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忧良方

2019-12-24陈小凡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生气负面爸爸妈妈

陈小凡

请不要低估0-4岁幼儿的情感能力,8-18个月是分离焦虑的爆发期,具体表现在幼儿无法承受与主要看护人,尤其是母亲的短暂分离。2岁左右,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幼儿的情感与情绪变得复杂多变,会出现忌妒、害羞等能表现出自我意识的情感。

我们应该尊重、接纳他们的负面的情绪。家长可以通过亲子共读合适的绘本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各类情感,纾解负面情绪。通过阅读直观的图画故事,儿童会认同书中人物的境遇,联想到自己相同的经历,使其负面情绪得到发泄,在绘本的引导下,获得正面的引导,走出困境。

笔者将针对幼儿的分离焦虑、入园焦虑、逝去之痛以及生气之怒这几种情绪特点,分类推荐适应的绘本。

一、分离焦虑

一岁半以后,孩子们进入了分离焦虑的高峰期,这种紧张的情绪反应会持续到孩子逐渐学会适应幼儿园生活为止。部分孩子的分离焦虑持续的时间甚至更长。

《我妈妈上班去了》(英)凯斯·格雷文,大卫·米尔格姆/图

几乎所有处于看护人分离焦虑期的孩子,在妈妈要去上班的时候都会情绪崩溃。书中却描述了一个小男孩在家平静的等待妈妈下班回家的故事。原来是高质量的亲子陪伴与交流让每个短暂的分离都充满愉悦的期盼。

《魔法亲亲》(美)潘恩文,(英)哈波、(美)理克图

是什么帮助小浣熊奇奇克服了离开妈妈、去陌生的环境中学习生活的恐惧呢?是浣熊妈妈的“魔法亲亲”!这个神奇又温暖的吻会一直留在奇奇的手心里。每当奇奇想妈妈的时候,将带着妈妈吻的手掌捂在脸颊上,就能够感受到妈妈浓浓的爱,便不再害怕与孤单了。

《存起来的吻》(法)米歇尔·盖伊文/图

斑马小奔就要出发去参加夏令营,独自在外过夜了。除了带上必要的行李,小奔还让爸爸妈妈把给他的吻都印在小纸条上,存放在了小铁盒里。在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小奔拿出了装满甜甜香吻的盒子,并把爸爸妈妈的吻和同样想念父母的小伙伴们一起分享。

二、入园焦虑

《幼儿园的一天》(法)瑟努斯文,(法)尔纳/图

动物幼儿园要开学啦!习性各异的小动物们和刚入园的小宝宝一样,状况百出,啼笑皆非。在老师与小伙伴的陪伴下,大家都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家长可借此向孩子幽默风趣地呈现未来的幼儿园生活,达到缓解入园焦虑的作用。

《我爱幼儿园》(法)塞尔日·布洛克文/图

故事从上学的前一晚开始说起,详细描述了最最平常的幼儿园里的一天。作者甚至毫不避讳地刻画了小朋友们哭闹着不愿爸爸妈妈离去、心不甘情不愿地走进幼儿园的场景,让小读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随后,画风笔锋渐变,作者用最大的篇幅与最丰富的画面呈现了多姿多彩的集体生活。幼儿园真是有趣极了!

《我好担心》(美)凯文·亨克斯文/图

小莉是一只爱担心的小鼠妹。这种无时无刻的担心在上幼儿园前变得更加强烈。意想不到的是,小莉在幼儿园里学会了自己解决问题,找到了喜欢的小伙伴。本书通过拟人化的描绘,生动地呈现了温馨的家庭生活与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不少小朋友还能从小鼠妹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

超人兔系列《我不要去幼儿园》(法)丝特法妮·布莱克文/图

大部分的孩子在听到要上幼儿园时的第一个反应都是——抗拒!超人兔就是这样一只不想去幼儿园的小兔子。在爸爸妈妈的百般安抚下,超人兔还是来到了幼儿园,它的幼儿园生活将会如何呢?绘者巧妙地用色彩过度隐喻了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简单明快、形象生动有趣,让小朋友爱不释手。

三、逝去之痛

生老病死是大自然不可逆转的规律。即使是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也同样和成人一样需要面对死亡、面对失去。以下几部作品能为家庭的生命教育提供些许启发性的建议。

《风到哪里去了》(美)左罗托夫文,(意)维塔绘

“风停了以后,它到哪里去了呢?”妈妈该如何回答这个看似简单却意味深长的问题呢?正如日月星辰交替、风雨云水循环、春夏秋冬变换,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周而复始、循环不息的。通过妈妈启发式的问答,作者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带来希望与期待,不为生命的逝去感到过多的悲伤。

《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美)汤米·狄波拉文/图

这是一个温馨的四世同堂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生老病死的故事。汤米与外婆和曾外婆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日子过得其乐融融。然而生老病死是人类无法回避的伤痛。外婆与曾外婆先后离世,汤米虽难过,也在爸爸妈妈的安抚下,平静地接受了亲人的离去。在平静的叙述中,小读者能感受到作者面对死亡的态度与心境。

《我的爷爷变成了幽灵》(丹麦)金·弗珀兹·艾克松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图

小奥斯本一直无法相信爷爷已经去世的事实。爷爷似乎知道了他的心思,变成了幽灵,每天夜里都来陪他,并告诉他,爷爷之所以变成幽灵,是因为忘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和他说再见。这是一个看似恐怖却温馨感人的亲情故事。小朋友不仅能体会到爷孙间浓浓的亲情,更渐渐明白人生的真谛——对于亲人的逝去,要学会坦然的面对;对于快乐的时光,要学会珍惜与珍藏。

《獾的礼物》(英)苏珊·华莱文/图

獾是大家最信赖和依靠的朋友然而,它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要离开它的朋友。它安慰大家,死亡只是让它生活到了隧道的另一头,请大家不必过多悲伤。春天来了,朋友们再一次相聚,回忆美好的过往,抚平了内心的伤痛。该书用温情的画面与诗意的文字,传递了对生命、对死亡的理解。

四、生气之怒

两岁左右,孩子进入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各种负面情绪接踵而至,“生气”就是孩子最常见的一种负面情绪。因此,引导孩子学会对情绪表达与管理,帮助孩子疏导生气这种负面情绪,对建立良好的親子关系有很大的帮助。

《菲菲生气了——非常、非常的生气》(美)莫莉·卞文/图

菲菲因为和姐姐争抢玩具失败而生气地离家出走。当菲菲面对这广阔的天地,发泄完了自己的怒气之后,意识到自己情绪是如此渺小,她感到“这个广大世界安慰了她”。作者并不鼓励孩子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反,她支持孩子通过适当的情感宣泄与释放,达到内心的平衡。

《罗伯生气了》(法)米雷耶·阿隆索文/图

罗伯因为爸爸总是批评指责他,生气地躲回了房间,却发现一肚子的怨气变成了一只红色的大怪物。大怪物开始在屋里到处捣乱,这让罗伯意识到自己失控的情绪与愤怒,开始恢复平静并收拾起凌乱不堪的屋子。作者通过对红色大怪物生动形象的描绘,刻画出了罗伯的心理变化,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鸣。

《妈妈,我真的很生气》(美)吉娜·迪塔·多纳休文,安妮·凯瑟琳·布萊克/图

疏导孩子负面情绪的方法有很多,乔希的妈妈有一个意想不到的好点子——集笑脸。每当乔希适宜地说出自己的感受,妈妈都会给他画上一个笑脸,集齐五个笑脸就能实现一个愿望。这让乔希学会了情绪控制、交流和沟通。此外,弗吉尼亚·希勒博士“写给父母的话”,对帮助家长理解孩子的情绪、引导孩子恰当表达情绪给予了指导与建议。

《生气的亚瑟》(英)奥拉姆文,(日)北村悟/图

生气的亚瑟让电闪雷鸣、让台风呼啸、让海水泛滥、让宇宙大爆炸……在成人眼中,这一切有点小题大做了,但是孩子读起来却津津有味。夸张的情节、极富张力的画面,将这种对孩子而言难以言喻和掌控的情绪表达得恰到好处。当愤怒伴随着其他复杂的情感被彻底地爆发和宣泄之后,孤独的亚瑟坐在火星的碎片上愣了神:“我为什么这么生气?”所有的狂躁在这一刻都归于平静了。

《亚历山大和倒霉、烦人、一点都不好、糟糕透顶的一天》(美)朱迪思·维奥斯特文,(美)雷·克鲁兹/图

今天是亚历山大最倒霉烦人的一天,似乎一切都在和他作对。但妈妈的一句话点醒了亚历山大“有时候,日子就是这样。”作者透过妈妈的陈述告诉小主人公与小朋友,生活总会出现烦恼与失意,我们需要拥有平和心态。全书采用黑白线条勾画,文字虽带着深深的怨气,却不失诙谐风趣,唤起孩子对相似经历的共鸣。

总而言之,阅读绘本是一种双向的情感认同。一方面,儿童将个人情感投射到书中的角色与情境上;另一方面,绘本中相似的情感体验与境遇,让儿童的情感与情绪得到了接纳与尊重。希望绘本能成为快乐心灵的守护者。

猜你喜欢

生气负面爸爸妈妈
面对爸爸妈妈的期待
生气了怎么办?
生气了怎么办?
我想让爸爸妈妈吵架
远离负面情绪
我和爸爸妈妈比童年
正面的人和负面的人
我的爸爸妈妈
生气汤
论负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