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交际礼仪的发展以及现状梳理

2019-12-24江明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江明

摘要: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礼仪”的产生,则是一个文明高度发展的最好见证。我们自豪于世代浸润在优秀的传统中国文化之中,而随着与世界联系的日益紧密,我们的礼仪也与时俱进地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交际礼仪;中国礼仪;礼仪文化

一、中国交际礼仪起源和发展

在不曾间断过的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灿烂的文化滋养了这片土地,而中国是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有着高尚的道德准则、优秀的传统美德和完整的礼仪规范。中国古代礼仪的多而杂,从生老病死到婚丧嫁娶,都有着不计其数的规定。《礼记·曲礼上》写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辩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官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往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搏节退让以明礼。”这段话非常清楚地表明,在古代的中国,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礼仪”的加持,严格的礼仪制度让“‘非礼不能行事”这样的文化传统,深深地烙印在了中华文化的胸膛之上。

交际礼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礼节,我们从问候和致意两个方面,来探讨从古至今这类礼仪的发展和变化。

跪拜應该是中国古代最常见的交际礼仪,是社会地位较低的人和晚辈对社会地位较高和长辈所行使的礼节。事实上,“下跪”这种姿势,在最开始并不起区分身份的作用,它一开始只是一种坐姿。而“拜”就是因“跪”产生的礼仪,古时候的人们免不了有恭送客人或者感谢客人的时候,因此就出现了“拜”。后来凳子、椅子、高座等坐具被发明,“坐”和“跪”的含义逐渐被分开,跪拜才被赋予了新的定义。跪拜凸显了社会身份的高低和地位的尊卑,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和社会与道德规范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然而,在随着西方坚船利炮而到来的中国近代史中,一系列被迫进行的中西文化交流让中国的传统礼仪和西方的礼仪激烈地碰撞,反映出了封建等级制度与近代文明的激烈冲突。“跪拜”礼仪的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与交融中逐渐消亡。西方的以鞠躬握手所代表的交际礼仪成为各种交际场合的通行礼仪。

今天,西式的握手和鞠躬礼仪在各种的场合被广泛地使用。我们中国人普遍接受和适应这种交际礼仪,主要有下面三个原因。一是这两种礼仪都采用了相对平等的致意方式,既合乎中华传统文化所提倡的“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思想,也符合现代人们提倡的“人人平等”的理念;二是式鞠躬握手的动作也更为简单易做,便于把握;三是中华文化深受儒学影响,对于鞠躬等礼仪较为熟悉,所以接受起来也比较容易。

但是,由于中华民族固有的社会风俗、文化氛围等原因,在西方流行的拥抱、贴面、吻手等礼仪,在中国则行不通,中国人很难接受这样不分性别、年龄、不分场合的身体接触过于密切的交际礼仪,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制约。

二、中国交际礼仪的现状

在当代交际中,中国人的习惯的交际礼仪大多都已国际通用规则无异,我们来梳理一下。

(一)个人礼仪

好的仪容不仅能体现出一个人立体饱满的精神面貌和对生活乐观积极的态度,还能让别人愿意和这个人进行交际。好的仪容卫生,能够让人觉得这个人端庄稳重,不仅体现了自身的自爱自尊,也是对人的一种尊重和礼貌。作为女士,首先要让自己的脸部干净,其次要注意必须头发整洁,还要注意穿着要简单大方。而男士由于生理因素的原因,身体毛发较为旺盛,需要注意刮胡子、修鬓角和剪鼻毛。在日常的交际场合中,穿着应以简单朴素为主,不能穿着怪异,身上也不能散发异味,而女士不宜穿着过于暴露。男士则不宜穿着紧身的衣服,不宜留过长的头发、胡子和指甲。而在保证得体的前提下,女士可以适当地化妆和戴首饰、喷香水,男士则可以戴手表、打领带等。

而要有好的仪态,要注意以下几点。仪容虽然需要修饰,但是不能不伦不类,简单朴素最好,同时优雅端庄的神情谈吐会给人美的感受,易于使与他人建立起信任的关系。平时的走姿、坐姿、站姿,都要尽力做到优雅,面部保持自然从容,目光温顺平和,嘴角略带微笑,让人感到真诚可信、和蔼,给人以舒服和阳光的感觉。

(二)个人层面的交际礼仪

人与人见面相处时,介绍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关,是社交活动中的第一个环节,是人与人相识的最基本形式。它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扩大朋友圈认识新朋友,还可以消除误会。要想认识别人又能让别人记住自己,就要注意自我介绍的方式和技巧。

在做自我介绍时尽量在短时间内完成,不要时间过长,内容过多,要做到言简意赅,态度一定要自然友善。另外,也要注意一下场合,把握好分寸。同时,在介绍时介绍人一定要严肃认真,做到内容与表情都要自然得体,保持自信的仪容,切忌忸怩作态。而在语气方面要自然,语速要恰当,语音要清楚。

当我们和朋友家人外出会遇到不认识的人时,就需要介绍别人。首先一定要征求被介绍人的意见,不能突兀。首先要注意被介绍的双方各自的身份特征和地位辈分的高低,应当先向身份高者介绍身份低者,先向年长者介绍年龄较低者,先向主人介绍客人,先向女士介绍男士。介绍时的称呼也要合理,待介绍人介绍完毕后,被介绍双方应微笑点头示意或握手致意。而作为被介绍者,一定不能显得拘谨,应当表现出热情,正视对方,一般情况下双方都应该站起来,显示礼貌。

当聚会或者活动结束时,道别的礼仪也是一门艺术。作为主人,一般都应先真诚地挽留,但是不应该过度地挽留。在友人离开时,一定要热情相送,并在其消失在视野以外后再返回。而作为客人,道别时应说明离开的理由,并且向主人的款待表示感谢,离开时带好自己的物品,在主人相送时及时提醒其返回。

(三)涉外交际礼仪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必须遵守一定的社会规则,而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让各国的文化不断交融,礼仪的文化也不断地发展,国际礼仪也在各国在复杂和长期的交往中慢慢形成了。不少常见的礼仪都被列为国际礼仪而被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国际交往的场合中,一个人的举止言行不仅仅代表个人,也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形象,而恰当得体的行为,对于提升和传播自己国家的形象也有着积极正面的作用。

在参与涉外交际活动时,应时刻意识到在外国人眼里,自己是国家的代表,要不卑不亢,行为举止应当端庄得体。在外国人面前,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表现得狂妄自大。维护好个人形象、热情适度、求同存异等等,都是国际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

下面是几个常见的国际间交往礼仪。

第一,女士优先。这是国际礼仪中很重要的原则。这个礼仪要求在一切社交场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应该尊重妇女、照顾妇女、帮助妇女和保护妇女,并且尽心尽力地为妇女排忧解难,以此来显示男子气质与绅士风度。第二,入乡随俗。出国或在国内接触外国人,都要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与礼节,来尽量避免观念的冲突,为有效的交流扫除障碍。第三,尊重隐私。在国际交往中,尊重隐私也是重要的原则之一,不能侵犯属于个人的空间,在交谈中要回避涉及个人隐私的话题,例如不能询问年龄、收入和住址等信息。第四,不卑不亢。要做到不卑不亢,就要有为国家和民族争气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既不能过于谦虚,也不能说大话、虚张声势,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交往双方的人格平等,让交流顺利进行下去。

总之,作为世界公认的“礼仪之邦”,中国的礼仪文化博大精深,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也让中国传统的礼仪也发生了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这样的变化可以让我们能更好地融入世界,从而影响世界,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伟杰.试论中国交际礼仪的起源和发展[J].吉林师范学院学报,1993(03).

[2]王晓梅.不可不知的1000个礼仪常识[M].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