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血压病人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分析

2019-12-25彭雪梅努尔扎代木·麦麦提

中外医疗 2019年30期
关键词:疾病控制中医证型血压

彭雪梅 努尔扎代木·麦麦提

[摘要] 目的 针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后,对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之间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方法 在该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受患有高血压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阴虚阳盛、痰浊阳盛、肝火亢盛三类,对比3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在200例患者中,有34.0%(68/200)的患者为阴虚阳盛、有35.5%(71/200)的患者为痰浊阳盛、有30.5%(61/200)的患者为肝火亢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生存质量、血压指标、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中痰浊阳盛的患者多表现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其他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后,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患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

[关键词] 高血压;中医证型;靶器官;损害;防止;疾病控制;血压

[中图分类号] T24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9)10(c)-0173-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s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to study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methods between different syndrome types of hypertension. Methods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2017 to April 2019 in our hospital, 20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treatment with hypertension. According to the TCM syndrome,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yin deficiency and yang stagnation. Three types of liver sputum were compared, and the indexes of the three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Of the 200 patients, 34.0% (68/200) were yin deficiency, 35.5% (71/200) were turbid, and 30.5% (61/200) were liver stagnat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in which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f the difference in quality of lif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P>0.05),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cidence of target organ damage and turbidity;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other two groups for hypertension and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P>0.05).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by analyz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CM syndrome and target organ damage, the patient's type of disease can be effectively identified, and targeted treatment can be performed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Hypertension; TCM syndrome; Target organ; Damage; Prevention; Disease control; Blood pressure

就目前而言,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根据相关医学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越来越多,大概有的64.38%的老年人患有该病,但是在临床诊断中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会存在一系列并发症,该院引入中医疗法,通过分析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对相关指标进行研究,得出相关的内在联系和影响因素,从而使患者能够对症治疗[1],因此,该文主要针对在该院2017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接受患有高血压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通过对其进行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后,对治疗不同证型高血压之间的防治方法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该院接受患有高血压进行治疗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0例,根据患者的中医证型将患者分为阴虚阳盛、痰浊阳盛、肝火亢盛3类,其中阴虚阳盛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42∶26),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53±8.23)岁,患者的病程为(9.56±3.56)年;痰浊阳盛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40∶3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1.43±7.89)岁,患者的病程为(9.32±1.97)年;肝火亢盛组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为(35∶26),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12±7.45)岁,患者的病程为(8.67±1.65)年。

纳入标准:①该次研究中,所选取的患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②患者在入院之前没有服用其他抑制性药物。③取得相关伦理研究协会的同意,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标准:①对相关治疗药剂具有治疗禁忌证的患者。②排除患有其他并发症的患者;③排除患有重大肝、心、肾功能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对患者进行相关症状的检查,根据《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相关标准[3],对200例患者进行中医辩证,将其分为阴虚阳盛、痰浊阳盛、肝火亢盛3类。其中,在200例患者中,有34%(68/200)的患者为阴虚阳盛、有35.5%(71/200)的患者为痰浊阳盛、有30.5%(61/200)的患者为肝火亢盛,并分析患者的各证型与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4]。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1.3.1  对比3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通过随访的方式,统计3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6月个、9个月、12个月的生存质量。

1.3.2  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糖改善情况  血糖指标的正常值为:空腹情况下正常血糖指标为3.9~6.1 mmol/L,餐后2 h正常血糖指标≤7.8 mmol/L [5]。

1.3.3  对比3组患者的治疗前后的血压改善情况  血压的变化情况用血压计进行测量,标准值参考《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其中正常范围为:90 mmHg<收缩压<140 mmHg、60 mmHg<舒张压<90 mmHg[6]。

1.3.4  对比3组患者与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主要包括合并心脑血管、合并高血糖等疾病。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采用t进行检验 ,用百分数(%)对有效率进行表示,以(x±s)对血压、血糖的变化数值进行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3组患者的生存质量

在该次研究中,在200例患者中,有34.0%(68/200)的患者为阴虚阳盛、有35.5%(71/200)的患者为痰浊阳盛、有30.5%(61/200)的患者为肝火亢盛,见表 1。

2.2   对比3组患者的血糖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阴虚阳盛组、痰浊阳盛组、肝火亢盛组患者空腹下血糖指标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指标分别为(9.56±2.65)mmol/l、(9.59±1.99)mmol/l、(9.19±2.03)mmol/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对比3组患者的血压指标

在该次研究中,阴虚阳盛组、痰浊阳盛组、肝火亢盛组患者入院后的血压指标为分别为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对比3组患者与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在该次研究中,对阴虚阳盛组、痰浊阳盛组、肝火亢盛组患者与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进行研究,其中痰浊阳盛的患者多表现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是目前在老年病中常见的一种老年病,属于心血管疾病,由于中老年人抵抗力较弱,血管较脆等,导致患者的发病率要高于年轻患者,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高血压作为一种心血管综合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7]。在对患者进行中医治疗的时候,并不是单纯的给予中药进行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相关对症治疗,在此过程中,就要对患者的高血压症状进行详细的研究。在中医学中,将高血压疾病中医理论对高血压病的辨证分型有多种方式,目前较统一的说法和研究是根据患者体内阴阳失调进行区分,中医学者认为患者之所以患有高血压是因为体内有风、痰以及淤血[9]。因此,中医学者,为了能够使该理论更好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更加实用、方便、掌握患者的病情,将高血压患者分为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肝肾阴虚型3个证型[10]。

就目前而言,患有肝阳上亢型疾病也被称为肝火亢盛,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耳赤、口中带有苦味、心烦意乱、舌头泛红、脉博有力。一般在治疗该类患者的时候,主要的治疗原则是平肝潜阳,采用的方剂包括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法,药方中的药材主要包括天麻、钩藤、生石决明、山栀、黄芩、川牛膝、杜仲、益母草、桑寄生、夜交藤、牛茯神等[12]。患有阴虚阳亢型的高血压患者,其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阳亢症状,另外还伴随有眩晕、心跳、失眠、耳鸣、健忘、脉弦细而数、舌苔黄、舌质绛红等症状[13]。在治疗该疾病的时候,主要采用的治疗原则为滋肾养肝脏,该药方的主要成分为知柏地黄丸,采用加减治疗法,其药方中主要的药材包括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 、知母、黄柏、生牡、龙骨、龟板等药。肝肾阴虚型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头晕目涩、腰酸腿软、耳鸣、手足心热、失眠、舌质干红、少苔或无苔等症状,患者的脉博较虚。在治疗过程中,主要的治疗原则为滋肾养肝为主。

在该次研究中,患有阴虚阳盛、肝火亢盛的患者比例没有差异,但是患有痰浊阳盛的患者较多,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在研究患者疾病与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的过程中,痰浊阳盛的患者多表现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而患有阴虚阳盛、肝火亢盛的患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较少,证明患有痰浊阳盛的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更容易出现问题,在治疗患有痰浊阳盛的患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进行严格的控制。另外,无论是肝阳上亢型、阴虚阳亢型还是肝肾阴虚型患者,其生存質量、血压指标、血糖指标无明显差异,证明在治疗患有高血压患者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存质量、血压指标、血糖指标等进行有效的控制,给予相关的降压、降血糖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率。在该次研究中,有34.0%的患者为阴虚阳盛、有35.5%的患者为痰浊阳盛、有30.5%的患者为肝火亢盛与,其中生存质量、血压指标、血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鲁成等学者的研究中的相关结论具有一致性,其中在鲁成学者结论中指出阴虚阳盛与痰浊阳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指标介于33%~35%之间,同时寿晓玲[10]等学者认为靶器官损害发生率之间的关系中痰浊阳盛的患者多表现为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大约在58%左右,与该次研究中的结论无差异。

综上所述,针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通过对其进行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后,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患病类型,对患者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的并发症,使患者的血压、血糖、生存质量得到明显控制。

[参考文献]

[1]  陈睿,胡松,靳秋露,等.老年高血压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伤相关性研究进展[J].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54(6):743-746.

[2]  张丽丽,史慧妍,王舒.免疫炎性反应与高血压前期及其靶器官损害的关系及针刺干预作用研究进展[J].针刺研究,2018,43(12):754-758,766.

[3]  袁会玲,张晓华,杨洪霞.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4):5889-5892.

[4]  陈辉,吴艳君.隐匿性高血压发病机制、靶器官损伤及管理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12):1-5.

[5]  窦安明,孙玉丽.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J].临床医学,2018,6(12):9-12.

[6]  吴巧云,郑正涛,叶思婷.对青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率变异性检测对诊断其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价值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8,16(23):169-170.

[7]  潘玲,王小涵,徐长生.不同亚型高血压与靶器官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8,15(17):2559-2563.

[8]  吴琼,邓兵.不同中医证型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1):1522-1525.

[9]  鲁成,宋磊,刘永明.443例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16(10):1313-1316.

[10]  寿晓玲,胡芬,朱利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功能损害相关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8,28(12):1819-1822.

(收稿日期:2019-07-22)

猜你喜欢

疾病控制中医证型血压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
中医证型辨证治疗帕金森的临床分析
个体化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影响分析
探讨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
控制血压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