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文化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途径
2019-12-25刘宁
摘 要:加强和改进高校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制度文化的重要作用。要严把制度的制定关、执行关和完善关,发挥“关键少数“的关键作用,确保形成积极向上的制度文化,充分发挥制度本身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从而起到潜移默化地教育人影响人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文化;思想政治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文化浸润、感染、熏陶,既要重视显性教育,也要重视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①制度文化是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心环节,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隐性“秘密武器”。
一、制度(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关系
(一)制度是高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小至集体,总会制定各种各样的制度。人是制度的核心要素,制度有针对个人或集体的,也有针对物品或项目的,但从本质上来说都是针对人的。因此,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制度之中,没有人能脱离制度而存在。就高校而言,制度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依据,是专门针对广大师生而设,是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重要环境。尤其在当前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和程序性得到了极大的加强,一所高校动辄上百个制度已很常见,林林总总的各类制度为高校师生编织了一个“环境网”。
(二)制度必然蕴含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由于国家制度的差异,制度必然体现出一定的价值取向、道德伦理和思想意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必然会宣扬资本主义的思想和政治,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必然会宣传社会主义国家的思想和政治,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政治性是制度的最根本性问题。作为社会主义高校,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党的领导。高校的各种制度必须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倾向,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出發点和落脚点。思想性是制度的最重要问题。制度是规范人、约束人、激励人、引导人的,直接或间接地起到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高校制度通过激发师生活力,从而更好地履行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三)制度文化是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要的隐性途径
由以上两点可知,制度,准确地说是制度文化,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制度文化对人的教育影响是潜在、隐性的。当前高校很多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对广大师生的影响是直接、显性的,但如果过多、过度,同时存在着易引起师生反感的尴尬,实际效果还有待提升。而制度文化犹如空气一样,潜在、无形地影响人、教育人、滋养人,有效地规避了显性教育的弊端。
二是,制度文化对人的教育影响是长期、持久的。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来说,文化是国家、民族的灵魂;对于一所学校来说,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最关键、最核心的价值。而制度文化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因为制度一旦形成文化,就具备了文化的传承性特征,就会薪火相传、稳定地延续下去。
二、高校制度文化所必须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
(一)体现鲜明的政治倾向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要求。因此,高校的制度文化必须体现鲜明的社会主义政治倾向。确切地说,就是必须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统一,自觉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禁出现违反四项基本原则、宣传西方意识形态、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等情况。这在高校专门的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体现得较为明显,但是在教学科研等非思想政治工作制度中有淡化或弱化的趋势,尤其是在某些关键领域出现了或明或暗的“西化”现象,这是一个必须高度警惕用需要尽快纠正的现象。
(二)彰显浓郁的人本关怀
高校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师生、依靠师生,发展的成果也理应由师生共享。这决定了高校的制度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彰显浓郁的人本关怀,要关注师生的多方面、多层次需求,善于干实事、办好事,为师生的发展搭台子、铺路子,多谋师生之利、多解师生之忧,让师生有更多获得感,从而更好地凝聚改革共识、集聚发展合力。例如,当前高校的青年教师之困某种程度上折射出了高校人本关怀的失位,这必然会影响到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坚守公正的价值取向
“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公平正义最得人心,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是凝心聚力的重要支撑。中央纪委驻教育部纪检组长王立英曾在“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办案人才库骨干人员培训班”专题座谈会上指出,“教育领域绝非一片净土,教育部门也非清水衙门。”《法制日报》在《高校腐败窝案串案多发》一文中对高校腐败现象进行了报道。高校腐败极大地破坏了高校的公平正义,严重影响了高校声誉、打击了师生士气、阻碍了高校的发展。高校的制度建设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核心的价值追求,破除各种潜规则,以事公求心平,以心平求气顺,以气顺求和谐、谋发展。
三、建设制度文化,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举措
要想形成有效的制度文化,发挥制度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正视并纠正当前制度建设中存在的功利化等现象,进一步做好制度的制定、执行和完善等工作,充分激活制度蕴含的思想政治因素。
(一)严把制度制定关
一是,高校党委要加强对制度内容的审核把关,确保制度在方向上不跑偏、不走调。制度的制定既要遵循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还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
二是,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制度制定的过程成为宣传教育、凝聚共识的过程。要做好制度制定的前期调研,确保制度能想师生之所想、解师生之所需,做到有的放矢、切中肯綮。要在不同范围、不同层次最大限度地征求意见,将征求意见的过程作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要通过不同的形式做好制度的宣传解释工作,赢得他们对学校制度的认可和遵守。
(二)严把制度执行关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 制度得到有效执行,才能充分发挥其凝心聚力、推动发展的作用。制度执行不力,易给师生留下搞形式主义、走过场的感觉,严重消费了师生对学校的信任。
一是激发基层组织活力。在当前的高校体制中,最基层的是系(所)或班级的功能呈现较大程度上的弱化或者虚化,集体凝聚力下降,部分师生集体意识淡漠,集体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降低,造成了制度执行上的“肠梗阻”。当务之急,要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激发基层活力,从而更好地提高制度的执行力。二是强化监督检查。制度执行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是,职能部门在文件下发后,就听之任之。加强监督检查是强化制度执行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举措。要通过专项检查、重点督查、明察暗访等形式加强对制度落实情况的了解。高校党委要加强统筹,进一步强化督查队伍、失责问责制度等建设,逐步建立健全常態化、系统化的监督检查机制。
(三)严把制度完善关
制度的滞后性是必然存在的,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对制度进行修正完善,以使其能够最大程度上满足师生的合理性需求。
一是,要克服“一招打遍天下”的惰性心态,及时通过座谈访谈、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对既有制度执行的实际效果进行了解,定期对既有制度进行评估,对于不能满足现实需求的制度要及时进行健全补充。二是,要克服面子心态,对于发现的错误绝不能因为无所谓的面子而知错不改,要及时地予以修正。制度在执行的具体过程中出现与实际情况不甚相符、实际效果太差的情况,也不足为奇。最重要的是,绝不能为了维护自己的所谓的权威和面子,置实际情况于不顾,对于发现既有制度的缺陷与不足不予修正。
(四)严把“关键少数”关,
人是制度的核心要素。尤其是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更是核心要素中的重中之重。其本身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对制度本身和其执行效果影响甚大。高校制度文化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作用的发挥,一定程度上寄希望于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品质和道德素养。正所谓“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高校的领导干部缺乏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就很难保证他们在制度设计和实施中会考虑制度的公正性和人道性。因此,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的人,才能制定“善法”,有了“善法”,还需要有德之人去执行。因此,加强高校制度建设,必须提高制度决策者、制定者、执行者即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 学习小组.习近平首次点评“95后”大学生[N].人民日报,2017年01月03日(02 版).
作者简介:刘宁(1980- ),男,河南新野人,天津商业大学管理干部,政工师,硕士学位,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