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对政府精准扶贫的影响研究综述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区块贫困户精准

(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19)

一、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

(一)区块链技术的含义

区块链(Block Chain,BC)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08年,由中本聪在其APeer-to-PeerElectronicCashSystem一书中提出,区块链的概念起源于数字货币——比特币。2015年是世界区块研究的发迹之年。2016年中国随之开始进行区块链研究与应用,当年中国进入了区块链技术研究的1.0时代。2017年中国区块链技术开始由理论走向应用,从1.0时代步入了3.0时代。2018年则是全球以及我国区块链技术高速发展的一年。

1.区块链含义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学界尚未对其概念有明确的界定,区块链的很多术语在不同的参考资料中略有不同,本文以工信部对区块链所下定义为基础,阐述了区块链技术的概念。

“狭义地,区块链是一种链式数据结构,该结构把数据块按照时间顺序的相连方式进行组合,以密码学为基础,形成一种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形式。”“广义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基础架构和计算范式,主要是实现对数据的验证与存储,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新的数据,在数据安全方面以密码学为根基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利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实现智能编程和操作数据。”

2.区块链特点

简单地说,区块链就是一种去除中心化、不可篡改、具有保密性质的数据库。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被广泛提及的原因是其具有数据可追溯的特性,能解决教育、金融、电子政务等行业在数据的追溯以及防伪等多方面的技术难题,区块链技术已然成为大数据、人工智能之后的新热点。

(二)区块链技术的研究现状

从国家战略层面来研究区块链的发展,可以看出自区块链产生,许多欧美国家就开始从国家层面谋划和制定区块链的发展规划,力图占领区块链发展高地,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区块链技术发展的政策(Hamida、Brousmiche、Levarid,2018)。美国、欧盟国家、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区块链技术的理论基础、标准制定、实践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的工作。例如,美国证券交易所已准许一些公司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虚拟货币交易,如比特币,并且美国的一些州已开始对区块链技术进行立法(YLI-HUUMO,2018);日本经济产业省召开专题会议,专门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未来发展与影响(唐文剑,2016);国际上的区块链技术联盟也应运而生,如R3联盟、Hyper Ledger等。

相比之下,我国在区块链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在其他国家的研究基础之上我国的区块链研究处于加速的态势。近年来,我国重视区块链技术发展并将其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在2016年底区块链被首次写入《“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该规划中区块链技术被视为需要超前布局的战略性技术;2017年6月,工信部发布了《区块链参考架构》,作为我国首个区块链参考标准;2018年5月,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为培养区块链技术专业人才,实现学界和产业的双向互动,联合社会各界率先成立了区块链专业委员会。

二、对精准扶贫的研究

(一)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进行考察时首次提出“扶贫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切忌喊口号,要精准扶贫”等。这是精准扶贫思想的首次提出,后来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精准扶贫”被进一步阐述并丰富其内涵,形成了系统的思想体系。自“精准扶贫”思想被提出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积极进行研讨,探索一条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扶贫道路。2014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5月颁布《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明确将精准扶贫工作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时也体现出党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至此,“精准扶贫”的思想被正式确立。

(二)精准扶贫的含义

对于“精准扶贫”的概念,目前学界尚未给出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在研究“精准扶贫”时,为其设立了不同的含义;同时随着精准扶贫工作在不断的推进和开展,其内涵也在随着时代发生变化。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体现。葛志军等认为,中央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并不是对以往扶贫工作的完全替代,而是对以往扶贫领域工作方针战略的发展与补充。庄天慧等提出了“五位一体”的贫困治理模式,“五位”分别是指政府、市场、社会、社区和农户,并从六个方面探讨精准扶贫的作用机制。李鵾等认为,精准扶贫应分为三步:第一步,遵循科学的标准和有效的程序,对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进行精确识别;第二步,因地制宜,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联动帮扶;第三步,引入动态管理和科学管理,按照准入和退出机制开展精准考核。目前,不少学者将精准扶贫认定为三个方面,分别是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增加精准考核(田景娟,2015)。杨朝中等对精准扶贫的基本要义归结为四个基本要素,分别是扶贫活动的客体对象、资源配置、绩效产出和制度机制。

(三)精准扶贫方法的研究现状

自2014年我国的精准扶贫工作展开以来,经过几年的发展,扶贫政策愈加完善,扶贫手段更加精准化,精准扶贫系统更具功能化。同时,对于扶贫的方法、手段等相关理论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手段方面,王艳辉等构建了PPI-MVM模型用于识别贫困区域,该模型已在重庆市黔江区进行了运用,验证了有效性。策略方面,沈新忠则提出为每一个贫困户建立档案,准确定位贫困户贫困的原因、类型,以及相应的贫困特征,通过信息化的手段来精准扶持农村贫困人口。在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措施方面,张玉强等分析总结了甘肃省陇南“互联网+”的扶贫新模式,为其他贫困地区实现脱贫提供了经验借鉴。在省域扶贫方面,陕西省扶贫办联合中国电信开发了脱贫大数据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对以上传统精准扶贫系统的总结发现,每个流程上传的数据都存在被篡改的可能,扶贫数据的真实性令人存疑。

为了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精准扶贫”的概念被提出,国外学者对于扶贫的研究,更侧重贫困的缘由及扶贫方案,几乎没有学者研究“精准”的扶贫模式。针对国外研究成果,可以将其归为三类,分别是“社会保障型”、“社会救援型”以及“社会发展型”,即政府颁布相应的解决贫困问题的措施,通过财政支出改善贫困者的生活水平,达到扶贫目的。

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精准扶贫

(一)研究的意义

各地方政府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多方面的问题也在不断暴露出来,这其中就包括有:

(1)统计信息不透明。扶贫工作需要精确的数字记录,有些地区存在数据记录不准确的现象。上报的数据与实际给贫困户提供的帮助相去甚远,贫困户生活未得到根本改善。

(2)扶贫金发放流程不完全透明。现象表现为扶贫资金发放不及时或者发放金额少,上级发往各个地区的资金与最后发到贫困户手中的资金数额不完全一致,中间环节没法公开透明追查。

(3)扶贫系统数据被篡改。数据遭到人为非正规修改和毁坏是扶贫过程中存在的另一个严重问题,在扶贫系统中不排除拥有高等级权限人员操控数据,将贫困户信息进行变更或者删除,许多记录得不到安全保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在政府精准扶贫系统中采用区块链技术,充分发挥区块链的优势,运用其去中心化存储数据及安全保存数据的优点。在扶贫的每个环节中留下真实的操作记录,以实现全流程溯源及监管,避免不公平行为,保证中央财政拨款准确无误送达贫困户手中,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努力。

(二)研究存在的问题

当前区块链技术在精准扶贫工作应用的研究并不丰富,可供参考的相关理论研究较少。在CNKI中检索“区块链与扶贫”进行主题精确检索的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6月,共收录相关文献33篇,其中2019年的研究量为18篇。可以说明该方面的研究较为匮乏,已发表的刊物多以金融类、电子信息类为主,且大多局限于对区块链技术本身的讨论,更重视区块链的技术性问题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的研究,由此可见理论研究落后于当前应用的发展。

四、总结

精准扶贫作为一项重大且惠及民生的工程,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在精准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当前我国许多地区贫困人口的生活难题已经得到解决,但是在扶贫过程中仍有一系列问题值得关注,如扶贫数据信息不完全可靠,系统数据存在被篡改的现象。近些年,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几乎所有领域都在尝试将其应用于本领域,并实现突破式发展。鉴于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和便于追溯等特性,因而针对精准扶贫系统中存在问题,本研究提出了要建立基于区块链的精准扶贫系统,将区块链与扶贫工作进行结合,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透明性和安全性。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政府精准扶贫进行了梳理,总结出诸多宝贵的意见,希望这可以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政府治理创新中的发展提供广泛的思路。

猜你喜欢

区块贫困户精准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精准的打铁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