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歌曲创作中群众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2019-12-25孙军
孙军
【摘 要】2019年3月4日,习近平总書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会议的文艺界、社科界委员时强调,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如何找到切入点创作出既能让大众喜欢,又能让专家认可;既有群众性又有艺术性的成功作品呢?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创作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从传统歌曲写作思维中寻找突破,在群众性和艺术性两者如何结合的尝试中付出努力。
【关键词】歌曲创作;群众性;艺术性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34-0059-01
一、歌曲的群众性
当代社会是经济社会,群众性强的主流歌曲因为其市场性、商业性的特点,收获了大量的听众,但也难免会出现一些缺乏艺术内涵的歌曲,笔者认为,我国的主流歌曲依旧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需要音乐人士不断挖掘艺术精髓,不要急功近利,如此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歌曲具有一定的群众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旋律的简单性。歌曲的旋律创作和发展手法简单,易于传唱,是群众喜欢的主要原因,如一些传统的民歌,大多短小精悍,旋律简洁,歌词简单。
二是音域有局限性。群众性强的歌曲受众面比较大,考虑到传唱性,所以创作时往往不会像美声或者特定民歌的音域那样宽。
三是和声的简洁性。群众喜欢的歌曲和声色彩通常变化不大,特别是一些模式化、套路性的和声会更容易受到群众的喜欢,比如现阶段流行歌曲的黄金八小节(|C|G|Am|Em|F|C|Dm|G|)和声连接。
四是节奏的规律性。群众性强的歌曲,其节奏清晰,律动很强烈,很有规律,如一些歌曲整个就是LOOP连成的或者是有一些固定的节奏。
五是结构清晰。群众性强的歌曲,其结构很清晰,一般都是方正乐段,如4+4、8+8等,曲式结构一般都是单二部曲式。
二、歌曲创作中群众性与艺术性融合广泛应用的可能性
(一)受众群体的广泛性。现在有一些艺术性较强的歌曲受众面非常窄,这个问题需要引起思考。音乐首先是让人听的,音乐本身就是共鸣和欣赏,产生思想情感的碰撞,带给听众一种感动和启迪。要充分考虑到作品的群众性和艺术性,歌曲创作要走到群众中去,必然要将群众性与艺术性相融合。如今将艺术性较强的美声唱法与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相互融合的演唱屡屡出现,同时融入交响乐队伴奏,既有艺术性又有群众性,征服了广大群众,给他们带来了别样的享受,既满足了专业人士的欣赏标准也提升了老百姓的欣赏水平。
(二)风格素材的多样性。在歌曲创作中融入群众性和艺术性,其风格素材选择会更多。这种融合可以满足观众欣赏多样化音乐的需求,使得歌曲创作更自由,歌手演唱的空间也更加宽阔。比如在国家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善于利用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将其融入到流行音乐、中国艺术歌曲等作品中来。改革开放以后,有很多著名的作曲家比如郑秋枫、谷建芬、陆在易等创作了非常优秀的作品,如《我爱你中国》《牧笛》等。作曲家借助非常简单的伴奏模式赋予了这些歌曲生命,使民歌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不仅仅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更是得到了专家的认同。
(三)大众审美的提高。随着我国歌曲创作水平的提升,老百姓对音乐的质量水准有了较高的要求,比如编曲在当代音乐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包含了创作与改编,还涉及到了多方面的音乐元素,如曲式、和声、复调、配器、节奏以及电脑制作等。当代流行音乐作品的艺术性也在大幅提升,具体体现在和声复杂化、调性扩大化、音色丰富化、节奏多样化等,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音乐作品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提升了老百姓的音乐审美。
三、结语
我们对歌曲创作中的群众性以及艺术性进行了综合分析,不难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密切的联系。在这样的融合背景下,可以将两者的优势进行巧妙结合,互相借鉴与运用,实现更多形式的融合,从而实现创作的艺术魅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文化作为民族的骨血,是人们精神上的家园。为了更好地构建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就要采取科学的措施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引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方向,不断提升社会发展的软实力,让文化成为社会风气的引领者,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我们文艺工作者也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紧扣时代的脉搏,创作出更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优秀音乐作品,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双瑶.中国传统民歌艺术的与时俱进[J].大舞台,2010(4).
[2]赵晶媛.中西音乐融合的典范[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