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化疗的并发症及预见性护理

2019-12-25冯慧君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9年23期
关键词:静脉炎预见性导管

冯慧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4B病区, 上海, 201203)

化疗是乳腺癌的治疗方式之一,但化疗药物的刺激性较强,药物外渗会致患者局部组织坏死,影响疗效[1]。目前,化疗的给药方式主要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 可减少药物外渗,同时减轻药物对患者外周静脉产生的刺激,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2]。化疗时导致PICC留置时间的延长,并发症也相应增多,包括静脉炎、接触性皮炎、导管感染、堵塞和脱落等[3]。本研究探讨了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预见性护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8月—2019年8月接诊的14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经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诊乳腺癌[4]; ② 行PICC置管化疗; ③ 患者均在知情情况下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由身体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者; ② 呼吸道抑制、脑功能障碍等重病者; ③ 对药物过敏者。本组患者年龄20~68岁,平均(53.70±13.01)岁,病程10~14个月,平均(12.33±1.27)个月。

1.2 方法

医护人员向患者、家属介绍相关事项,评估患者动脉穿刺条件,入室后,嘱患者取仰卧位,常规消毒,对手臂实施穿刺,即应用0.5%乙醇溶液消毒皮肤(手指、肩部和腋下),用无菌布覆盖全身,穿刺部位保证彻底消毒,避免感染。分析患者常见并发症发生原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措施: ① 静脉炎原因,机械性静脉炎的临床发生率极高,多见于穿刺后2~3 d, 表现为穿刺点上方沿静脉走向呈条索状改变,局部皮肤有触痛感、红肿。预见性护理措施: 为患者置管时,严格进行无菌操作,注意动作轻柔; 避免于同一血管反复穿刺,减少血管损伤; 用弹性好的粗直血管和合适的导管; 正中的静脉血管选右侧路,避免血管内膜损伤; 置管后的前5 d,每日局部温湿敷3~4次,预防静脉炎。② 导管异位原因,患者穿刺时体位不合理,送管速度超快,静脉选择不合适。预见性护理措施: 穿刺时患者取平卧位,手臂和身体呈90 °, 严格控制穿刺速度,避免经头、左上肢的静脉穿刺操作,减少血管内膜损伤。③ 导管堵塞原因,导管出现打折、移位或脱出,或患者剧烈咳嗽后,上腔静脉压力升高,发生回血凝固在导管内。预见性护理措施: 选择脉冲式正压封管技术,输注高浓度液体,用生理盐水冲洗导管,行封管操作,加强冲洗、维护导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PICC置管化疗患者的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炎、接触性皮炎、导管感染、堵塞和脱落,同时对所有患者住院期及化疗间歇期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PICC置管不同化疗周期的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正态计数资料以[n(%)] 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本组患者PICC置管留置期间出现的并发症主要为静脉炎6例、接触性皮炎15例、相关性导管感染2例、导管堵塞3例和导管脱落7例,总发生率为23.57%(33/140)。

患者住院期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化疗间歇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住院期患者及化疗间歇期患者PICC常见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与化疗间歇期比较, *P<0.05。

本组患者第1、2、3、4、5、6个化疗周期分别发生并发症7、11、10、24、20、9例,其中第1、6个化疗周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第4个化疗周期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3 讨 论

PICC经外周静脉(贵要、肘正中和头静脉)置管,血流速度相对较快,能够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避免药物给患者血管带来的刺激,保护其上肢静脉,减少相关症状,但患者仍会出现导管堵塞、静脉炎等并发症[5-6]。本研究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及采取预见性护理如下: ① 静脉炎,置管前对患者血管进行准确评估,送管时即可降低速度,若送管时发生阻力,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送管处理,可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7]。② 感染,医护人员在治疗时需做到无菌操作,消毒切口,按时更换敷料[8]。输入液体前,认真核对和检查质量、有效期。若患者有出冷汗、发热现象,应及时给予服用抗生素,情况特殊时拔除导管,并进行细菌培养[9]。③ 血栓,评估相关血栓形成因素,准确掌握冲管、封管技术[10]。静脉输液后,用生理盐水冲管。每日测量患者穿刺侧臂围,观察记录患肢的感觉、温度、肤色和消肿情况,及时判断效果,预防血栓形成[11]。

本研究中, 140例PICC置管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3.57%, 住院期的发生率(7.14%)显著低于化疗间歇期(16.43%), 主要是由于化疗间歇期患者回家休养,无医护人员监督,置管侧手臂活动频繁,使导管反复发生移动、脱出,同时刺激穿刺点、血管,细菌随导管至血管,发生局部感染,严重者甚至会引起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而住院期医生及护士会查看患者PICC管道,且患者一旦出现不适会及时告知护理人员,显著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对PICC置管患者持续跟踪随访6个月,共出现81例次并发症,主要与患者对PICC的熟悉程度、导管维护方式、周期和能力及患者自身免疫力相关。第1个化疗周期时患者置管时间较短,缺乏对导管相关知识的了解,会根据要求执行医护人员叮嘱的导管维护操作,依从性较高,同时可及时处理导管回血、脱出、透明膜脱落等现象,专科护士也为患者提供了最新的导管维护知识,因此并发症不多。随着导管留置时间的渐渐延长,虽患者对PICC认知度提高,导管维护能力提升,但依从性明显降低,加上部分患者无法耐受药物,中性粒细胞减少,造成第4个化疗周期并发症明显增多。部分患者第6个化疗周期时停止化疗,免疫力增强,导管维护能力也提高,故并发症减少。

猜你喜欢

静脉炎预见性导管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便秘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