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2019-12-25郑润琪
摘 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带给信息传播载体、渠道、速度的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在互联网互相交锋,互联网不可避免的充斥着大量非马克思主义言论,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成为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文章主要通过分析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总结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严峻形势产生的原因,进而对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提出几点对策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互联网;意识形态
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指导思想。随着时代发展,我们党结合实际发展需要,不断创造性地对马克思主义予以继承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不同时期取辉煌成就的根本所在。进入新时代,伴随着互联网带给信息传播载体、渠道、速度的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在互联网互相交锋,互联网不可避免的充斥着大量非马克思主义言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承担着“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如何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成为做好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形势严峻
自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互联网从过去的“稀缺产品”到如今的“日常产品”,互联网已经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特别是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大提升,使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面临新的形势任务。
(一)互联网人数持续增多,如何在互联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成为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最直接的挑战。截至2018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较2017年新增网民5653万,网民规模实现多年连续增长。随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导致的教育、医疗资源分配等一些深层次问题将浮出水面,这些深层次问题将会在人们的思想认识上得到一定的反映,并体现在人们言行上。互联网人数的持续增多,带来的是数以万计人的思维,这些思维包含着正确与错误,需要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引导网民认识问题、纠正网民错误认识,同时在互联网发现网民错误思想认识势必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
(二)塑造青少年思想任务艰巨,做好青少年思想工作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可推卸的责任。截至2018底,我国19岁以下青少年网民高达21.6%。青少年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参与者,青少年时期正是学习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青少年在这一时期求知欲强,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更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互联网为青少年提供了探索新鲜事物的重要途径,青少年开拓眼界的同时,互联网存在的拜金主义等大量非马克思主义观念容易诱导青少年形成錯误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影响青少年未来的人生成长,进而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埋下隐患。
(三)国外敌对势力不断加紧对我意识形态渗透步伐,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维护国家安全最迫切的需要。国外敌对势力一直视我国为“假想敌”,在国际舞台上唱衰中国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上妄图策划“颜色革命”,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我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国外敌对势力就把互联网作为对我国进行意识渗透的前沿阵地,通过互联网借机炒作所谓“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等干涉我国内政,宣传所谓的“普世价值观”,企图混淆视听、歪曲事实,抨击我国大政方针,误导网民的价值观念,从而达到“西化”“分化”我国的目的,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应有之意。
二、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形势原因分析
互联网带给人们生产生活便捷,同样也给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挑战,必须从原因分析入手、对症下药,利用好互联网这柄双刃剑。
(一)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我国互联网发展已经实现从简单的信息储存到互联网产业集群建设,互联网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互联网应用不断开发完善,互联网进一步满足了网民购物、交通、旅游、医疗、教育等需要,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同时,随着我国一系列“提速降费”政策的稳步实施和华为等互联网企业核心技术的不断突破,互联网资费和互联网设备成本不断降低,特别是我国近年来开展的脱贫攻坚战,“互联网+扶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使人们受益,互联网带来的便捷实惠转变了脱贫地区群众对互联网的认识,将吸引更多的脱贫地区群众进入,脱贫地区将在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互联网新增网民的重要来源。
(二)互联网的公开性。一方面,互联网的接入口遍布世界,网民只要有手机、电脑等互联网接入设备就可以进入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任何人来说几乎是没有任何门槛可言,这对国外敌对势力开展意识形态渗透、传播非马克思主义言论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公开性使网民错误认为互联网是“虚拟之地”“法外之地”,互联网不存在任何监管,网民在互联网拥有“完全自由”,尽管我国已经针对利用互联网传播不良信息和违法犯罪的行为出台法律规定,但仍有部分网民思想认识不够,把这种“虚拟性”作为互联网暴力、互利网犯罪行为的“借口”。
(三)互联网企业监管不到位。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互联网经济,特别是我国近几年来互联网经济突飞猛进,涌现出了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一大批世界知名互联网企业。互联网企业除追求经济效益外,还肩负着相应的社会责任。现有互联网信息监管制度,主要强调事后监管,即对在互联网造成恶劣影响的信息进行监管,导致一些在互联网没有引起恶劣影响的不良信息和违法犯罪行为依然存在,甚至是个别互联网企业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推送一些不良信息,借非马克思主义言论作为噱头,吸引网民点击浏览阅读,使得一些非马克思主义言论长期存在,加大了爆发互联网意识形态舆情事件的可能性。
三、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对策建议
新时期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要针对我国互联网发展实际和互联网自身特性,整合现有资源、统筹形成合力,加强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一)加强互联网监管力度。切实发挥网信部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职能,成立由网信部门牵头各单位协调联动的监管格局。互联网监管的目的不在于“堵”,而在于“疏”。首先,网信部门要善于发现互联网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建立互联网信息研判专家数据库,组织专家召开互联网意识形态舆情事件研判会议,形成权威互联网意识形态舆情事件研判报告,及时向社会发布,做到引导人心、疏解民意。其次,着眼困扰网民的重大互联网意识形态问题,开展互联网大讨论,邀请专家学者解释惑,讲清楚是什么、怎么办,从根源上消除重大互联网意识形态舆情事件对网民的影响。
(二)加大互联网建设力度。建立由政府组建的综合性互联网大数据研究中心,加强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力度,整合互联网企业掌握的大量互联网数据信息,形成互联网大数据储存平台,对涉及互联网意识形态的信息进行大数据分析,实现互联网意识形态信息精准识别,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把爆发互联网意识形态舆情事件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此外,通过政府委托项目的形式,鼓励支持社会互联网大数据企业发展,做大做强我国互联网大数据产业,凝聚全社会共同开展互联网大数据研究的合力,服务于互联网意识形态工作。
(三)加快媒体融合力度。传统媒体,特别是党报党刊,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赖,具有权威性、导向性。新兴媒體可以利用互联网使信息在第一时间得到传播,具有及时性、便捷性。加快媒体融合,就是要在形式上突破简单的相互叠加,在传播载体、传播方式上实现深度融合,让最权威的信息在互联网传播、让主流声音在互联网传播、让正能量在互联网传播、让马克思主义言论在互联网传播,使那些危害我国互联网意识形态的非马克思主义信息失去滋生的土壤。
(四)加紧学校意识形态建设。青少年阶段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做好青少年思想工作就要以建设学校意识形态工作为重点。学校教师要开展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努力提升自我马克思主义素养,只有教师做到真懂真信真用才能真正影响学生。学校要办好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课,选优配强思政课教师,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深厚、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授课的教师优先担任思政课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来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五观”“两论”,使青少年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看待互联网信息,进一步引导青少年学生通过自己影响家人,让学校意识形态建设实现最大效应。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发布[EB/OL].http://www.cnnic.net.cn/gywm/xwzx/rdxw/20172017_7047/201808/t20180820_70486.htm.2019-2-28.
[2] 本书编写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2).
作者简介:郑润琪(1991.01- ),男,汉族,河北深泽人,法学学士,助理编辑,西藏自治区党委网信办,研究方向:新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