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通胀原因的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2019-12-2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北京 100191)
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的低通胀现象已经引发众多学者和各国央行的关注。当谈到低通货膨胀的问题时,人们经常会谈论一些老生常谈的话题,比如人口结构、全球化、石油价格和大宗商品、中国经济放缓以及其他“暂时性因素”。本文从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角度对低通胀问题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更加全面认知产生低通胀的原因。
一、技术进步对通胀的影响
技术创新直接影响着信息和通信技术价格的变化,导致计算机和家用电器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由于技术变化,一些信息和通信技术(ICT)产品的价格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迅速下降。Masse和Beaudry(2015)研究了加拿大ICT产品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由于资讯及通信科技的价格构成在消费者物价指数中占很大比重,因此其价格变动主导其他资讯及通信科技的构成。因此,加拿大ICT产品(通信和IT)对CPI增长的贡献偶尔为负。此外,随着产品生产设计变得更加专业,对价格变化的预测变得更加困难。
技术将对市场竞争和结构产生影响。它将降低许多领域新公司成立的壁垒,加剧市场竞争,从而影响产品价格。Blix(2015)表明,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是数字化提高竞争力和影响通货膨胀的另一种方式。新技术已经改变了消费者搜索和比较产品价格的方式,这些客户受益于价格透明度和可比性的提高。Yi和Choi(2005)使用1991年至2000年的全国面板数据测试了电子商务对通胀的影响。
结果表明,网络技术提高了生产率,由此将压低通胀。此外,来自数字公司的竞争正在侵入非技术领域,外国竞争更容易进入国内市场,这可能会在当地零售业创造具有竞争力的低价。
此外,技术进步还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相对于生产率的工资增长率,这会延缓通胀的上升。技术创新是劳动力的补充,对通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Autor等(2017)发现,随着富人边际消费倾向降低,收入分配的恶化可能会继续拉低总需求,并可能抑制不断上升的通货膨胀,劳动力份额收入的下降与美国大公司的兴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二、全球化对通胀的影响
关于是否应该将全球化因素纳入通胀驱动因素的范围,近年来学术界仍有争议,现有研究还远未达成共识。例如,Gamber和Hung(2001)在NKPC曲线框架下研究了全球化对美国通胀的影响效应,实证表明,全球化仅在10%的显著水平对美国通胀有正向效应。如果贸易伙伴国家改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国家,那么全球化指标变量(由国外产出缺口衡量)对美国通胀的影响在此时就不再显著。Calza(2009)在检验全球化是否已导致国内通胀对全球产出缺口更加敏感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
然而,也有一些文献证实了全球化与通胀之间存在影响效应。Milani(2012)研究了日益全球化对美国宏观经济变量动态的影响,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美国通货膨胀对全球产出指标的敏感性有所增加。Chang(2015)利用1970年至2010年的面板因果分析,调查了21个经合组织国家的全球化与通胀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结论表明,全球化显著改变了一些主要工业化国家的通货膨胀,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表现出高度的异质性。
这些研究成果验证了全球化对通胀的影响,其中部分结论认为全球产出缺口对国内通胀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国内产出缺口对通胀的影响。Manopimoke(2015)发现,全球产出缺口已经取代国内产出缺口,成为17个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通胀的主要驱动变量。Zhang等(2015)对全球化是否增加了全球因素在推动中国通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评估。实证表明,全球产出缺口对中国通胀存在显著的动态影响效应。特别是在预测国内通胀方面,全球产出缺口优于国内产出缺口。
本文的文献综述表明,技术和全球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仍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这两个因素是中央银行在实现其通胀目标时面临困难的重要原因,因此决策者应该继续关注这两个因素对通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