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及碳减排路径研究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关联度排放量产业结构

(湘潭大学商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5)

一、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问题已经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厘岛达成了“巴厘岛路线图”,这一路线图提出发达国家在2020年碳排放量减少25%~40%。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召开,中国响应大会精神并许诺到2020年中国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世界各国均把低碳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选择。而河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新兴工业大省,自改革开放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工业经济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2011年完成产业增长值14 402亿元,占GDP的比重约为53%。第二产业的快速增长也使能源消耗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出现大幅度增长的现象。大量的煤炭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这就使得河南省近几年来的单位GDP碳排放量远远超出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国务院《“十二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的要求,河南省到2015年单位GDP碳排放量要比2010年降低17%,单位GDP能源消耗降低16%。由此可见,河南省在发展过程中曾面临较大的减排约束,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压力很大。空气污染的日益加重已经成为河南人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虽然河南省政府通过一系列手段进行控制,使其在一定程度和范围上有所缓解。但是2016末入冬以来不断加重的雾霾天气不断损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二、文献综述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碳排放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碳排放量的测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如蒋金荷(2011)指出:“研究碳排放问题,首先需要碳排放统计量,我们根据国家、地区、行业不同的能源消费特征和可利用的统计数据,提出了不同层次的碳排放量的测算方法。”基于中国的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的关系时,可以发现经济增长和碳排放量之间遵循环境的库兹涅茨倒U形曲线,而产业结构与碳排放量成正比,尤其是第二产业对碳排放影响最大(吴振信,2012)。郑长德、刘帅等(2011)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的关系时亦得出相同的结论。当从空间计量的方向去研究中国能源碳排放强度时,可以发现1997—2010年中国的碳排放强度是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并且在省区间出现集聚现象(程叶青、王哲野,等,2013)。孙玉环(2015)指出:“中国能源消费强度逐渐降低,在全国、地区、省份层面均存在较明显的地区差异,尤其是东、西部地区间的能源消费强度基尼系数大于0.3。”

针对河南省碳排放的探讨主要有:王中亚(2011)通过实证研究来分析产业结构和碳排放的关系,发现河南省碳排放主要受工业即第二产业的影响。李炎丽、梁浩、梁保松(2012)对河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关联分析,认为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由大到小分别为产业特征、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魏冉(2015)基于河南省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时发现,人均GDP、能源强度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有负向影响。

三、河南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关联分析

我们已经知道河南省碳排放受人均GDP、能源效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的影响,那么这四个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程度是多少呢?李炎丽等(2011)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利用1995—2009年河南省碳排放量数据,计算出河南省碳排放与人均GDP的关联度为0.603 9,与单位GDP能耗的关联度为0.895 9,与能源结构的关联度为0.833 5,与产业结构的关联度为0.905 9。而我们采用的是2001—2015年河南省碳排放数据,最终结果可能与李炎丽测算的关联度数值稍有出入,但由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超出所学范围,我们暂时采用李炎丽给出的数值。

从李炎丽给出的关联度数值可以发现,产业结构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是最大的(0.905 9),说明河南省作为一个新兴工业大省,第二产业对河南省碳排放的贡献是很大的。碳排放和能源效率的关联度为0.895 9,这个数值也是很大的。这说明河南省的能源利用效率不高,从整体上来说,虽然这15年的单位GDP能耗在不断降低,2015年为0.63吨/万元,但是降低的力度是不够的,有待进一步提高。碳排放和能源结构的关联度为0.833 5,这个数值也是很大的,这说明河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2001—2015年河南省的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始终保持在95%以上,这种以煤炭消费为主导地位的能源结构是河南省的典型特征。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为0.603 9,这个数值较大,说明经济发展也是影响河南省碳排放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均GDP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经济的快速发展刺激能源消费,导致碳排放逐年增加。一般来说,经济发展与碳排放之间呈现库兹涅茨倒U形特征,在经济发展初期,碳排放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增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碳排放量会保持稳定,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开始减少。目前,河南省还处于经济发展与碳排放同步增加的阶段。

四、河南省碳减排路径研究

第一,优化产业结构。一方面,降低整个行业对能源的依赖程度,限制和消除煤炭消费高的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工业领域,通过结构调整,改变以前高能耗的局面,支持发展技术创新,发展低能耗的机械、电子、汽车现代设备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控力度,使服务业等低碳排放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作用。此外,正确运用政策引导,激励和支持绿色产业发展,实行发展高碳产业税收政策,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比重。鼓励发展产业集群,建立低碳生产链。第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耗是减少碳排放的重要一环。一方面,大力发展高新技节能技术,技术落后是河南省能源利用效率低的一大原因,所以我们不仅要建立自己的技术研发平台,还要吸收国内外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同时,必须加快现有技术的转化应用,特别是在高碳排放行业和产品上面,更应该加大科研投入,创造一个低能耗的技术和产品。另外,要加强对高能耗产业的监控,对能源利用效率不达标的企业要坚决取缔。此外,要积极推动和引导能源效率的激励机制,做到奖惩分明,还要完善有关制度和能源政策的制定。第三,调整能源结构。缓解碳排放的一大措施就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一方面,改变河南省以煤炭消费为主的能源结构,降低煤碳能源消费所占比重,增加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所占比重,将对碳减排起到很大的积极作用。同时,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水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提高可再生资源的比例。在增加能源总量的同时,更注重能源的品质,这不仅有助于减少碳排放量,而且有助于能源的长期供应和能源安全。

猜你喜欢

关联度排放量产业结构
天然气输配系统甲烷排放量化方法
黑龙江省碳排放量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水质评价分析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基于灰关联度的锂电池组SOH评价方法研究
全国机动车污染物排放量
——《2013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第Ⅱ部分)
江苏省火力发电机组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
产业结构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公交线网模糊评价
广义区间灰数关联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