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地上的童心与童趣

2019-12-24胡荻

北方文学 2019年35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宁夏发展

胡荻

摘要:以往对于宁夏作家的文学创作研究,多集中于对苦难的抒写、对各民族人民生活日常的描写、对民俗农事的刻画等,儿童文学一直是宁夏作家创作中容易被忽略的一部分。但在宁夏作家群中,却有许多作家将叙述的视角放在儿童身上,比如郭文斌作品中经常以五月、六月这两个儿童视角进行叙述;马金莲在小说《一个人的地老天荒》中塑造出的苟小莲等青少年形象。近年来,宁夏作家创作出的儿童文学作品越来越受到文学界的关注。宁夏儿童文学作家赵华,作品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图书奖”等奖项,深受广大小读者的喜爱。马金莲也出版《数星星的孩子》,成为本土儿童文学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宁夏;儿童文学;发展

提到宁夏文学,想到的更多的是苦难生活的描写与刻画,这与西海固人民的生活图景密不可分。但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宁夏文学却有着自己的一块儿安适的栖息地,让我们感受到宁静和美好,这就是宁夏作家对于儿童文学的书写。这些作家在儿童文学的创作过程中,不仅关注着儿童的心理成长,还将儿童文学进行本土化重塑,让我们看到了宁夏文学不一样的一面。宁夏儿童文学的发展,也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默默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一、纯真的儿童视角

从张承志开始,在叙述宁夏文学时,苦难的生存悲剧就是西海固人民生活的普遍图景。他们与贫穷和干旱做着斗争,却又坚强不屈。后期的石舒清、火会亮等作家,也将写作的对象定格在承受苦难的群体中,我们看到了压抑,也看到了顽强。但在众多寧夏作家中,郭文斌的文字却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他始终在“努力寻求故乡人物坚韧明慧的乐观精神,没有彻底的悲剧性”,这样的感受源于他在写作时加入的童心、童趣和单纯的儿童视角。

在《吉祥如意》中,郭文斌塑造了“五月”“六月”两个儿童形象。“五月是被香醒来的。娘一把揭过捂在炕角瓦盆上的草锅盖,一股香气就向五月的鼻子里钻去。五月就醒了。”在成年人的世界中,无法像孩童一样去体会到“香”所带来的感官上的刺激,而儿童却不一样,他们的世界纯粹、干净,更容易接受和理解世界馈赠给他们的直接经验。故事围绕这“五月”“六月”姐弟俩过端午的故事,从儿童视角看世界,就连遇到蛇仿佛也多了一丝纯真,“五月用一个揽的动作表达了她的夸奖。六月就感到了一种童男童女的自豪和美好,也感到了一种不是童男童女的遗憾。”这样的单纯又略带懵懂的举动,在成人的世界里是很难存在的。

郭文斌的儿童视角还体现在他对于传统节日的描写上,《吉祥如意》围绕着姐弟俩在过端午节,而另一篇小说《大年》则是以兄弟俩“明明”“亮亮”对于过年的渴望展开描写。一个简单的你追我赶游戏,在兄弟俩的世界里都变得格外美好。这种对于传统节日的渴望和仔细品味,随着每个人的成长渐行渐远。但从儿童视角,却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和好。

二、真实的儿童生活

在女作家马金莲笔下,儿童、妇女、老人是她最善于描写的对象。在她身上仿佛能看到萧红的影子,她们都是在抒写着社会的弱势群体,渴望通过对于弱势群体的描写,让人们感受到女性作家内心的细腻和温情。

在小说《父亲的雪》中,“我”本是一个不理解继父的女儿,“他走在我前面。从一开始,这个人就走在我的前面。我们一直无声地走着。从出门到雪落了半乍厚,我们一直没有开口说话。”在女儿的眼中,继父是让她和母亲分开的导火索,经历了饥饿和贫穷,她对家和温暖更加渴望,然而在一个少女心中,这样的渴望由于寄人篱下的生活,让她不敢说出,只能压抑在心里。她心里的对母亲的“恨”和不理解,在马金莲细腻的描写下是“我一直强自忍着不肯说出的辛酸,在心底藏了多少年啊。其实随着岁月流逝年岁增长,我对母亲渐渐愤恨不起来了,我慢慢明白了母亲的用心和在那样的环境下所做的抉择。”随着继父的去世,“我”的心里产生了变化,也终于从内心真正接纳了他。这种青少年矛盾又复杂的心理,被马金莲刻画地生动而又细腻。

在《一个人的地老天荒》中,花季少女苟晓莲对于继母的恨意,并没有将这样的情绪进行美化,而对于爱情的追求,也没有文学作品中惯用的放大或夸张,而是细水长流、将少女的羞涩和忐忑,同时又渴望爱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儿童的世界是纯真的,不像成人一样善于掩饰和压抑。这样的描写是真实的,更贴近儿童的发展心理。

三、多彩的想象世界

在宁夏作家中,还有一个“另类”的存在——科幻作家赵华。他的出现,填补了宁夏儿童文学的另一个缺口——科幻题材。在《疯狂外星人》中,赵华把他的故事环境设定在了贺兰山中,同样出现的还有极具地域特征的沙漠,让我们看到了科幻小说与宁夏风貌的结合,新颖又富有地域色彩。

在赵华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科幻是他描写的主题,“科幻”与“童话”“魔幻”有着很大区别,随着科技进步,科幻是有可能转变为现实的,而“魔幻”和“童话”则更富有想象力。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中,需要接触不同题材,丰富他们的阅读。

作家的创作离不开他的真实生活,但赵华的创作却是充满想象力的,在《南纬十六点三度》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秘鲁少年在生活边缘挣扎。《开元通宝》中又将故事的背景放在20世纪的美国,这样没有切身经历的文学创作,却并没有让我们感到空洞和突兀,这正是借助于赵华丰富的想象力和构架能力。

在我们研究宁夏儿童文学时,不同作家的创作为我们展示了儿童文学发展的多元化。郭文斌透过儿童视角,从儿童对于传统节日最真挚的渴望,让我们在内心感到平静的同时,反思传统文化的缺失。马金莲用她独特的细腻刻画,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又一个身处青春期的少年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没有伪善,恨也是纯粹的恨。赵华作为宁夏儿童文学的领军人物,更让我们看到了宁夏儿童文学发展的潜力是无限的,我们不仅有真实的叙述,还有从“生活”到“故事”的双重虚构。宁夏儿童文学在本土作家的创作中,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就像这片土地一样,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李学斌.一个人,一片天——赵华儿童文学创作及其意义[OL].中国作家网,2012,12.

[2]张存霞.宁夏儿童文学创作及走向踪伦[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9(5).

[3]张明华,王华.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创作中哲理性问题的思考——兼谈几点教学体会及方法[J].语文学刊,2010(11).

[4]马晓雁.论郭文斌乡土小说中童性色彩的建构[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1(4).

[5]李兴阳.安详的民俗人生与成长中的天问——郭文斌新世纪乡土小说论[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8(04).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宁夏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宁夏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宁夏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