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混声合唱《梅花》的指挥技巧

2019-12-25裴丽谭松

戏剧之家 2019年34期
关键词:梅花

裴丽 谭松

【摘 要】混声合唱《梅花》是张成康先生根据贵州花灯音乐改编的一首混声合唱作品。在合唱活动中,指挥作为合唱队的灵魂人物,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领导者,更是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者。指挥者要通过身体的语言将自我对音乐的感情及理解传达给团员,因而指挥在台上的一招一式必须合乎音乐表现的内容。混声合唱《梅花》由于多变的速度、力度、对音乐形象不同侧面的细腻刻画,因而指挥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据此,混声合唱《梅花》的指挥图示以“曲线”为主,又与“点”相互结合,根据乐曲的慢-快-慢-变速-慢的整体速度,结合不同的拍子来设计指挥动作,以充分呈现乐曲的音乐内容与情感。

【关键词】混声合唱;梅花;指挥技巧

中图分类号:J61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007-0125(2019)34-0034-02

混声合唱《梅花》是张成康先生于2011年根据贵州花灯音乐《梅花》,在保留其原始曲调和传唱的基础上,运用主题展衍等手法改编的一首混声合唱作品。在合唱活动中,指挥作为合唱队的灵魂人物,不仅是音乐作品的领导者,更是音乐作品的二次创作者。指挥者要通过身体的语言将自我对音乐的感情及理解传达给团员,因而指挥在台上的一招一式必须合乎音乐表现的内容。指挥者应结合音乐的谱面内容、基本表情术语、速度、力度、节奏、段落、曲式、和声织体等做好充足的案头工作,在掌握一定音乐线条上设计指挥动作。指挥的挥拍基础以点、线为主,点、线的运用要根据作品的风格,不同风格的作品要设计不同的手势动作。因此,指挥者的手势语言应注意准、简、美,努力避免与作品无关的手势。

一、点、线的运用

指挥的图示是由点和线构成,点、线作为音乐指挥技术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两个因素,是直接影响作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一般来说,“线”是过程,而形成“线”的轨迹则需要通过“点”,也就是拍点,拍点与拍点的运动轨迹为线。拍点是一个拍子的起点,即起声点。拍点是否清晰准确,会直接影响合唱的和谐统一。拍点与拍点之间的时间距离即构成了音乐的速度。在指挥音乐作品的过程中,点和线是指挥动作运动轨迹的重要组成部分,点与线时而分离、时而融合,这就需要指挥通过清晰的形体动作来表达出音乐中所需要的连与断。一部合唱作品音乐形象的呈现,要由指挥手势上的线条(直线、曲线)、点来表现,点和线的结合就构成了多姿多彩的旋律形态,点和线的运动规律则构成了拍子的图示。

拍子的图示大致分为三种:直线型、曲线型、点。指挥动作的线条形象不同,传达的音乐形象也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抒情性的乐曲常用“曲线”,弹跳性的乐曲常用“直线”或“点”;中、慢速度的乐曲通常用“曲线”,快速的乐曲常用“直线”或“点”。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每种图示第一拍的实拍都是垂直向下的,可起到小节线的作用。拍子指挥图示中每一拍的落点是不同的,但是这些落点又都需要在同一水平面上完成。

混声合唱《梅花》是一首自由多段体结构的作品,和声织体优美、歌词形象动人、感情丰富婉转细腻。每个段落有不同的速度变化,采用了2/4、3/4、4/4拍相结合,不断变换穿插,尤其是引子部分,短短的八小节,几乎是一小节变换一个拍子。其它乐段主要是以2/4拍为主,在D段的开始处(49小节)穿插了一小节的3/4拍。整首乐曲的指挥图示以“曲线”为主,又与“点”互相结合。

二、指挥动作的设计

指挥不仅要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更需要准确地表达音乐内容。指挥的语言靠的是指挥动作,指挥动作中很大一部分靠的是点和线的运动。用手打拍子的基本技巧很容易学会,但将这些固定的点和线条变成不固定的音乐语汇却是千变万化的。

在指挥这首作品时,指挥者要有精准的手势语言,特别是在速度转换、节拍转换的地方要做出明确的标记,并给出明显的提示手势。这首曲子由于多变的速度、力度、对音乐形象不同侧面的细腻刻画,因而指挥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各种点、线手势的运用,必须合乎其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笔者以指挥动作的点和线条为研究角度,主要从全曲的速度布局并结合力度、节奏、结构等来设计混声合唱《梅花》的指挥动作。速度在混声合唱《梅花》中的布局如下:

乐曲整体速度体现为:慢-快-慢-变速-慢。速度作为音乐节奏的一个重要内容,同样是二拍子,用不同的速度,则表现了不同的内容、情绪和音乐形象。这首乐曲在慢速的柔板乐段中穿插了速度较快的小块板乐段,既形成了前后情绪与速度上的呼应,又和中间的快速段形成对比。

(一)慢速乐段中指挥动作的设计

混声合唱《梅花》在乐曲引子部分、A段、D段、E段、G段以及再现段A1段和E1段都采用了柔板的速度,整体来说速度较慢。这几个慢速乐段主要采用了2/4拍,整体的情绪含蓄、抒情。因此慢速乐段点线运动的轨迹主要采用曲线型的挥拍,虽然是慢速乐段,但也要把握好速度,如果速度把握不好,容易造成拖沓、冗长的感觉,以A段和D段为例。

A段(9-21):为抒情段落,指挥挥拍以小“曲线”、中“曲线”为主,动作要小。“正月迎春哩向阳开嘛啊衣哟”,从音色上讲,是两个女声声部,要唱的甜美、明亮,起句呼吸不能太大,指挥动作要小。第一个乐句要注意两个渐强,“迎春”的“春”字有两拍半,从指挥手法上讲,“春”是左手下来做弱渐强,第一拍做弱、第二拍渐强,手轻轻向上推动,右手数拍。需要注意的是左手渐强,滑动要轻柔,不要给强点,“迎春”这一乐汇的指挥手势虽然要给清楚,但是不是给强拍。“哩”字这个后半拍需要指挥给出明确的提示,双手可在第二拍后半拍给出提示,动作要小且连贯,在“向”字前面换气。

D段(49-57):这时音乐从欢快热闹的小快板转为了抒情的柔板,指挥图示以中“曲线”为主,采用了3/4和2/4的交替拍子,这里需要指挥者注意不同拍子指挥图示的转换。“八月风吹”,情感达到了第一个高点,从指挥手法上讲,这里需采用中偏大的“曲线”,“风”字双手举过头顶然后向下强拍击出“吹”字,强拍击出“吹”字后,“吹”字需左手保持不动,右手数拍。在第52小节第一拍,双手需同时进行右收拍左挥拍,右手需收掉女低、男高、男低三个声部,左手不能停,继续打出女高音拖腔声部,指挥的方位和视线都指向女高音。“丹桂花儿香入杯子”情感慢慢回归平静,指挥图示采用从中“曲线”到小“曲线”;这句是两个男声声部演唱,指挥的方位和视线指向男声声部。

(二)快速乐段中指挥动作的设计

B段(27-34):情绪变得欢快,指挥以“点”为主。手上的点要清晰,因为伴唱声部的节奏是,虽然旋律声部是男女音色的交替,但手势动作里要有伴唱声部节奏的点,点的动作要小。31小节,右手要扬起来,提示男声旋律声部进入。“三月啊桃花啊红四海啊”主旋律是两个女声声部,指挥的方位感和视线给女声;“四月的个蔷薇呀架上开”主旋律是两个男声声部,指挥的方位感和视线给男声。

C段(35-42):在欢快中注入了抒情,指挥采用“点”和小“曲线”相结合;35小节的“五月”双手给切分节奏;43小节的“来”字左手收拍,右手继续挥拍,不要停下来,速度稳中带渐慢,左右手指挥手势要连贯。“五月的栀子花儿头上戴哟呀”主旋律是两个女声声部,指挥的方位感和视线给女声;“六月的呀荷花舍出水来”主旋律是两个男声声部,指挥的方位感和视线给男声。

(三)变速乐段中指挥动作的设计

补充句(44-48):作为小快板C段和柔板D段的过渡句,主要是为前后不同速度乐段起到了缓冲、过渡的作用。指挥图示主要采用中“曲线”,速度渐慢,47小节的“呀”字左手收拍,右手继续挥拍,速度要稳,渐慢至柔板,左右手指挥手势要连贯。

F段(73-81):吟唱式的说唱音乐部分,虽然是2/4的节拍,但这里的速度是自由地,慢起渐快,为了合乎音乐内容的需要,指挥图示以“点”为主,动作要小。指挥手势在第73、74小节需要打分拍,分拍是指挥根据合唱作品的音乐风格、情緒、速度不同将正常的击拍图示进行整合和变化的一种点线运动的嬗变。分拍是将每一拍的击拍动作一分为二,使每小节的拍点增加一倍,但并不意味着二拍子变成四拍子,三拍子变成六拍子,原拍子的强拍位置和强弱关系并没有发生变化。73小节用慢的四等份分拍,多慢都可以,74小节采用加速的四等份分拍,75小节回到四二拍图示,然后是越来越快的四二拍,直到81小节的九月菊花唱完要果断快速收拍。整段的力度表现,从横向上讲,男低音pp进入,男高音p进入,女低音mf进入,女高音f进入。本段依次叠入的声部是男低音-男高音-女低音-女高音,指挥的手势和眼睛应该提示不同的声部进入。

三、结语

本文结合本人近年来排练和学习所积累的经验,重点对混声合唱《梅花》的指挥技巧进行梳理与总结。这首曲子由于多变的速度、力度、对音乐形象不同侧面的细腻刻画,因而指挥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以点和曲线线条来设计全曲的指挥动作,特别是在速度转换、节拍转换的地方要做出明确的标记,并给出明显的提示手势,各种点、线手势的运用,必须合乎其音乐内容与音乐形象。

参考文献:

[1]马革顺.马革顺合唱指挥文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2]周沛然.合唱指挥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3]颜海涛.探究指挥中的“点”与“线”[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4]郝世录.合唱指挥的手势动作设计与作品情感对应的探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梅花
梅花
绽放的梅花
梅花
梅花
梅花赞
梅花颂
《梅花》
梅花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