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创投圈的投机生意
2019-12-25陈海砚
陈海砚
科技创新盛行实用主义?
任正非日前发文断言人类社会正处于新理论、新技术再一次爆发的前夜,电子技术、石墨烯、分子科技、人工智能、量子计算,未来都有不确定的技术突破。
任正非激动地描述了一种不确定的抽象的科技应用场景,认为单学科技术的进步已经让人目不暇接了,而跨学科领域的突破产生的巨大冲击波更令人震撼;任何创新都伴随信息流量的爆炸增长,这些超大容量的数据的存储、传送、处理会是什么需求,不能预测。任正非认为跨学科的“链式反应”是这一波科技创新的新特征,他呼吁要拥抱科技新时代。
著名科学家饶毅则冷静得多,他直面目前科技创新领域存在的问题,认为缺乏科学传统,科学发展历史很短,尤其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时间和力度均有欠缺,且流行实用主义和拿来主义。
饶毅认为,实用主义可能促进科学,也可能“促退科学”。我们要培养的是研发原创性技术的科技人才,不是可以山寨国外成果的所谓“科技工作者”。似乎为了印证自己的判断,饶毅一口气实名举报了三位重量级“科学家”学术不端、论文抄袭造假。
一个以出口黑科技、收取专利费为主营业务的国际科技转化公司高管在与天使空间中国企业家考察团交流期间告诉我们,他们对中国的技术出口只开放了有限的两个行业,其他一概不开放,因为“你们中国人的模仿能力太强了,很快就能山寨出来。”
对任何一个大国来说,科技创新与国家的未来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希望有朝一日走在世界的前列,但如果我们的产出不能超过发达国家,难以想象我们能单纯通过商业模式的变更或分配方式的技巧走到前列。
创投圈的投机生意
因科技创新转化生产力而产生的创业投资领域,似乎也存在不少为商业利益而产生的短视和投机行为。简单模仿、急功近利,大量没有科技含量的所谓模式創新项目风起云涌、五彩斑斓,最后化为美丽的泡影。
很多创业项目没有技术含量,或者用一点技术上的雕虫小技,加上各类噱头,就开始在某些资本的“蛊惑”下大肆营销,期望下一轮资本接盘,或者忽悠更多的“韭菜”接盘。从P2P、O2O、共享经济、社交电商,到区块链、空气币、短视频卖货,风口不停、投机不止。每个风口都要把所有的行业赛道扫荡一遍,市场上什么火就模仿它。
有些创客纯粹是所谓“To VC”,按照投资机构的投资逻辑去照葫芦画瓢,期望获取投资;一些企业利用灰色数据产业链进行数据造假,或以骚扰式电话营销获取业绩。比如有个租赁电脑的公司经常给我们打骚扰电话,多次告知不需要却锲而不舍一直骚扰。铺了一些点、出租了一些电脑、完成一定销售额,就敢自称独角兽、估值多少亿。
客观讲,很多已经取得成功的所谓独角兽和资本方,即使取得商业上的成功,也对科技创新、社会进步推动非常有限。
还有些基金公司管理人(GP),不断在各类媒体讲故事、编业绩,津津乐道于所投项目估值翻多少倍,只为了更好地忽悠LP(出资人)。有个给知名GP出资两三个亿的土豪LP告诉我,正在抓紧做资金回笼的事,以免发生意外。同样,还有个知名基金公司高管告诉我们推荐的项目方:项目很好,等我们账上有钱再投……
科技创新与创业投资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黄金搭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真诚努力。虽然有人说创业投资行业正在“从野蛮生长的1.0时代向制度化、规范化的2.0时代”演进,但也许只有等我们真正尊重科技创新、不会投机开始,才会有真正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