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流动背景下农村“二女户”的养老模式探究

2019-12-24宋小妮宋倩男

青年时代 2019年32期
关键词:养老问题居家养老

宋小妮 宋倩男

摘 要:城乡二元体制下,农村养老负担沉重,“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观念浓厚,女儿养老面临压力,而在当前的人口流动大背景下,农村“二女户”养老问题更加突出。本文从安徽省S村的“二女户”家庭养老现状出发,发掘在人口流动背景下农村“二女户”的养老问题,倡导农村“二女户”推行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委会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关键词:“二女户”;养老问题;居家养老;女儿养老

一、问题提出

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依然极具性别偏好色彩,在大部分的农村,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尚未健全,传统解决“二女户”养老问题的方式是招赘,通过嫁娶婚姻的儿子承担养老责任。但是随着社会进步,男女平等观念的普及,女儿正在承担越来越多的赡养责任,在缓解农村养老压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杨国财和杨金栋认为,在当代社会养老难的大背景下,女儿婚姻半径的扩大增加女儿养老的难度。此外,传统从夫居的方式造成女儿无暇照顾自己的亲生父母,而且还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摩擦衍生出许多婆媳

矛盾。

当前,农村无论是招赘养老还是女儿养老在人口流动背景下的确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都未聚焦到农村“二女户”这一特殊群体,也未深入探究适合当前农村“二女户”的养老模式。

二、农村“二女户”养老问题

目前,安徽省S村4个“二女户”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招赘的“一招一嫁型”,即一个女儿外嫁一个女儿招婿养老;另一种是“二嫁型”,即两个女儿外嫁。

(一)“一招一嫁型”二女户的养老问题

1.經济支持有限

“一招一嫁”型老人生活来源主要来自招赘女儿组建的家庭,招赘的女婿在享有老人财产继承权的同时,也承担着要赡养老人的义务。在当前的人口流动背景下,招赘女婿也不可避免地外出务工。上门女婿外出务工多从事体力劳动,月收入在3000-5000元,每次给老人的生活费在300-500不等,但是在时间上不固定。多位老人透露,“农忙或者生病的时候会给”“大概300、500还要考虑到小孩子,多了也没有”。可以看出,老人从女婿那里获得的生活费没有特定的规则或是约定“多少生活费”或是“多久给一次”。支撑“招赘”家庭给予老人生活费的是“孝道”而不是规则,因而老人生活费的获得具有被动性,老人从“招赘”家庭获得的经济支持有限。

2.日常照顾缺失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体力和脑力灵活度下降,不可避免地体力不支及出现一些慢性病,一些生活琐事需由他人帮助。招赘女婿在乡时会主动承担起老人的饮食起居。但是在访问的2个“一招一嫁型”家庭中,都是老人独留在乡,女婿和女儿外出务工,往往只有春节才会返乡,老人的日常生活用品只能靠邻居捎带。

关于老人是否会随迁,老人则以“自己都照顾不好,去干啥”“年纪大了不能折腾了”为由在乡独居。无论老人是主动或被动的独留在乡,其结果总是缺少子女在身边陪伴,缺少子女的日常照顾。老人大部分的空闲时间就是坐在村口晒太阳聊天,缺乏其他娱乐活动。

在生活方面,当老人发生意外时,招赘家庭也不能提供最及时的照顾。

例如,王某,69岁,农忙时摔倒,邻居帮忙叫车送往医院急诊,随后在乡的侄子来医院看护,住院第二天女婿才赶过来。

可以看出,紧急意外时,老人主要先靠邻居,然后是亲戚,最后是招赘女婿。因此,招赘家庭在老人的突发事件的应对上,作用是微乎其微,老人的日常生活存在风险性。

(二)“二嫁型”家庭的养老问题

家庭是我国养老的主体,一般由家中儿子承担,“二女户”家庭中没有儿子,按照传统习俗这个责任就过渡到女儿身上,由女儿承担起老人养老的责任。通过访问发现,“二嫁型”二女户的养老责任是按照“轮流”或“平均”的原则。

1.农业生产不便

“二嫁型”老人经济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务农,两户家庭的老人的年收入分别为3000元、5000元,但是老人年纪大,体力不支,农业生产面临不便。

在S村,虽然农业机械化有所普及,但是有些农业环节必须要人力投入才能完成,且需要一个较长的周期。据访谈得知,两位女儿外出务工,农忙时返乡大概为10天左右,但是还要花费时间精力处理其他事宜。两位女儿对老人提供农业帮助按“次数”或者“年”轮流。“她们家也种地呢!”“过来帮忙两三天吧!”“能过来帮忙肯定是过来的,但忙不过来啊”这是从老人口中听到最多的回答。可以看出,在打工潮的背景下,由于返乡滞留时间有限,两位女儿轮流帮助老人进行农业生产、提供帮助的时间不足,多数农活都是老人完成的,老人从外嫁女儿家庭获得的农业支持有限。

2.缺乏归属感

“二嫁型”家庭老人表示,不是老人丧偶或者身体有重大疾病,一般都是居住在S村。如果老人丧偶或是因病生活不能自理,则到女儿家轮流居住。调查中的两个案例如下。

(孙某,丧偶)表示:“在女儿家我主要是怕女儿因为我婆媳吵架,我也知道自己烦人,要不是我自己(照)顾不好自己,我才不到别人家,虽然女儿婆子不直接说,但是感觉说话都阴阳怪气的。而且这边都不认识人,出门没地方去,除了女儿也没个说话的人。”

(王某,老伴瘫痪)表示:“我住女儿家这边,也是不认识他们这边的人,平常不咋出门,天天搁家里照顾老伴。其实女儿公婆很嫌弃,因为记得才来的时候就问啥时候能好,一直住这吗?我就是怕苦了我闺女,我老伴好了我就回家住,家里还可以和邻居聊聊天,自己家逍遥些。”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居住在女儿家的三位老人普遍觉得居住在女儿家缺乏归属感,有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老人一方面要小心拘束,担心由于自己导致女儿和婆婆关系恶化,出现婆媳问题、夫妻问题;另一方面,处在一个新的环境中,一切都不熟悉,除了女儿很少有熟人可以聊天、散步等,平常只能看电视打发时间。

三、农村“二女户”养老模式探究

农村“二女户”人口流动背景下,无论是招赘养老还是女儿养老,已不能满足当前老人的需求,传统的养老模式难以适应新的人口流动的大背景。居家养老是指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和精神慰藉等服务的一种养老形式。同时,农村家庭受传统文化观念、生活习惯的影响,居家养老一直是我国90%以上的老年群体倾向的养老方式。因此,笔者倡导农村“二女户”建立以家庭为核心、以村委会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模式。

(一)以家庭为核心

发挥家庭作为“二女户”养老责任承担人的作用,两位女儿自觉承担起老人养老的责任。一是在经济方面。“二女户”两位女儿在婚嫁前应该在村委会的见证下,签订赡养协议,划分赡养责任。按合适的比例分摊老人的居家服务费用,给予老人的生活费要按月给付,不得少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线,覆盖老人的基本生活支出。二是在日常照顾方面。购买村委会服务中心由专业社会工作者提供的家政、病时护理、健康餐等相关服务,弥补在外务工不能照顾老人的缺陷。三是在心理方面。节假日返乡看望老人,陪伴老人聊天说话;鼓励老人发挥年轻时特长,培养新的兴趣。

(二)以村委会为依托

村委会在了解“二女户”家庭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具体问题全面帮扶。一是落实农村“二女户”补贴措施,建立家庭缴费、村委会补贴模式解决“二女户”养老的资金问题。二是引进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开辟托老所、老年活动室、助餐点、老年人聊天室等社区老年服务场所,并提高服务场所服务意识。三是建立社区文化组织,建立老人会、读书会等,为老人休闲娱乐提供条件,必要时可以和老人一起参与一些文娱项目,降低老人精神上缺乏陪伴的孤独。四是通过广播、讲座、故事会、戏曲等方式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让村民明白“女儿也是养老人”,营造社会包容氛围,从而减少女儿养老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解振明.低人口增长率国家的人口现状及其分析[J].人口与计划生育,1995(5).

[2]靳小怡,李树茁.中国农村社区招赘婚姻研究——松滋县婚姻模式深访和个访分析[J].人口与经济,2003(1).

[3]韩江风.新时代农村女儿养老的困境与前景分析[J].法制与社会,2019(10).

[4]杨国才,杨金东.社会性别视角下女儿养老研究[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5]梁海燕.人口老齡化背景下的社区居家养老[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13).

[6]顾霞.探索居家养老服务新模式——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经济师,2019(8).

猜你喜欢

养老问题居家养老
浅议偏远小岛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