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2019-12-25

新营销 2019年12期
关键词:鄱阳湖经济区生态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商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13)

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优势

(一)地理区位条件优越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以江西省鄱阳湖为核心,以鄱阳湖城市圈为依托,以保护生态、发展经济为重要战略构想的经济特区。国家要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成为世界性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经济示范区和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先行区。

(二)自然资源丰富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给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条件。鄱阳湖是世界上最大的鸟类保护区,保护区内鸟类有300多种,近百万只,其中白鹤等珍禽50多种。鄱阳湖被称为“白鹤世界”、“珍禽王国”。鄱阳湖具有独特的温带季风气候,水量充沛,光照充足,其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利于植物生长。该区域内大量土地被充分利用,大力发展农业、畜牧业、林业。主要以豆类、薯类及谷类作为粮食生产;林业主要是以水果、茶籽油和茶叶为主。

(三)产业发展基础较好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矿产资源丰富且种类繁多。其中有大量著名的矿区:彭山锡铅锌多金属矿田、膨润土矿、九瑞铜多金属矿集区、新余铁矿田等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属矿产基地之一,其中以生产煤、铁、有色金属材料、建材非金属矿产为主。这些丰富的矿产资源为发展制造业奠定基础。

(四)旅游资源丰富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旅游资源也较丰富,为本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是集整个江西省旅游资源最多的区域,江西省许多文化遗产大多坐落于此,其中有被美誉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庐山、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鄱阳湖及被列为四大名楼之一的洞庭湖滕王阁,这些著名的名胜古迹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他们纷纷慕名前来一睹它们的风采,大大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区域可持续发展情况

(一)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江西省致力于打造鄱阳湖地区,对于鄱阳湖地区的经济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先后实施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颇有成效,如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山江湖开发治理工程,这对于拉动经济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鄱阳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 748亿元,与上一年相比涨幅为25.3%;工业总产值达到2 35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 372.6元,同比均有所增长。非农村人口占比有明显增加,城镇化进程加快,经济实力越来越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趋于合理。由下图可大致测算出,鄱阳湖地区在2011年至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幅为25%左右,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经济实力增强,拉动产业优化升级,产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2012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10.01、57.37、31.8,至2016年调整为7.89、59.45及33.04,在这5年间,第一产业比重有所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有所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有所增加。由数据可看出第二产业在三大产业中增幅较大,工业比重占国内生产总值较大,可见工业成为拉动鄱阳湖地区经济增长的领头羊。在发展过程中,鄱阳湖地区已完全确立了“二三一”的生产格局。

(二)社会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体系较完善:随着经济发展,江西省加大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对于鄱阳湖地区低收入人群、弱势群体、下岗工人的保障加强,着力解决群众呼声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2015年,鄱阳湖地区享受社会保障人口为2 547.05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92%。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资金投入增加。教育是民生之基,大力发展教育可以提升一个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国家注入新鲜血液。江西省注重教育的经济作用,加大力度发展鄱阳湖地区教育事业,投入教育的资金增加,各地遍设高等院校。

卫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医用设备健全,医护人员队伍不断扩大。

(三)生态发展现状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水量、生物资源较丰富。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如人口、社会经济、资源,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自我恢复功能逐渐减弱,从而导致一系列的生态问题:

1.水土流失加重

江南地区是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重的区域,其中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土流失情况较为严峻。水土流失导致大量泥沙流入江河湖库,这使得全省各大江河湖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淤积现象。

2.水质污染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湖区地表径流的面源受到污染。工业废水大量排入湖体,使得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质受到严重污染。局部水域污染严重使得大量鱼类资源濒临灭绝,生物多样性减少。

3.旱涝灾害频发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中纬度,属于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大且年际差异大。由于该区域人口总数较大,加之迁入人数增多,导致环境承载力减弱。人类不合理的耕作方式使得植被受到破坏,鄱阳湖湖泊面积减少,蓄洪能力降低,从而导致该区域旱涝灾害频发。1949年至2016年有42年发生洪涝灾害,特大水灾十年发生一次。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可行性建议

(一)大力发展经济,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提供物质基础

1.加大资金投入 提高经济实力

任何一个地区发展都离不开资金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更应该拥有雄厚的物质基础,这是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强弱主要有三个指标:就业水平、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物价。

江西省要打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就应大力发展经济,加大对鄱阳湖地区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其经济实力,大力发展鄱阳湖地区特色产业,提高自身整体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然而,区域内各县市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是制约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南昌、九江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主要城市,其经济实力远远高于吉安、宜春等其他县市。因此,应该发挥主要城区的辐射作用,拓宽经济腹地,构建中心城区与其他经济实力较差的其他城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此外,鄱阳湖地区还应拓宽就业渠道,使更多的劳动人口参与到工作中来。以此来促进区域内经济整体协调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从现代化的一般规律来看,迫切需要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基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使得该地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固守传统的耕作模式是无法推动经济增长的,因此发展农业应与时代共同进步,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减少过多投入,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2)加大第二产业建设力度。鄱阳湖地区已形成由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生产格局,工业为拉动鄱阳湖地区经济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应稳定第二产业,发展工业园区,同时还应借鉴引进国外先进经验,促进工业设备转型升级。

(二)保护环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控制人口增速 提倡合理生活方式

由于经济快速增长,工厂林立,就业岗位增加,使大量劳动人口迁入鄱阳湖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密度增大,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承载力减弱。同时当地居民浪费水资源、制造大量垃圾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阻碍了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因此,针对于鄱阳湖地区现状,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适当降低当地人口出生率。同时,要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及综合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节约水资源。

2.切实做好林地、水域的保护工作

(1)区域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制约因素是林地面积大幅度减少,林地结构不合理性逐渐明显。针对此种现象,应加大鄱阳湖地区林地的保护,不仅仅是对土地面积的保护,也应做到对于土地质量保护,减少水土流失。

(2)根据收集的资料可看出,鄱阳湖地区经济林及阔叶林在总林地资源的比重较少,因此应做好草地的保护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

(3)大力保护水资源。由于城镇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使得该区域水资源需求量较大,而由于居民大量浪费水资源等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加之工业产生的废水废渣增多,导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域受到严重污染,水体中危害人体物质超标,这已经威胁当地居民的生活。因此,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加大力度保护水域资源,停止不合理的水域开发活动,与此同时,也要增强居民环境保护意识。

(三)加强社会建设工作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使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的基础。一方面,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周林地较多,蚊虫较多,该区域的血吸虫病较严重,因此应该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该地低收入人口、下岗工人较密集,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当地居民最基本的生活,着力解决其看病养老问题,提升其幸福指数,这有利于营造和谐氛围,促进该地区可持续发展。

2.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资金投入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是提升人口素质的关键。一个国家的强弱很大程度取决于教育事业的兴衰。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就应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通过教育提升当地居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水平,为该区域的发展提供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鄱阳湖经济区生态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生态养生”娱晚年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鄱阳湖好风光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浅析太平军鄱阳湖大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