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诗经》婚恋诗看周代婚姻礼俗

2019-12-24梁英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诗经

梁英

摘要:众所周知,《诗经》为我国诗歌的主要源头,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为我国诗歌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根据《诗经》的内容来看,对当时的时代环境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周代的社会风貌以及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本文主要通过对《诗经》当中的婚恋诗进行解读,深入了解了周代婚礼习俗。希望能对我国周代婚姻礼俗的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关键词:婚恋诗;周代;婚姻礼俗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我们可知,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当时的阶级关系、政治制度、伦理道德与文学作品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周代处于我国文学发展的初期,文学作品的创作意识与艺术虚构都较为简单,绝大多数情况只是对内心感悟以及生活状态的抒发。因此在《诗经》这部文学作品当中,或多或少的反映了周代婚姻礼俗,因此,本文通过《诗经》的婚恋诗来研究周代婚姻礼俗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诗经》婚恋诗中对周代婚姻礼制的接受情况

根据《诗经》的内容来看,周代诸多婚姻礼俗都在《诗经》中有所体现,例如,《豳风·伐柯》当中有这样一句诗:“取妻如何?匪媒不得”,这句诗反映了周代婚姻礼俗中以媒为聘、不自娶妻的礼俗。而在《礼记·曲礼》中说:“礼不下庶人”,这句话的主要内容体现了周代的婚姻礼俗没有礼法束缚那么严苛,这与周代这一时期的发展有关,周代从历史进程的角度来看,去古不远,因此多少还会受到原始遗俗的影响,整体社会民风呈现出大胆、开发的特点[1]。此外在《礼记·曲礼》中还有这样一句话:“君子行礼、不求变俗”,指代的是婚姻礼俗应该因人制宜、因地制宜,不能强行去改变婚姻礼俗,这句诗歌说明了当时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婚姻礼俗的合理性。总而言之,在《诗经》中的婚恋诗中,不仅表现了对当时社会礼制的接受,还表现了应该对当时的婚姻礼俗有所突破。

贵族秉承礼制,六礼皆备,针对于周代婚姻礼俗而言,无论是制度还是礼法都是贵族阶层进行制定的,因此贵族阶层也是婚姻礼俗的重视拥戴者。从具有婚礼礼俗开展,男女之间的婚姻自由便开始受到一定的约束,不过在周代这种变化并不具备普遍性质,整个社会呈现出不平衡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与地域有关,也可能有民族有关,或许还会与周代阶层有关,越是上流社会的贵族阶层,婚姻礼俗的防隔越是严格,这一现象主要是为了防止出现血族媾和现象,以便能够促使宗法制度有效落实。由此可知,在周代,越是上层贵族阶层的婚姻,越是严格按照礼制规定进行,在《诗经》当中,我们便能从中看到诸多反应上层贵族阶级的诗篇。这里从周代婚姻礼俗的完备隆重方面以及礼制束缚方面详细展开论述。

(一)婚姻礼俗的完备隆重

在周代,当时最完成的婚姻程式为六礼,但是在史书记载当中,很少能够将完整的六礼展现,在《诗经》当中描述较多的为亲迎之礼,诸多诗句对周代上流社会贵族阶层的亲迎之礼进行了详细的描写。例如在《召南·何彼秾矣》当中,主要描写了周代齐侯女儿出嫁的风光场景,其中涉及到婚嫁礼服的华美、车辆的繁多,充分展现了周代亲迎之礼的奢侈华丽。在《卫风·硕人》当中有这样一句话:“庶姜孽孽,庶士有朅”,都是描写贵族阶层亲迎之礼的浩大声势,由此可见当时亲迎队伍的雄壮、车队之隆盛[2]。从诗歌侧面来看,亲迎之礼也是贵族阶层对自身权势地位的炫耀,也展现了贵族阶层对六礼的重视程度。总的来说,在周代,礼制婚姻在上流社会贵族阶层当中是较为普及的。

(二)恋爱结合的礼制束缚

在周代婚恋结合方面,上流社会中的贵族阶层远远不如民间的婚恋自由,多数情况下会受到当时社会礼制的约束。例如在《诗经》中的《王风·大车》便描述了一位大胆的女子,想要心爱的人私奔。其中有两句诗歌为“大车槛槛,毳衣如菼”,“大车哼哼,毳衣如璊”,特别强调了对方坐着打车并且身穿毳衣。此外,在《诗毛氏传疏》还有这样一句诗:“大车,大夫之车。”由此可见,乘大车者定是一位具有社会地位的男子,但是通过整篇文章来看,这名男子因为名誉、身份等因素的影响,下不了与女子比翼双飞的决心,由一句“岂不尔思?畏子不敢。”便能够看出,在这段恋情当中,女子相较于男子而言具有更为坚定的态度。但是在文章的最后一篇中,男子与女子共同说了一句“榖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由此可见,男子与女子因为外界的压力,只能让他们期待死亡之后能够同穴。如果在这篇文章中,女子的身份为平民,那么两人之间的阻力极有可能为两个阶级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在周代的社会文化背景下,是不会被人们所接受的。这样具有悲烈性质的诗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在周代,男女之间的婚恋结合并非是随性的,而是受到一定礼法限制的。此诗篇全程以女子的口吻唱出,由此可以感受到两名主人公的内心单纯、行为大胆、感情真挚[3]。

二、《诗经》婚恋诗中对周代婚姻状态的反应

在《诗经》当中,折射出了周代各阶级男女的爱情生活,不仅有两者相恋之间的甜蜜,还有新婚的喜悦以及离婚的悲伤等各种婚姻状态,展现出了在周代婚姻生活中,既会受到礼法的约束有保留了部分自然的天真。

(一)两情相悦的约会诗

在《毛诗序》中的《邶风·静女》中有这样一句诗:“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此诗以男子的口吻,具体描述了有关男女之间幽会的场景。在幽会过程中,女子看到男子到来之后故意躲起来让男子着急,反映出了情侣约会之间的美好与亲昵。此外,在《诗经》当中對于投赠主题的表现较为丰富,例如在《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据。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攻。”整篇文章都是用投赠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男女之间互通爱意,虽然文章中含有不少夸饰词语,但是表现了两情相悦之间的美好[4]。

(二)求而不得的单恋诗

在《诗经》的开篇《周南·关雎》中,便主要描写了一位男子求而不得的痛苦,这位青年热恋一味采荇菜的女子,但是只能通过想象与自己喜爱的女子亲近、结婚。此外在《周南·汉广》中,也详细描写了一位男子爱上了一位出游的女子,对女子一见钟情,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用汉水来表达了男子与女子之间就像是汉水的广阔一样,说明了男子求而不得的心理,流露出了淡淡的忧伤。

(三)情人苦涩的思念诗

在西周时代直到春秋,礼教对人们的禁锢还不甚明显,但是诸多女性仍旧保留了婚恋自由的观念,因此在《诗经》当中,诸多思恋的诗歌都是由女性发出的,并且在诗歌当中言语表达十分大胆。例如,在《郑风·子衿》当中有这样一句话:“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纵我不往,子宁不来?”表达了女子在想念心上人的过程中,对于心上人杳无音讯的一声怨叹,女子日复一日的在城门上独自徘徊,最后在发出了一声“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感叹,表达了女子思念心上人的浓郁之情。

三、结语

综上所述,《诗经》身为我国诗歌的主要源流,为后代诗歌的创作提供了诸多创作方法与写作题材,从《诗经》当中我们便可以看出,周代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相关婚姻礼俗,展现了几百年前人们的生活状态的同时,《诗经》本身还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在周代,婚姻礼俗对于上代社会贵族阶级的约束较高,但是对于平民的约束并不严重,这主要与贵族阶级防止血族媾和现象有关。

参考文献:

[1]陆跃升.试论《诗经》婚恋诗中的婚姻观[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1(5):121-122.

[2]张艳存,刘常飞.论《诗经》婚恋诗中的植物意象[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8(3):50-51.

[3]冯源.《诗经》所见河洛地域婚恋诗的情感特征及文化内涵[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3):75-81.

[4]刘颖.论《诗经》之婚恋诗所表现的周代婚恋习俗及婚制[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49-50.

猜你喜欢

诗经
Black phosphorus junctions and their electrical and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
El oficio del lector
《诗经》里提到的食物总是很好吃
品读诗经
诗经
现代诗经
现代诗经
诗经说鸟
《花·诗经》:寸心容得许多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