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一体
2019-12-25赵思聪徐时韦孝鹏
赵思聪 徐时 韦孝鹏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教学任务,实现有理想、有信仰、有勇气、有道德、有能力时代新青年培育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文章以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研究对象,在多元文化主义理论指导下,从文化认同角度出发,就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进行了探讨,以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国家、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维护民族和谐,促进国家统一与繁荣发展。
关键词:多元一体;文化认同;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
多民族统一发展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在建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将维护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视为各民族建设与发展的最高利益”、“加强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有效树立,加快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而以“多元一体”为指导,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认同教育,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树立,让大学生成为改善民族问题的主力军。
一、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思想特征,明确文化认同教育重难点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想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学习、成长与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需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征具有全面了解,以掌握文化认同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点。从而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方向性、科学性、准确性与有效性。
基于此,笔者在研究过程中,以广西(少数民族人数多,代表性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广西民族大学、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等多所院校学生的国家认同(包括对国家、中华民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了调查研究[1]。研究发现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具备国家认同意识,多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祖国、对中华民族感到自豪与满足。相对于而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偏低,存在不主动、不积极、不了解等问题。因此,从整体层面来看,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共同意识相对淡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五个认同”教育相对滞后。
追其原因:一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思潮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产生影响,干扰其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二是,大学生社会经验有限,且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发展的关键阶段,其思想、理念、精神、情感的培养需依托高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共同努力。因此,当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五个认同”教育缺失、校园文化建设不足;家庭教育受家庭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等影响不到位;社会矛盾与冲突被巨大化时,少数民族大学生易形成错误认知,出现思想偏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怀疑。三是,我国作为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被本民族共同认可的文化,虽然各民族之间的文化有共通点,但多数文化,如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的差异显著。当缺乏有效引导时,少数民族学生更倾心于本民族内部团结,接收其他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高,加之大学生自我表现欲强,自我控制能力低,易受民族文化差异影响出现矛盾与冲突,影响民族团结,从而进一步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因此,在广西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提升对“五个认同”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教育针对性,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从而有效解决文化差异、生活习惯差异、民族风俗差异、思想方式差异等民族团结的影响;使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够在多元文化思潮冲击下,强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注重文化认同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遵守
(一)文化认同的根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解决民族问题,促进多民族和谐发展,实现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有效提升的重要理论。明确指出: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在国家建设、改革与发展过程中,应将各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注重民族利益统一,遵循各民族文化、习惯、风俗等的差异[2]。基于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要想保证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文化繁荣,需加强民族共同进步教育,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民族共同意识,使其对国家认同、对民族认同、对民族文化认同、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认同。
(二)文化认同视阈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基本原则
民族共同进步教育决定,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在教育宣传上与人才培养上的优势,能够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等,促进“五个认同”在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中的贯彻落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培育能够解决民族问题,助力民族和谐、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发展的接班人、建设者。而要想保证基于文化认同视阈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有效构建,需注重以下原则的遵守。
其一,科学性原则。即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构建过程中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念与研究方法为指导,注重在经验归纳与总结中,科学、有效获取符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且满足时代变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需求的智慧。并在此基础上,围绕“五个认同”教育内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等的构建。让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根据规范性、科学性。
其二,整体性原则。即文化认同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综合化工程。在教育机制建设、教育活动组织开展过程中需遵循整体性原则,保证“五个认同”教育各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使思想政治教育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形成合力,能够在相互促进中,推动学生全面化发展。
其三,创新性原则。即文化认同视阈下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与时俱进,富有创新性、创造性。能够针对新时代新形势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新变化、新要求,做出及时改变,提出新教育理念、新教育方法,形成新教育路径,能够在有效把握少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育延伸与拓展,提升少數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与效率。
三、以“多元一体”为指导,创新“五个认同”教育方法与路径
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认同教育需多举并行,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方方面面。
(一)以课程为载体,实施认同教育
在课程教学中融入“五个认同”教育,对培养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共同意识存在积极影响。例如,学校根据学生专业特征,挖掘认同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契合点,从而将认同教育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如在艺术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少数民族音乐文化、服饰文化等内容;在中文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少数民族发展历史、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少数民族诗歌文化等内容,从而提升少数民族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传统优秀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实施认同教育
活动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有效落实的载体,通过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探究,能够有效激发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国家、社会、民族、文化、经济、政治等动机,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民族共同意识。
(三)以环境为载体,实施认同教育
根据国家有关政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方法构建“民族一家亲”教育环境,让少数民族学生能够感受到来自学校、教师、学生的体贴、尊重、理解与关爱。如做好少数民族贫困生评选工作,给予助学补助,解决少数民族学生经济困难问题;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俱乐部,在学生帮扶、教师帮扶下,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问题,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占领网络高低,科学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五个认同”教育宣传。
四、结语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少数民族中的优秀群体,承担着维护民族,保证国家统一,推动民族与国家共同发展的重要使命。对此,在新时代发展下,高校应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根据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实际情况,采用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方法,促进认同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有效落实,提升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共同意识,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生活观、价值观,有效消除民族隔阂,促进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国家稳定与和谐发展中作用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 张雯,陈海泳.“五个认同”视域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19(01):27-31.
[2] 张口天.微文化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39(10):221-224.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广西第一批全区高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培育项目:构建“三全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优秀工程师;2017年广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多元一体——文化认同视域下广西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项目成果,项目编号:2017LSZ032。
作者简介:赵思聪,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副书记(主持工作),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徐时,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學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文化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