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青花瓷”走进大班美术课堂

2019-12-24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实验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9年12期
关键词:青花瓷青花美术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海通镇实验幼儿园 崇 珍

青花瓷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代表,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还蕴藏着极高的科技工艺价值和审美鉴赏价值。品味青花之美不仅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更是提升幼儿文化传承能力、引领幼儿走进美学大门,提高幼儿对美的鉴赏和创造能力的需要。

本文以我在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教学经验为例,解析青花瓷走进幼儿园美术课堂的必要性和有效方法。

一、“青花”与幼儿园美术教学

青花是陶瓷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从遥远的古代走来,历经岁月的考验与洗礼仍然光芒四射、经久不衰。在当下社会,青花更是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被广泛应用到了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多个领域,造就了独具特色的青花文化。

青花艺术具有独特的美术鉴赏价值,将青花艺术引入到幼儿园美术课堂之中不仅可以丰富幼儿园美术教学内容,以淡雅素洁的青花熏陶幼儿的审美情操,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让幼儿在对传统工艺的欣赏和学习中感悟中华美术的独特艺术特点和艺术魅力,在幼儿心中埋下独具中国特色的艺术种子,让幼儿在对中国民间美术的学习和鉴赏中感受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

幼儿阶段是一个人探知世界的初级阶段,幼儿虽然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但却经常会因为受到自身单薄的知识经验和低级思维能力的限制,而不知道如何欣赏。

将“青花”文化引入幼儿园美术课堂既是容易的也是困难的,说容易是因为青花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很容易被幼儿所接受,说困难是因为要想让幼儿学会欣赏“青花”艺术就必须对幼儿的青花鉴赏活动进行持续、系统而有效的指导。

二、如何让幼儿走进“青花”、创作“青花”

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将“青花”艺术引入美术课堂呢?下面我将以在幼儿园大班中的“青花”教学实践为例从四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阐述。

㈠装饰活动区角,吸引幼儿兴趣

人是情感动物,一切行为活动都是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的。人在幼儿阶段自我控制能力和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更容易受到情感的影响和驱动。所以我们要想在教育教学中提高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就要从兴趣激发入手,将幼儿知识教学过程转变成幼儿个人内心需求满足的过程,发挥情感对儿童个人行为的驱动作用。因此我们要想将“青花”艺术引入美术课堂,首先要采取有效措施,让幼儿对“青花”产生兴趣。

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我和班级其他老师一起利用青花元素布置了美术区角——张贴包含青花元素的服装、器皿、生活用品图片,并购买笔筒、花瓶等常见物品,营造了一个以蓝白色调为主的淡雅学习环境。

图1.老师们周末加班创设环境——“青花雅韵”

图2.青花美术角

班级内突如其来的变化,给幼儿们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反差,勾起了幼儿们的好奇心,很快就有不少幼儿走进美术区角,左摸摸、右看看。

“老师,这是什么呀?”

“老师,新主题好漂亮!”

“老师,这个是怎么弄的?”

……

陈雷要求,各级防汛抗旱指挥部要认真贯彻落实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的重要批示精神,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把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进一步做好防汛抗洪各项工作。一要加强应急值守,及时预报预警;二要加强会商研判,超前安排部署;三要加强科学调度,充分发挥防洪工程减灾效益;四要加强巡查抢护,提高应急处置能力;五要切实做好山洪、城市防洪等防洪薄弱环节的防御工作;六要加强对防汛抗洪的指导和支持;七要抓紧做好北方地区防大汛、抗大洪的各项准备;八要切实加强对防汛抗洪救灾的组织领导。

幼儿们七嘴八舌地问道。看着孩子们眼睛里闪烁的光芒,我知道“青花”教学可以开始了。

㈡鉴赏青花之美,发现青花特色

对美的创作需要从对美的鉴赏开始,只有通过美的鉴赏才能准确掌握美的创作奥秘和法门。大班幼儿已经结束了无意识的涂鸦时代,开始有意识地对周围的事物进行发现和探索,这为“青花”鉴赏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生理和思想基础。故在引起幼儿对青花瓷的兴趣之后,我们在班级内组织了“青花之美”主题鉴赏活动。

首先,我利用多媒体电子教学设备播放了周杰伦的代表歌曲《青花瓷》以及历代青花瓷作品图片,然后我对幼儿们说:“之前大家一直在问我是用什么装饰出了这么美丽的美术角,我没有告诉大家,不知道现在大家有没有猜出来呢?”

“我知道了,是青花瓷。”一个幼儿兴奋的答道。“我在鉴宝节目中看到过一个花瓶,妈妈说很贵的。”随即他又解释道。

“哇,你的知识好渊博呀,没错,它们确实是青花瓷,不过青花瓷可不只是一个花瓶,而是有青花图案的瓷器,造型很丰富的呦。”我一边说一边利用多媒体播放青花瓷作品图片,让幼儿见识了五花八门的青花瓷作品,进一步强化了幼儿对青花瓷的探究兴趣。

接着我将这些器皿图片的局部放大,引导幼儿将个人注意力从器皿的形状转移到器皿的花色和图案上来,并以问题引导幼儿感知青花图案中的对称美、线条美和留白美,认识不同种类的青花图案及其艺术特色,为接下来幼儿们进行青花创作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㈢发掘幼儿潜能,进行青花创作

在幼儿园大班“青花瓷”教学过程中,我们组织了一次名为“别样青花”手工制作活动。

我在美术区角中投放了蓝色颜料、画笔、蓝色马克笔、白色纸杯、白色纸盘、空白器皿卡片、白色纸伞、吸管等多种作画工具,然后亲自示范介绍了手指映画、吸管吹画、风景绘画、折叠对称等多种绘画方法,并让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要装饰的物品和装饰物品的方法,制作属于自己的青花瓷作品。

在接下来的活动过程中,孩子们纷纷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绘画方式(图3)。他们有的选择了白色的盘子,以吹画的形式画出了层次分明的花纹(图4);有的选择了古朴典雅的瓷瓶以描线画的方式绘出了心中的风景(图5);有的选择了纸伞,以点和线构建了简洁、素雅的图案(图6);还有的干脆选择直接将颜料倒在了纸盘上,通过变换纸盘的摆放状态,让颜料流动,形成了随意性较强的图案,然后将纸盘对折形成了对称图案。

图3.小朋友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认真地绘画

图4.吸管吹画

图5.描线画

看着孩子们挂满喜悦的面庞以及各具特色的美术作品,我知道他们对青花瓷的喜爱肯定又进了一步。

在此次教学活动组织过程中,通过为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创作材料、教授幼儿多种创作方法,关照了不同幼儿参差不齐的动手能力,提升了活动的开放性和针对性,进而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到对青花作品的创作之中,喜欢“青花”,爱上“青花”。

㈣展示幼儿作品,固化学习体验

幼儿阶段容易对新事物产生兴趣,却不容易维持对该事物的兴趣,故要想让青花瓷文化对幼儿产生持续而深远的影响,就必须想办法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幼儿的学习体验。

想要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要及时对幼儿的学习和探究成就给予肯定和认可,让幼儿可以从他人的话语中找到个人成就感和荣誉感,进而增强探究信心、维持探究兴趣。

为了维持大班幼儿的青花瓷学习兴趣,我们为幼儿组织了一次青花瓷作品展示与投票活动。

幼儿们带着自己的作品围成一个圈,并按照指定的顺序依次站在圆圈的中央展示自己的作品,说明自己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意图。随后幼儿们以举手表决的形式为自己喜爱的作品投票。最后我根据幼儿的投票结果选出最受欢迎的作品,并将该作品张贴到优秀作品展示栏中,方便幼儿和家长们观摩。

这一评选活动的顺利进行不仅促进了幼儿间的交流,拓宽了幼儿的创作思路,而且增强了幼儿的学习体验,维持了幼儿对青花艺术的学习兴趣。

青花艺术是传世的经典,将青花艺术引入幼儿园美术课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幼儿美术创作和欣赏能力的要求。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继续发挥自身才智,挖掘青花艺术的教学价值,发挥青花艺术对幼儿成长的促进作用,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猜你喜欢

青花瓷青花美术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青花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纯净的青花瓷
青花瓷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