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经济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区域资源

(延边大学 吉林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延吉 133000)

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1972年通过《人类环境宣言》《只有一个地球》两篇文章发表了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实践的对于世界各国的重要性,环境要立足于长远的发展。在我国,也相继发布了《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初可持续发展行动纲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强调,立足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发展与保护的本质关系,更新了关于自然资源的传统认识,打破了发展与保护对立的思维束缚。

一、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现状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有着落后的经济基础,巨大的人口压力,导致我国经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面对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我们不得不在困境中自己谋求生存,并且经历过“大跃进”,“文化大革命”,三年自然灾害这些对经济有不进还退的历史,对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来说更是巨大的灾难。1978年,改革开放的序幕拉开;1994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让我国以过度消耗资源、过度破坏生态环境的方式来为我国落后的经济建设提供基础。然而,当前经济发展出现了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内部不平衡,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不协调的问题。

有些企业在建设之前并没有做调研,导致与当地经济发展与生态资源的不平衡发展,企业在发展的期间没有环境保护意识,造成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工业污染严重。另外,资源再利用意识淡薄,造成了资源浪费,对公共生态环境建设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企业对环境保护方面的技术也没有较大的创新。政府对于企业在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比较差,没有标准的规章制度,无论经济发展的好与坏,没有一个制衡经济与环境的标准。

二、区域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传统经济模式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对于过去的生产方式来说,由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比较低下,导致生产率水平较低,人们往往以破坏生态资源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过量消耗森林、植被、矿产、土壤。这些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过度的利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这种经济方式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经济建设的长远发展。这种经济模式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人们开始摒弃这种生产方式,发展绿色经济是当代人们经济发展的目标。

(二)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对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协调

高质量发展经济必须具备创新理念。通过企业升级传统动力,把科技水平当作现代生产力。创新首先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使各个产业实现协调发展,不断满足合理化和高级化,促使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通过技术的进步,使产业结构向更高层次不断演进,使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也要与时俱进,提高技术创新的生态性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致力于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整治的规划体系。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也可以提高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生态环境优美的地区容易吸引大量游客,带动消费增长,从而拉动当地经济的增长。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一些高新技术企业要求在环境良好的地区建立工厂,因此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发展对策

经过了多个“五年计划”之后,人们逐渐发现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不同层次的生态环境恶化,在提倡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已经不能再以资源生态环境作为代价来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经济了;而是发展以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经济与资源、经济与生态环境共赢的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经济。

(一)强化国家宏观调控与地方政府生态环境保护体制

国家方面根据国情与当前经济发展状况制定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框架和一系列政策,完善经济管理体制、优化宏观调控能力,做到目标长期、利益最大化发展。地方政府再根据中央政策,按照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经济发展目标、制度和生态环境标准。使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发展协调发展,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以及资源的浪费,要学会利用资源环境的可再生性。中央与政府相互扶持、相互监督,统一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二)把区域经济生态环境保护微观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监督

主要是加强对企业的微观化管理。地方政府应针对企业制定积极的管理政策,并且以法律的形式制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从工厂生产到最后产品的产出,整个过程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制造成品,排污过程中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政府应引导企业、鼓励企业,开发环保的、可再生的产品,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树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运用经济调控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消除生态环境不良后果

企业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降低内部成本,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是政府却承担了治理环境的责任。政府宏观调控企业内部成本,通过一定方式来增加税收,来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做补偿,同时增加税收,也会因为降低内部成本适当减少企业对环境的破坏。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也可以运用先进的技术材料代替原来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材料,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可以运用技术来对利用过的资源进行二次回收利用。争取做到利用科技水平的发展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四)高度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高度建设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全国居民的小康水平,就必须先大力发展区域经济,以科学的全局观统筹区域经济的发展方向,以局部的优势和力量构建区域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保证全社会的小康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生态环境反过来能促进经济的健康。努力构建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这样一个和谐的、协调的、发展的国家,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来说将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四、结束语

当前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区域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保护已经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怎样保护环境,发展区域经济,如何使区域经济的发展来促进生态环境的发展,如何使生态环境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两者如何相互协调发展是当今世界无论是国家还是地区发展都极其重视的方面。

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建设绿色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建设生态文明既是我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有效实践,也是为全球环境治理提供的中国理念、中国方案和中国贡献,为世界的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当前高度建设区域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同的话题与目标,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的关系是和谐、可持续的、双赢的。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区域资源
环境保护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分区域
新《环境保护法》解读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不要恢复,要重建——未来自然环境保护之路何去何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