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体专业大学英语课堂现状及其对策
2019-12-25郭艺
郭艺
摘 要:目前,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艺体生这样一个有着独特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的群体的学习需要。因此,英语课堂的教学往往达不到理想效果。显然,高校艺体生的英语学习方面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主要针对高校艺体生特点及艺体生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具有针对性地探索如何结合艺体生特点,制定有效教学策略,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旨在激发艺体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综合英语素养。
关键词:艺体专业;大学英语;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H3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11-0128-03
艺体生虽然在高校中不占大多数,但也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群体。长期以来的“重专业,轻文化”的思想导致艺体专业学生文化课基础薄弱,而英语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参差的学情、个性化的学生显然成了英语任课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巨大障碍,也是难以突破的教学瓶颈。然而,当前学界如火如荼进行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及改革的关注点都是以英语专业和除艺体专业的非英语专业为主,将艺体生列为对象的研究并非主流并且少之又少,显然针对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的研究还处于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对人才的定位及需求也不断水涨船高,伴随着国际体育、美术和音乐日益频繁的交流活动,艺体生如何熟练掌握英语,为以后工作提供有利的语言工具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已经不容忽视。因此,探讨如何优化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总结教学经验,对于现实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艺体类学生特点
艺体生具有独特的群体特点,其特殊的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成为影响教学策略制定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做到充分了解“学情”,才能制定出符合艺体生思维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因此为了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艺体生的特点必须列为研究者首要考虑的因素。据笔者实际教学观察,艺体生的共同特征如下:
(一)英语基础薄弱
音乐、体育和美术专业的学生与普通专业大学生相比,具有多方面的差异。就其录取分数而言,比同校的其他专业要低。其原因为,在高中阶段,艺体生相对于普通高中生,需要达到文化课成绩以及专业课成绩的双项标准。因此,为了能通过专业课考试,通常艺体生在高中阶段就较早地进行了专业技能训练,为此付出大量的精力及时间,从而挤占压缩了文化课的学习时间。因此,这一群体高考文化课成绩并不理想,其中英语科目的成绩普遍较低,英语基础薄弱源于对英语学习的重视程度不够,而学习态度又导致了低分数的恶性循环。
(二)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艺体生英语基础薄弱、这对艺体生大学英语课程任课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从而导致许多艺体类专业的英语课授课教师都在上“假课”,许多艺体生在英语课堂都在“假学”,所谓“假课”即指课堂只属于那些出类拔萃的“会的学生”而沉默的大多数只是陪读而已。学生的学习机会是不公平的。长此以往,一部分学生就慢慢被边缘化了,逐渐失去了课堂参与的兴趣和热情。缺乏学习原动力、被边缘化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消极,于是英语课堂成了英语教师的独角戏。
(三)思想敏捷并前卫
虽然艺体生英语基础薄弱,缺乏其他專业学生规矩的学习态度和服从性,但与普通文理科专业的学生相比,受知觉和形象等艺术思维影响的他们,往往追求浪漫情调和美感,思维在情绪、情感和想象等方面非常活跃敏捷。所以,英语课程任课教师应清楚侧重基础语法的传统教材很难引发艺体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教学计划中常规的培养目标是难以实现的。
二、艺体类大学英语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现状
艺体类学生大学英语教学及学生的学习现状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1.专业成绩在艺体类招生的突出性地位以及文化课录取分数远远低于其他文理科专业的政策从某种程度上引导考生将重心偏向专业课,相反,文化课成了附属品。因此,艺体生对外语的学习态度相当被动,绝大多数艺体生持英语无用论的观点,并没有意识到学好英语的必要性及其价值。
2.缺乏专门的艺体类英语教学大纲。长期以来,艺体类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缺乏专门教学大纲指导的情况下进行的[1]。众所周知,强调规则与模仿的语言学习同侧重创新和美感的艺术创作,在表现形式以及学习方式上是迥然不同的。长期接触强调事物的直观性以及感官冲击力的艺体类专业学生在认知方式上也自然有别于普通文理科学生,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存在着自身的特殊性,而现行艺体生英语教学缺乏针对性的教学大纲,将艺体生的英语课程与普通本科专业的英语课程混为一谈,同等要求的情况,成了艺体生英语学习的亟待突破的障碍。
3.课时少,课堂人数超标,艺体生英语教学课程设置有待改进。据了解,全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对于艺体生英语课程的设置为每周三学时甚至更少,在目前设置的有限学时内,艺体类学生既要巩固英语基础知识,又要提高英语能力达到大学阶段的要求,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与此同时,大学英语教学班额庞大的现象也严重降低了每个学生的发言机会以及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次数。而且大部分院校并没有对艺体生进行英语分级教学或者开设英语基础选修课程,少数艺体生的英语基础相对来说较好,而大部分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想要迎头赶上的学生往往缺乏指导,不得方法要领。
三、有效及可行性对策
针对上文提出的艺体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并借鉴相关文献,认为英语教师可从以下方面做起以激发和塑造艺体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一)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课程
1.开设预备级学习课程。英语词汇量小,读音不标准、语法规则不清是艺体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普遍现象,但是学生们并非完全忽视英语,笔者针对所任课高校的艺体专业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到,大部分艺体生能够认识到学好英语对于将来职业发展以及考研深造方面的益处,但经常迷茫于学习英语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虽然已经从小学阶段就开始接触英语,但对于英语科目而言,大部分艺体类学生还是处于“没有入门”的状态。因此,这些学生应该先进行预备级学习,再循序渐进。高校可以开设基础提高班,以选修课形式供学生选择。而内容更应侧重发音矫正、语法巩固、词汇讲解、句型分析、语篇层次技能训练等内容,而授课形式则要采用传统翻译法以便学生理解领会。在打好基础的情况下,再要求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
2.选取合适英语教材。加强艺体类大学英语的个性化教材建设。教材的内容在达到教育目标要求的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走向社会的职业特点与需求,而在教材的难度上更要考虑周到,做到实用为主、够用为度、难度适宜。
具体来说,对于艺体生的英语教材的选取应考虑如下因素:第一,有针对性,即选材应适合英语基础薄弱的艺体生,在学习开始阶段,课文篇幅不宜过长,生词量与理解难度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第二,具有实用性,选材的内容应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话题可扩展至艺体专业领域,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让学生产生学有所用、学以致用的学习观。
(二)帮助学生定位大学英语,端正学习态度
1.重视学期初的第一节英语课。由于艺体生在高中阶段就进行专业训练,因此大多数对英语学习不够重视,缺少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因此在第一节英语课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明确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规范英语的学习方法、扭转学生错误的观念、端正其学习方向从而产生系统有效的规划。
2.教师应该起到督促作用。由于艺体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专业课训练,因此对于通识类课程的学习大多学习态度散漫、自律自觉性较低。因此教师应一开始即提出明确的期望和要求,必要时还要施加一定压力,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在课后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以引导学生增加学习英语的时间减少其学习惰性。
(三)结合艺术生的个性特点创新教学课堂
20世纪80年代,Krashen(1985)提出情感过滤假说,认为情感因素在是语言习得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诸如学习者的自尊、焦虑对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均可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2]。此理论逐渐得到学界的重视与认可。艺体生虽然个性张扬活跃,但并不代表他们在学习方面积极自信。自尊心过强、怕出丑的消极心理使得大多数学生不敢在英语课堂发言展示,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面对这样一个特立独行但内心羞怯的群体,教师要有充分的耐心和信心,及时发现他们的内心想法与需求,并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模式,以帮助他们克服负面情感,构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1.尝试将合作型学习及“对分课堂”模式应用于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方式是指学生分组学习,在组内分工协作,共同探讨,互相帮助完成课堂学习内容的过程,其实质精髓为“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教学方式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学民主优势,另一方面也一改往日死板的教学氛围,大幅度降低了学习者尤其是学困生的焦虑、紧张的学习心理。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体会到群体力量、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此外,此种教学方式还可以转变大班额的教学劣势,弥补传统课堂的教学不足。
将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的“对分课堂”于2014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在心理系本科课程上首次尝试,收效良好,随后该教学模式在全国得以推广[3]。2014年10月,张学新教授在《复旦教育论坛》发表的《對分课堂:大学课堂改革的新探索》一文中详细指出“对分课堂”,顾名思义即:将课堂时间一分为二,其中一半时间用于教师讲授,另一半时间留给学生讨论,但是本次课的讲授内容将布置为下次课讨论的论题,而这种隔堂讨论的模式能够让学生在课后有梳理与内化吸收的时间。并且避免了当堂讨论造成的学生紧张无措的尴尬,能够充分凸显探究式学习的优势。
2.结合艺体专业,拓展教学内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2003)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其优势智能与弱势智能[4]。艺体生的优势智能往往体现在音乐乐感、视觉美感及身体运动方面,而在认知及语言方面的学习可能存在短板。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根据艺体生的特点,发挥其优势智能。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在日常的授课活动中,敏锐发现课本内容与艺体生本专业学习内容之间的联系点,并深度挖掘,扩展教学内容,激活艺体生已有的专业知识,活跃其思维,带动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并师生互动。比如:对美术专业的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师可以用英文描述场景,启发美术生将英文内容变为图画;对于音乐专业的艺术生,教师可安排学生将英文故事改编成一首简单的英文歌曲并演唱出来;而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英语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欣赏用英语解说的体育赛事,以上这些不足以概括各种扩展互动活动,在此只举几例。上述探索,可激发艺术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对于锻炼艺术生的英语口语、听力理解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建立有效的考试机制与评价机制
目前,简单易于组织的笔试考试形式为各高校艺体专业主流的考评方式。但该种形式的测试缺少灵活性并不能客观反映学习过程的动态性,也在监测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方面存在盲点。因此,各高校应根据艺体生特点改革考试体系,将考评的多元性、系统性纳入考虑范围中。只有考试机制科学全面,才能更有效地评估学习效果,充分发挥其指挥棒作用。比如,对善于表演的艺术类学生可采用情景模拟、情景对话的形式考核其英语应用能力;还可以尝试小组进步分数的记分方法,即将班级学生分组,累计小组成员的进步分,将进步分的平均分作为小组分数,小组的分数取决于每个成员,所以无论优等生还是学困生在整个小组中的贡献都是不可替代的,这样可以防止部分学生被边缘化,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体类大学英语课堂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在日常教学中细心观察,认真了解并总结艺体类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教学模式因材施教,才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消除其学习障碍,促进学习效果,以实现提升艺体生的综合英语能力,实现其将来在工作交流及社会交往中熟练应用英语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罗峰,黄昊文.艺体类学生英语学习现状及对策透析——以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例[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08):165-167.
〔2〕林小珍,徐世利,鄧云安,杨柳昕.音体美专业学生自尊与语言焦虑的实证研究[J].教育观察,2018,(03):4-10.
〔3〕许辉.CBI理念为指导的对分教学模式在艺术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01):132-135.
〔4〕于艳春.基于多元只能理论的艺体生大学英语考评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9):65-6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cannot meet the learning needs of art and sports education students, who have unique thinking and learning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 the teaching effect of English class is not satisfactory. Obviously, there are many English learning problems of art and sports education students to be solved in th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is going to analyz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be targeted to explore how to make effec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 and sports students, thu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inspiring the learning interest of the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ir comprehensive English literacy.
Keywords: The Students of Arts and Sports Majors; College English; The Teaching Strate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