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失语症”研究
2019-12-25肖芳胡文萍
肖芳 胡文萍
【摘要】本文是对中国文化“失语症”的实证研究分析。中国文化“失语症”指中国学生在同外国人交流时,没有办法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和独特的现象,也提不出自己的观点。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用小测验的形式考察受试者用英语翻译(阐释)、描述中国文化所独有的现象、事物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中国文化“失语症”;实证研究;测试
【作者简介】肖芳,胡文萍,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
“失语症”这一命题由曹顺庆先生在20世纪90年代首次提出。他指出,与西方人士交流文化的时候,我们的学生提不出自己的独特理论观点,发不出自己独到的话语声音,其言说的方式、术语和内容都是西方式的。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文化输出变得越来越有必要。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语言,短期之内,这一趋势不会改变。能否用英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就成为中国文化是否能够顺利输出的关键。
为了响应国家文化啊输出的战略,最近几年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英语类的中国文化课程,不少专家、学者编写的英语类中国文化书籍都有不俗的销量,还出现了国家级精品课程。这一趋势的出现,不仅是为了响应国家号召,更是为了弥补当前英语教育的不足。
本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用小测验的形式考察受试者用英语翻译(阐释)、描述中国文化所独有的现象、事物的能力,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旨在用测验结果检验初中和高中英语在文化方面教学的得失,并用以指导大学英语教学。
一、测试对象
萍乡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2014级1班、2班;2015级1班、2班;2016级1班、2班。
二、测试形式
小测验形式,闭卷。事先不通知学生,但明确告诉学生成绩计入平时成绩。
三、测试内容
测试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用英语翻译或者阐释(解释)下列100个中文词汇(这100个词汇大多属于中国文化独有的、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和现代化建设成就,词汇主要来源于中国文化的书籍、报纸和网站)。
第二部分,要求学生从以上100个中文词汇中挑选出一个他们最熟悉或者感兴趣的词汇,并用英文写一段话来简要介绍这个词汇所指的事物或者现象。英文字数不少于200词。如表1。
四、测试时间120分钟
五、评分标准
两部分分开计分,第一部分总分100分,每词1分;
第二部分总分10分,根据短文内容、逻辑顺序、语法等评分。评分标准如下:
1.内容丰富,有逻辑、没有语法、拼写错误,10分;
2.内容较丰富,具有逻辑性,有少量不影响理解的语法、拼写错误,8-9分;
3.有一定的内容,逻辑性尚可,有少量不影响理解的语法、拼写错误,7分;
4.内容较贫乏,逻辑性尚可,有少量不影响理解的语法、拼写错误,6分;
5.内容贫乏,逻辑不清,有较多语法、拼写错误,4-5分;
6.言之无物,没有逻辑,语法、拼写错误多,字数严重不足,4分以下。
这三次小测试分别发放测试卷67份、76份、73份,分别回收有效测试卷67份、76份、73份。成绩结果统计如下表:
在第一部分的测试中,学生的整体表现令人担忧。在2014年、2015年、2016年入学的新生中,高分(八十分以上)全部空缺,六十分以上的人数屈指可数。大多数学生的成绩都集中在31-40分这个分数段。这说明学生在这方面的词汇储备严重不足,词汇的缺乏必然导致学生用英语言说中国文化的能力受到限制。
第二部分的测试是范围内的自选话题写作,属于主观题,学生在这一部分的表现稍好。虽然大多数学生都能及格,但是优秀率(8分以上)并不高。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选择“长城(4)”“熊猫(3)”“故宫(6)”和“茶(28)”这几个他们自认为熟悉的话题进行写作。而实际上,学生在介绍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时,犯了很多常识性的错误。例如,很多介绍“长城”的同学都写到“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修建长城的人,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大都是他的功绩”(在秦始皇之前,中国北方就开始了长城的修建,今天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大多是明代所筑);在谈到“故宫”时,不少同学写到“故宫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故宫是明清两代的皇宫,15世纪开始营建)”;而很多介绍“熊猫”和“茶”这两个话题的小短文,虽然没有太多常识性错误,但是字数往往不足。这说明,即便是对于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具有显著中国特色的事物,我们的学生是不了解的。而这一短板,却不是英语教育者独力所能解决的。
表2显示,在词汇部分,在连续三年的入学新生中,学生的平均分均在50分以下,远低于60分的水平。但是也能看到,在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测试中,学生的整体平在逐年上升。
在第一部分的测试中,正确率最高的小题是:“熊猫(3)”“长城(4)”“龙(8)”“丝绸(19)”“茶(28)”“粽子(32)”“火锅(37)”“月饼(42)”“剪纸(86)”和“造纸术(89)”。不同年份入學的英语专业新生在10个小题的正确率均在80%以上。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词汇曾经出现在他们的初中或高中英文课本中。而其他代表中国文化的词汇如:“兵马俑(10)”“青铜器(94)”“指南针(96)”“八卦图(97)”等学生的正确率很低,“八卦图”的正确率甚至为零。如果说,这几个词汇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的话,那么频繁出现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农历(22)”“包子(44)”和“馒头(45)”的正确率也很低,这一点至少能说明,当前的初中和高中英语教学是不够生活化、不够实用的。
还有一个现象令人担忧,能够代表我国现代化成就的词汇如:“一国两制(31)”“素质教育(41)”“改革开放(51)”和“高铁(82)”等,学生的正确率也不理想。正确率低的词汇基本上都是没有出现在初中和高中课本上的词汇,这说明现行的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课本既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展现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就。
诚然,笔者的这个实证研究受试者人数有限,词汇选择可能不够科学系统,但是,连续三年入学的英语专业本科新生交上来的这份答卷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不令人满意的。学生选择英语作为他们以后四年的学习方向,至少说明他们中的大部分对英语是感兴趣的,他们的英语基础应该是中等以上水平。英语专业大一新生的测试成绩尚且如此,其他专业的学生整体成绩可想而知。
大部分的大学新生进校时,已经接受了至少六年的英语系统学习训练(有一部分甚至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可是,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词汇一不足以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二不能介绍我们的最新成就,三不能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那他们学习英语的目的何在、学习英语的长久兴趣和动力如何维持?这一现象不能不引起英语教材编撰者、教育者的重视、反思和行动。
参考文献:
[1]李建中.中国文化概论(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4.
[2]王瑾瑾.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张岂之.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