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新时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2019-12-25□王珂
□ 王 珂
(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2)
1 引言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对全党全社会尊师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随着人们对物流及物流管理在生产、生活中重要性认知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物流管理或其相关的研究方向的专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更加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及应用技能的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九大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高度,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部署。那么,对于物流管理专业而言,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高职院校应如何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特点、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如何将“立德树人”贯穿于物流管理专业教育及课程学习中,如何以教师为主导推进物流管理专业教育改革创新,是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
2 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1 师资力量短缺,物流专业教师结构不够合理
与传统专业相比,物流管理专业招生规模迅速扩大,从业教师人数相对缺乏,教学师生比难以达到要求,这给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造成较大的教学压力,教师忙于教学、备课,无暇顾及进修、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及深入学习。另外,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从年龄结构上来看,普遍较为年轻,年轻教师的入职虽然给教师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但却影响老教师“传、帮、带”机制的开展;从职称结构上看,副高级、高级职称较少;从学历结构上看,目前招教已提升学历要求的门槛,但仍存在学历亟待提升的状况。
2.2 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历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所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物流管理专业一线技能型工作。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教育现状与物流业发展速度及需求极不相称,远远没有达到为物流行业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目前高职院校物流管理教师多为研究生层次毕业后直接入校从事教学工作,缺乏一线工作经验,缺乏对物流企业岗位实际工作内容的认知。虽然高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教师培养、培训,但由于授课压力很大等因素,未能让教师去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缺乏工作量转化的机制。而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师培养机制更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能够有效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2.3 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性
随着高校对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视、开展和完善,高职院校普遍开设了就业创业类课程,但这些课程多数属于通识课程,在各专业教学内容上没有很大区分。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鲜能将创新创业融入专业课程模块,传授给学生创新的思维和理念;另一方面,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使用创新思维、创新的教学方法,加上教室环境、实训条件等限制,使用传统方式授课者居多。
2.4 科研弱化,教师更新专业知识速度慢
高职院校更加注重学生技能的培养,因此注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以及教学工程、教学改革等项目的开展,而科研方面相较于本科院校则较为弱化。随着现代化、智能化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发展,物流管理的技术、理念的发展和更新速度非常快,对与其相关的科研、科研成果的转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若科研方面投入减少,教师在知识、技术、专业能力方面的更新速度则迟缓。
3 新时代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对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给予肯定,也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基于物流管理专业特点,进行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3.1 注重师德培育,坚持立德树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领航者。进行德育的同时,首先要注重教师队伍自身师德的培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教师无上光荣,每个教师都要珍惜这份光荣,爱惜这份职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作为一名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四个自信”。高校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强化师德考评;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在课堂上下均应将师德内化于心。
3.2 设立长效机制,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设立有效机制,能够改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教师的招新制度进行改革,对物流管理专业入职的教师设定专业技能等基本要求;改革教师的管理制度,对在校教师学历提升提出基本的要求,督促教师积极进行学历提升,深化专业知识;督促教师进行职业技能的学习和鉴定,如考取中、高级物流职业等级资格证书;深化改革教师职称、考核评价制度,设立明确、完备的教师发展路径,激发教学工作、学习的积极性,使物流管理专业教师结构与人才层次合理、有序。
3.3 注重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分类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建设目标,要求专业课教师具备一定专业技能,因此,教师不仅在岗位上需要具备理论学识、教学经验,更需要拥有一定的物流企业、商贸流通类企业的实践经历,提升专业素质能力。而目前的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师队伍中非常缺乏这些经历。除了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培计划、省培计划等,企业实际顶岗经验更有助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分类分层开展教师能力建设,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顶岗制度,制定有效的企业实践转换学时等机制,调动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增长自身专业素质的兴趣和动力。
3.4 创新融入教学,培养创新型教师队伍
创新融入教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日常的物流管理专业,尤其是专业课的教学中,使得学生树立创新的思想和意识,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更多思考;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应踊跃创新,在教学中使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对教案进行改革,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等等,通过不同的创新型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教学上来说,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首先可以通过项目化、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增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得学生主动去了解物流行业的最新动向,及时更新知识;从教学设计及环节安排上来说,为了更好地培养、锻炼学生技能,可以将教学从传统课堂搬入实训室,增加实操环节,使得学生走向社会时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上的技能需求。
4 结束语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技术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巨大的人才供需差距使得物流成为社会上的热门专业,由于商贸流通类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对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高职院校而言,更应在不断的师德师风建设、教师管理、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教学实践探索等方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通过持续稳定的建设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物流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