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评

2019-12-25

外国经济与管理 2019年3期
关键词:明哲学术教授

道术相融见真情,知行合一唯初心——读明哲老师文章有感

雷文勇(铁骑力士集团董事长)

陈明哲先生是我终生的明师。每读先生的文章,如亲见先生其人,儒者之风迎面而来,令人神清气爽。

明哲老师之文“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从思想根源上为我们追溯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并以特有的东方情怀,客观地评价理论与实践在东西方学术认知的差异,为学术研究者立下学术创业和实践创业的双重基石;进而明哲老师通过分享自己在动态竞争和文化双融两个领域的学术创业经验和心得,为寻求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及平衡发展职业生涯的学术工作者谏言,也是为我们这样处于动态环境中的企业实践者指路。如此倾囊相授,足见吾师真性情也。

明哲老师文中有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实践和学术研究历来密不可分,他自己则“由理论到实践”和“由实践到学术”做到了知行合一、惟精惟一。我也要在我的企业里,实实在在地践行明哲老师的精一思想,让管理的深度、高度、广度、尺度和温度看得见、摸得着。同时,我们也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升整个企业管理团队的学术研究水平,知行合一地去追寻我们的初心。

学贯中西,知行合一

张 波(魏桥创业集团董事长)

前段时间,有幸拜读了陈明哲教授的《华夏智慧的知与行:“明哲”方法与心法》一文,充分感受到了陈教授的“谦逊、尊重、平等、赤诚、开放、包容、博学、利他”等高贵品质,真正地继承和发扬了华夏文明和智慧,其方法与心法不仅适于课堂,更适于企业管理和人生的各个层面。

今又拜读陈明哲教授的《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一个全方位管理学者的创业历程》一文,最深的感受仍然是通篇贯穿着中国历史上一直传承的“知行合一”的价值观。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发源地,我生在山东,长在山东,工作在山东,对陈教授的“精一”有着更多的心灵共鸣。动态竞争阐述了竞争方式的多种多样,不仅包括竞争对抗,更重要的还有相互合作,互利共赢。文化双融通过推动东西方的融合、全球与局部地区的融合、学术与实践的融合、创造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融合,中为洋用、洋为中用,实现了将学术、研究、教学、实践、服务融为一体的“知行合一”,也使“让世界变小”的梦想越来越近。

中国历来重视学以致用,只有通过“用”,才能使“学”更有意义、更有价值,反过来更好地促进“学”。陈教授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服务和专业实践的整合,就形成了这样一个完美的闭环。我们也期盼着管理学界在陈教授“精一”理论的推动下,正如医学界研发的新药应用于临床一样,做到在管理上药到病除,或止病于未发。

陈明哲教授不仅是中西贯通的学术工作者,也是诲人不倦的教育家、全球著名的企业战略专家。于我而言更是我的良师益友。因此,我衷心盼望关心企业发展的相关人士能够从陈教授的文中汲取养分、不断精进。

传承文化精髓,启迪今人智慧

田 梅(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朗读者》制片人、总导演)

能够听明哲教授讲课,和同学们一起踏上一次“启迪智慧”之旅,我感到十分荣幸。老师沉稳儒雅、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次备课,他都会认真了解所有人的背景和故事,以至于我们在课堂上同他交流时,就像是与一位亲切的老朋友在聊天,忍不住向他敞开心扉,分享一些肺腑之言。

明哲教授是一位完美的“伴读”者,同时也是一位积淀深厚、知行合一的教育者和创业者。他吸纳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将其运用到教育、管理、为人等各个方面,用古人的智慧启迪今人的智慧,这与我们当下所倡导的“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可谓是高度契合。作为文化类节目的制片人和总导演,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下价值,向观众传递一种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这本身是一件艰难的事。有幸明哲教授提出的“文化双融”、“惟精惟一”等理念给了我极大的启发。先辈留下的无尽宝藏,对于当今的我们而言,有着极高的门槛。导演组在集体研讨的会议中,往往是以寻求简单的台本内容开始,以全体共同的精神润养结束。我也尝试着效仿明哲老师的“心法”,在集体思考讨论的活动中扮演一个“伴读”者。我发现,最终这档节目能够以比较顺利的状态录制完成并有不错的呈现,管理上的收获竟然大于业务上的收获——这真的令我感到惊喜。我们的导演在共同的讨论学习中,营造了一个知识富集的营养池,一种无形不可言状的工作方式给每个人带来了惊人的提升。启发、思考、众享等许多从明哲心法中粗略效仿的技巧让我深刻地领会到——明哲教授的这套方法与心法不仅能够引导管理者经营好企业,同时对于电视节目和文化传播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哲理需要我们通过反复实践去领悟和掌握。明哲教授将多年学习华夏智慧结晶的心得,如“精一”、“执中”等授予我们,让我们踩在巨人的肩膀上不断前进,他的付出和贡献怎能不令人敬佩!

教学相长,融贯东西

张 鹏(中子星金融,创始人兼CEO)

与明哲老师相识于十几年前,彼时我还是商学院的学生,机缘巧合十几年后在清华的EMBA课堂再次见到老师。他的教学完美地诠释了学术创业和实践创业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精神,他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商业背景、能力专业,又因材施教,互动交流,得以使理论渗透进每一个人的商业思辨和实践中,同时理论本身也得到更好的完善和发展。这种教学相长的精神在当下商业社会尤其难能可贵,中国古代士大夫阶层特别强调格物致知,学以致用,在现代社会,科研和学术体系基本以西方架构为基础,讲究实证研究。科学确实要求严谨和数据,但管理学是一门混沌有序兼而有之的学科,纯粹实证方法导致学者以固定范式及标准统计理论为工具发表论文,和企业实操脱节,并难以结合文化因素进行管理理论创新,这也反映在近年来传统西方管理理论无法适应和指导中国新兴企业发展的现状里。主要原因是西方管理理论从牛顿时代、泰勒科学管理以来,一直要求确定性、可预测的实证思想,而互联网时代商业模式的不可预测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对此形成了挑战。明哲老师提倡文化双融,就是尝试将东方文化的信、仁、以人为本的精髓融合到管理学中,从而更好地适应商界的需求,这既是学术创业,更是创新,我们都希望从老师数十年的东西方文化及理论研究中获取更多的养分。

观察,思考,表达

路江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组织与战略管理系教授、系主任)

重读明哲老师“理论与实践的‘合一’”一文,引发了我对认知世界方法的思考。我认为,认识世界有三个步骤:观察、思考、表达。这三个步骤可以进一步分解成六个部分:观、察、思、考、表、达。

“观”对应的英文是observation,是对事物的整体认知和宏观把握。“察”对应的英文是investigation,是对事物细节的进一步微观探究。“观察”对于管理学者而言,就是要走近实践,近距离观察商业世界,既要对商业有宏观认知,了解管理的广度,也要对商业有微观体察,体会管理的深度。

“思”对应的英文是construction,是对观察到现象的框架性归纳。“考”对应的英文是theorization,是对事物背后逻辑的理论性演绎。“思考”对于管理学者而言,就是要跳出实践,在近距离观察商业世界之后,对商业规律的归纳和总结。

“表”对应的英文是expression,是把观察和思考得出的成果表现出来。“达”对应的英文是integration,是在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做到知行合一,做到理论和实践的整合。“表达”对于管理学者而言,一方面是要把观察和思考的成果发表出来,另一方面是要能把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去。

明哲老师的学术生涯,是一个学者通过“观察、思考、表达”影响世界的典范。他在对企业间竞争和文化间融合的观察基础上,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创建了动态竞争和文化双融两个理论体系,并通过在商业期刊和学术期刊上发表,以及影响商界精英,反哺商业实践,实现了学术理论和商业实践的“精一”。

每个人的“精一”

李 丹(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凯莱商学院教授)

虽然之前拜读过不少明哲老师的文章,初次见面却是在2006年“全球华人管理学者社群”成立之际,我亦有幸成为社群首届活动参与者之一。更为有幸的是,我见证了明哲老师近十几年来在学术与实践“精一”上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见证的同时,自己也逐渐领悟为什么明哲老师从不轻易对“精一”下定义,而是引导每个在不同职业阶段的人去找寻自己的“精一”。此文对学术与实践“合一”的分享对各个阶段的学术创业者都会有所裨益。明哲老师提到很多同仁是误打误撞进入管理学术界的,之前对这个行业了解甚少。我还依稀记得2002年第一次参加国际管理学会年会,华人参会者是很少的,像明哲老师这样取得卓著学术成就的华人学者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对于年轻学者来说,能够在事业起始阶段通过明哲老师此文对学术生涯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在以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多更有价值的成果,并且少走弯路,着实有益。对于经验丰富的资深学者,明哲老师的“精一”分享也会提供给他们一个回顾以往及调整未来发展的指导,以激发下一个更加充实有意义的职业阶段。初识明哲老师之时,老师就不吝分享“全心投入到过程中,这个过程自然会引领你向前”;学术与实践的“合一”则是对我们追求何种“过程”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内容和成功经验。对于学术界和社会,明哲老师的文章强调了学者在为社会提供价值方面的发展方向。明哲老师年少时从毓老处所传承的传统文化智慧及社会责任感在其数十年对“精一”的不懈追求中得到充分体现。此文对于整个学术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指导和参考意义。感谢明哲老师的分享!

猜你喜欢

明哲学术教授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学术动态
刘排教授简介
学术动态
GPS定位精度研究
GPS定位精度研究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High-resolution boosted reconstruction of γ-ray spectra∗
与鹰共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