愿服务充分调动了学习医学知识和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帮助医学生提早了解社会,增进理解公众情感。

2.志愿者活动提高了医学生的公民角色代入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医学生志愿者社会公民的角色逐步明晰,在具体的服务活动中领会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志愿精神和理念,提升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医学生志愿者专业人才的角色定位也得到发掘和进一步明确——需按照社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把控社会角色的转变,提高其整体素质。

3.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服务意识。志愿服务,使医学生在增加社会经验和知识的同时,也加深了对志愿服务的理解和反思,提高了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培养了与大众的情感,引导他们关注民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和正确的道德观。德育教育的创生论认为,“个体道德意识的出现,道德情感的培养,道德意志的磨练,道德信念的确立都离不开个体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和活动”。志愿服务切实增强了医学生的社会良知,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对今后的职业生涯具有重要意义;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符合以爱国主义、奉献精神、正直和友好的品质培养新时代合格公民的要求。

三、醫学生志愿服务现存的问题

1.志愿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医学院校常规的活动经费普遍有限,难以支撑和维持大规模长期的志愿公益活动。要打造品牌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则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否则会对活动的质量和推广造成不利的影响。此外,缺少专业的活动场地和设备,也限制了活动的整体运行。

2.医学生本身的局限性。一些医学生在志愿服务方面不专业,处于相对简单基础的社会福利或便利服务层次,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般志愿服务”活动。医学生毕竟是学生,不是专业的医护人员,承担着学习的任务和压力,加上学习课程繁多,课业负担重,医学生的业余时间很有限,造成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投入度降低。此外,一些医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识相对较弱,缺乏主动性,许多参与者并非真正的志愿者,仅仅是因为迫于组织压力,不得不参与。

3.志愿服务缺乏跟踪动态系统管理。医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与医学、医疗相关的纪念日挂钩[5],如“爱牙日”“爱眼日”“防治艾滋病纪念日”等,常局限于一次或者一系列的活动,没有做到长期持续跟踪服务,没有对医学生志愿者进行及时的相关评价和进一步的指导,对于接受服务的人群,也没有进行跟踪随访,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

四、医学生志愿者的优化管理策略

从医学生个人层面来说,首先要树立对志愿服务的强烈意愿和认同感,通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加深对志愿服务文化的理解和推崇,完成从开始的被动、从众参加到个人意愿强烈地积极主动参加的转变。其次,医学生志愿者应学会更加合理有效地分配时间。医学生学业负担重,课时多,压力大,更应该合理安排时间,抓住机会,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在专业的志愿服务中,将所学理论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这对理论学习也是个很好的检验,可以为将来步入工作岗位积累经验,提高技术水准和服务质量。此外,医学生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升,不能单纯依靠学校或者社会机构安排的统一培训,医学生志愿者应当有自主意识,通过主动查阅资料,拓宽知识范围,努力提升技能。医学生也可在朋辈团体间互帮互助,在志愿团体组织中,队员间加强密切交流,进行经验分享和效果总结。

从学校层面来说,完善整体志愿服务的制度。 第一,志愿者服务注册制度。注册参与的同学可与第二课堂学分紧密结合,明确规定每位医学生在校期间的志愿服务时长和学分记录,并在每学期提供足够的课时,发布志愿者服务指导手册,并提供专业的教师指导。第二,志愿者选拔考核制度。对于部分专业医学志愿者的吸纳设置一定的门槛,以保证志愿服务水平的专业性。第三,志愿者培训晋升制度。虽然大学生志愿者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志愿服务技巧、心理学知识、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还是欠缺,有必要为志愿者安排专业的志愿服务的培训。

此外,应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志愿服务激励机制。在医学院校这种特殊的环境氛围中,大多数学生会积极主动做志愿者。为了保证服务的持续常态发展,仍需要完善的服务机制做保障,這对于维持志愿者的服务热情也有很深的意义。可以通过学校或者社会其他团体机构给予志愿者荣誉激励和表彰,志愿者可以感受到被需要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促进志愿者行为良性循环。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对志愿者活动的奖励过少,只有少数志愿者可以获得,这不利于激励功能的最大化,也不利于促进志愿者行为的持续发展。降低志愿者荣誉奖励的门槛,设置不同层次的荣誉奖励。

从社会层面来说,志愿服务较为分散,表现为哪里的活动需要召集志愿者,志愿者就出现在哪里;活动一结束,志愿者就“各奔东西”。针对这一情况,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社会机构可加强顶层设计,依靠现有的社会志愿服务团体,为该地区的志愿者服务施行品牌化、专业化、系统化的管理。加强志愿者服务文化建设,运用新媒体,多平台宣传报道志愿服务先进事迹和个人,形成互助友善、人人参与志愿服务的良好氛围。引入包括政府和媒体的服务监督评估制度,同时结合医学高校专业特点和服务特点,结合志愿者自我评价,志愿管理机构评估和服务对象反馈的情况,制定具有医学特征的评估标准。这将有助于改善医疗志愿服务,促进医学生志愿服务的系统化发展。

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慈善活动,但志愿服务与免费服务并不相同,也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成本的。为确保志愿者服务的顺利进行,政府或者其他社会机构可协调、调动、管理社会资源,为医学生志愿者行动提供场地、器材、安全、政策和法律权益保障,帮助志愿者切实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免除志愿者志愿服务行为的后顾之忧,以此来推进志愿者工作体系建设,营造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不断推动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医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发挥了医学生的专业优势,培养和锻炼了医学生综合能力,为今后走向社会、走进职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志愿服务活动激发了医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唤醒了公民意识,对人格健康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社会弱势群体服务,弥补了社会福利事业人力资源短缺的状况。简而言之,医学生志愿服务是一项值得优化的事业,有望蓬勃发展并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17-10-28.http://cpc.people.com.cn/n1/2017/10/28/c64094-29613660.html.

[2]王诗源,郭英慧.医学院校志愿者服务活动对德育教育的作用探析[J].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112-113

[3].张勤.志愿者培育与可持续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20.

[4]郑少燕,谢黎嘉,孙泽娜,等.基于医德医术兼优的全程医德教育模式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3):59-61.

[5]段金宁,高思佳,李梅.构建医学生党员志愿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6(11):42-43+62.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医学生志愿者育人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志愿者精神 永不落幕
首都志愿者为北京冬奥会奉献青春力量
论中职医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志愿者
医学生职业道德毕业论文考试的实践与思考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医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