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高校党建与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对策
2019-12-25毕力格图
毕力格图
摘 要:自从第四十届达沃斯论坛提出新常态的理念之后,其已经不单指的是对经济政治形态的描述,当前已经发展到不同的社会领域中。高校党建以及思政教育工作也同样进入到新常态的发展阶段,呈现出新的时代特征。现阶段在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党建以及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依然存在着诸如形式主义、管理不到位以及工作模式落后等问题,这对于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极为不利的。基于此,文章主要对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究,进而提出促进二者协同创新发展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高校党建;思政教育工作;协同创新
一、高校黨建工作与思政教育面临的实践问题
(一)责任划分不清,管理不到位
高校党建工作责任划分不清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重视程度不足。根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部分高校在开展党建工作时往往都达不到预期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过度重视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导致教育重点出现偏移。另外高校教育工作者将思政教育作为硬性的指标,认为党建任务属于隐性工作,因此在党组织建设与成员管理方面存在规范性缺失的问题,最终所取得工作效果也不太理想。高校党建工作不仅需要重视思政教育,同时还需要根据新时期党的发展路线与方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序地开展管理工作。然而当前部分高校对于上级所安排的党建任务执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相关活动的安排不科学,最终导致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并没有将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加以密切地结合,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被割裂。
(二)德育教育成效不明显,党政管理不协调
当前高校所开展的党建工作其主要任务还是以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基层党组织的结构为主,由上自下的进行组织任务传递。与此相对应的,基层的党员管理组织没有专门的人事、财务机构,使得党政管理不协调,权责范围模糊。在实际的党建工作中出现重复管理、权利空缺等情况,一旦出现问题,往往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追责。除此之外,部分院校的党建工作实行封闭管理,与教学、学生工作割裂开来,忽视了学生思想、品德、法治观念的培养,没有发挥高校党组织应有的作用。高校思政教育涵盖的范围包括道德修养、党的发展路线、不同阶段的指导方针以及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等方面,不仅包含理论知识,也需要党组织建设的实践指导,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工作。由于当前阶段党建组织管理成本大幅度提升,部门协调涉及的工作任务繁重,使得党建工作很难形成长效、联动的管理机制,限制了德育教育对大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
(三)思政教育模式陈旧,创新意识不强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教学理念的影响,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一直都是规划与管理党务工作其工作目标就是又好又快地完成上级建设任务,按照党组织对党员所下发的工作任务这一单向的形式来开展党建工作,比较重视管理的形式。这也就导致在实际建设工作中,有针对性的创新内容相对较少,所开展的基层活动形式单一化严重,常见的思政活动项目主要有:听取报告、读报纸、汇报学习心得、对下发文件进行分析等等。这种落后的思想教育模式还体现在具体的思政课程设置上,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教学时,还在沿袭过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学内容的模式,教学创新意识匮乏,对于新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观点的接纳能力较低,思政教育与实际相背离。
二、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一)加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内在联系
新常态背景下的高校党建工作需要重视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建设工作,要求高校担负起人才培养的重任,将针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放在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首位。另外,高校党组织还需要加强领导与管理学校基层个部分,与高校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前提下,借助所开展的思政教育来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的政治动态与意识领域。将党建管理工作的长效性与联系性特征加以彰显,通过针对学生开展的群众思想教育以及道德品质教育等活动,为社会主义新阶段的建设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在学校日常管理中促进党建与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并且将党的建设与发展视为政治教育的核心,将爱党、爱国教育作为思政课程教学重要内容。最后利用党建任务来推动思政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发展,将牢固的政治教育用作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保障,从而为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协同创新发展打开新的局面。
(二)引进现代教育技术,推动思政教育改革进程
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导致社会发展的形态被改变,同时也会教育事业的目标、发展规划以及教学方面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与社交软件得到广泛应用的背景下,传统的党建活动以及思政教育形式都发生了巨大地变革。新时期的党建工作需要立足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大背景下来充分满足学生发展的现实需求,将现代技术引入到教学中,对教育模式加以创新,从而促使理论性与政治性特征比较明显的思政教育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高校全体师生在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建精神的引导下成为特色社会主义的践行者。高校党组织可以利用移动客户软件,将其运用拓展思政教育的传播上,借助客户端推送以及平台交流等形式,促使党建工作变得更加丰富与立体化,利用现代知识传播便捷性、高效性、实时性的特点,通过客户端推送、平台交流等形式,使党建工作更加丰富、立体。比如说在学习平台上构建“读书社区”板块,设置“社会主义新发展时期,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读书活动,在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提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党领导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认识。
(三)通过多部门联动,开展协同育人教学模式
现如今,高校所开展的思政教育主要由两大模块所构成:首先是理论教育,主要是由思政教师为学生们传授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价值观念在内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则是行为教育,主要是由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实践以及日常生活行为方式进行指导与规划。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即思政部负责学生的理论教育;而学工部级学生处与基层党组织部门负责学生的行为教育,二者管理性质不同,前者是教学部门,而后者则是管理部门,基本上属于完全脱节的状态。可以说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二者的分离势必会导致育人效果不太理想。因此需要以立德树人为守则,坚守育人主阵地,对各项教育资源加以整合,实施多部门间的联动,最终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以及全方位育人的效果。高校相关部门领导需要深入到基层,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家庭、社会人际交往以及心理健康等情况做到及时了解,同时要求辅导员及时为学生解决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在多部门联动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效率,最大限度降低内耗,消除管理壁垒,将理论教育与行为教育两个部门进行连接,修复原来的割裂关系,以高度统一与协调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来实现其整体工作水平与层次的有效提升。
三、结语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以及意识形态管理工作,能够最大限度促进高校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通过开展党组织、干部队伍、制度的建设工作,可以有效提升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同时,思政工作以创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教职工队伍为目标,为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基础,是党建工作的顺利推行提供人才保障。因此,高校应该针对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的特点,创新教育形式,加深二者内在联系,开创党建与思政工作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刘兴.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协同创新体系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21).
[2] 吴小娜.管窥大学生党建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模式——以党建“红船”精神为契机[J].才智,2017(14).
[3] 周嘉鸿.“大思政”教育体系下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探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