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乡物流配送发展态势、问题与对策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网点统一

(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 山东 济南 250014)

一、我国城乡物流配送发展态势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城乡配送体系建设,城乡配送规模持续扩大,配送服务能力向镇、村等基层区域不断延伸,逐步向覆盖城乡全域的物流配送网络方向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产品、快消品、生鲜、家电、农资物品城乡双向流通。从目前城乡配送总体态势看,城市区域范围内物流配送路径按照“综合物流中心—区域分拨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网络进行布局,农村地区物流配送路径按照“县域物流中心—乡镇配送节点—村级公共服务点”进行布局。从目前城乡区域活跃的物流配送模式看,主要有以下四种组织方式。

(一)连锁企业统一配送模式

在连锁企业经营模式下,经营门店的背后往往具有一个较大的配送运营组织。通常情况,大型连锁企业会整合商品供应商资源,发展服务于门店的专业化、网络化、全流程的统一配送,并为供应商提供统仓共配一体化服务。通过对所有门店实行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价格、统一核算,实现真正的“城乡购物无差别”。企业在组建物流配送运力的过程中,一般采用自建的方式,做到车与人的自我管理,物流配送的终端目的地是各经营门店,地点相对固定,线路相对统一,拥有较为稳定的物流配送网络。

(二)生鲜产品集采共配模式

目前在生鲜等农产品的主产区,存在生鲜产品集采共配的模式。它主要是由流通经营企业面向规模化种植基地、养殖基地、批发市场实施生鲜产品集中采购,开展面向机关团体、学校、企业食堂以及餐饮企业的共同配送,通过批量采购和集中配送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在此种运营模式下,企业通过高效率完成生产、运输、采购、订单处理、物流配送等活动,促进与生产、流通、消费关系密切的产业协同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运用仓配一体化思维对供应链进行升级,采用物流自动化设备实现科技化发展,应用WMS、产品追溯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化发展,借助数据技术优化调度各项作业实现协同化发展。

(三)零担运输末端配送模式

物流运输企业借助自身物流网络、运输车辆、信息平台等资源优势,整合干线运输企业、批发市场、个人等各类配送需求开展统一配送,提高配送效率,降低社会综合物流成本。通常企业通过优化末端配送服务,以县域为中心辐射各下级乡镇网点,借助强大的配送网络和信息平台,推出“夕发朝至”“定时达”“门到门”“短信通知”等特色服务,不断提升配送效率。

(四)产地统仓统配模式

大型物流企业、商贸流通企业依托产品产地优势,发展集中仓储和统一配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运输成本,创造规模效益,促进群众增收。这种模式下,物流配送具有高度的集成性,企业利用自己或第三方的物流资源为生产端及消费端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同一仓储空间内同时存放多厂家多品种的商品,按照需求开展定时定量的物流配送,满足不同的商品需求,具备满足一定区域范围内物流配送服务的能力。

二、我国城乡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城乡物流配送虽然在政策、资本等因素的推动下得到快速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及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农村地区配送发展缓慢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行政村数量多,地理位置分散,配送线路长,单个企业配送数量较少且企业缺乏合作,导致农村配送成本较高,农村配送网点建设缓慢,大部分物流公司、快递公司的配送网络只覆盖到县级地区,乡镇仅有个别物流或快递网点,村组则几乎没有,导致乡镇居民和村民收发快递要去县里或者镇上,上门服务在农村还很难实现。

(二)市场主体资源共享程度低

城乡配送涉及货运个体、配送企业、商贸企业、专业市场等诸多市场主体,在发展过程中已形成固有的运作习惯及盈利模式,参与城乡配送时缺乏合作意识,资源共享程度较低,如邮政系统遍布全省城乡的便民服务站尚没有充分实现与其他企业的共享共用。开展企业之间协同运作,进行网点和信息资源的共享共用有利于降低各参与方的经营成本,但运作起来困难重重。企业往往担心经营泄密、客户流失等竞争因素不愿意合作,缺乏行业龙头或骨干企业来进行组织和带动,理顺各参与方的关系、兼顾各方利益、进行利益架构重塑难度较大。

(三)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高

与城乡配送发展相匹配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度缺失,标准化的基础支撑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设施、设备、作业、服务标准不统一,使上下游间或合作企业间的业务不能有效衔接,影响了供应链运行效率和企业合作热情。尽管不少地市和企业都建设了公共信息平台支撑城乡配送业务,但从全局来看,城乡配送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公共信息平台缺乏有效的产品和技术支撑,平台间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且缺乏有效的审核和监管;大数据、云计算、射频识别、GS1系统等信息技术应用较少;配送企业多为小型企业,其对仓储、运输管理系统建设重视不够,不能提供车辆实时跟踪、车货及时匹配,配送路径实时优化等信息化服务。

三、相关对策建议

(一)完善基础设施,畅通流通渠道

综合考虑地域经济、人口分布、消费能力等各种因素,按照城乡一体化思路,统一规划设置一级配送中心、二级分拨中心以及末端配送网点,合理确定各级网点建设面积,明确设备配置,统一服务规范,完善各级网点之间的道路设施,促进区域平衡发展。一级配送中心围绕城区建设,按照“数量适当、布局合理”的原则进行设置,承接省际或省内城市间干线运输与“落地配”,并与二级分拨中心进行对接;二级分拨中心围绕城区、县域建设,辐射半径最大30公里,承接城区门店、乡镇等的配送业务,并与末端配送网点进行对接;末端配送网点围绕社区、乡镇、农村建设,城区取货半径最大1000米,每个乡镇和行政村应设置一个网点,实现全省行政村网点全覆盖。

(二)推动流程再造,实现联动发展

推动物流配送流程再造,形成协调联动体制,加强沟通交流及协同运作,促进城乡配送发展。加大在城乡配送基础设施建设、配送模式创新、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推广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推动城乡配送快速发展。引导大型公共仓储企业发展仓配一体化运营;引导大型连锁企业开放资源,发展公共配送中心;引导快递企业加强合作,发展区域运营联盟;引导物流园区整合资源发展“落地配”业务;引导非连锁门店采用集采共配的方式等。

(三)强化技术升级,促进降本增效

充分发挥政策集约的最大化效益,引导企业实施技术与模式创新,加强标准和先进技术应用,提升配送服务水平。围绕城乡物流配送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平台搭建、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构建标准体系,推动设施、作业、信息、服务等标准的统一,用标准带动设施设备标准化改造与业务流程再造,增强仓储、分拣、配送等各作业环节的适配性与有效衔接,促进各级网点、各类企业业务顺畅交接与充分合作。推动信息平台间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提升城乡物流配送运作效率,降低配送成本。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网点统一
快递网点进村 村民有活儿干有钱赚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于细微之处见柔版网点的“真面目”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统一数量再比较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优化内部劳动组合 释放网点营销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