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无止境,乐在其中
——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心得
2019-12-24王文玲
王文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2018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物理课程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物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中国物理学会物理教学委员会联合举办了第四届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笔者在经过北京市预赛、地区复赛以及全国决赛后,最终很幸运地获得了全国决赛一等奖。这个比赛的赛制规定,选手在讲课前一小时随机抽取讲课题目,接下来在封闭的环境下备课一小时,然后上讲台进行讲课比赛。一小时的时间里我们该如何取舍跟选题相关的内容,设计一个20分钟的课堂呢?作为选手,我觉得这一点考验的是参赛人平时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对大学物理这门课程的理解深度。
通过参加这一系列的讲课比赛,我见识到了众多参赛选手良好的教学风格,也有机会接受到了物理教学方面各位专家的当面指导,体会到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仍有很多需要提高的地方,真是受益匪浅。国赛颁奖大会上王稼军老师认真点评了多位选手的表现和她对大学物理课程一些知识点的看法[1]。她的一席话让我深刻理解到,要讲好一门课,我们不能只看书、学书,更重要的是要超脱书,这正是将书本从薄读到厚、再由厚又读到薄的过程。
今年新一轮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很快就要开始了。在此之际,我将自己的一点儿教学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分享,希望能对今年及以后的新选手们有些许借鉴意义。
1 “外”——充分利用教学环境
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会在不知不觉中引导教师们严肃认真地对待每一堂课,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从2016年开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开始举办“物理教学名师讲坛”活动,迄今为止已经邀请到了十多位本领域的教学专家们跟大家交流教学心得,每次交流都花费了几个小时,前半场是专家们将自身的教学经验凝练后以主题报告的形式展现给我们,后半场则是热火朝天的就各类教学问题展开面对面的充分讨论和坦诚交流。我们青年教师从各位教学专家的报告中学到了很多很实用的教学经验、教学技巧和优秀的课程设计方案,在与各位专家面对面的交流中,我们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也在不断获得潜移默化式的提高和升华。
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承担着全校的物理基础课教学多年,有一大批优秀的、经验丰富的主讲教师,他们乐于解答年青教师们在教学上遇到任何疑难问题,也愿意毫无保留地向年青教师们传授他们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每次跟他们讨论教学,都会让我有一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受。
2 “内”——注重平时积累
对我们年青教师而言,本次讲课比赛更多的是考验自己平时的教学水平,这需要我们做一个平时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有心人。对如何上好一堂课这一问题,每个人心里的答案可能都不完全相同,但相信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要讲到学生的心坎里去。究竟该如何设计出能深深打动学生的每一堂课呢?既然学生是主体、是目标,课堂要能紧紧吸引他们,课堂设计就需要以他们的思维模式为主线,达到教师一亮嗓子就能镇住全场;一堂课下来就让学生们觉得意犹未尽、断曲回肠之功效。
现将我个人在教学设计这条路上自己的成长体会写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按照我自己的经历来看,教师上课可以分成3个层次,说课、教课和讲课。说课阶段,这一般是青年教师初次上课可能会经历的阶段。“说课”是以陈述方式为主,几乎是完全按照我们大部分教材里给的知识框架授课。说课阶段最大的特点是,知识点成平行关系,逻辑性不强,课程讲述的可替代性比较大,换句话说,这一堂课的内容学生们完全可以自己课后跟着教材学会。随着我们授课时间的增长,经验也在积累,慢慢就走进了“教课”阶段,在这一阶段,课堂设计是以教师的认识为出发点,事无巨细地讲授出内容。与之前的说课阶段相比,课程的讲述内容比教材要细致和丰富,甚至还可以加一些当前的科研成果。这个阶段课程讲述的可替代性要大大减弱,甚至有些课堂内容是需要阅读一些科研或教学论文才能获得的。虽然知识点多,但讲述是从教师的角度来设计的,课堂吸引力还有待提高。接下来进入到了“讲课”阶段,此阶段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设计以解决课题为目的的主线串起整堂课,通过层层设疑,一步一步地分解并剖析该课题,直至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案,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学生主动地学到了所有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培养了他们对一般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思路。
3 课程设计的实例
现在以我这次在国赛赛场抽到的“夫琅禾费圆孔衍射和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一节为例浅谈该节课程的课堂设计所展现的3个层次。
“说课”:先介绍夫琅禾费圆孔衍射,给出艾里斑,再讲瑞利判据,接着直接给出了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最后来一个例题练习。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内容几乎就是普通教材[2]的完全重现。
“教课”:先与之前单缝衍射对比引入圆孔衍射,再给出艾里斑,接着是瑞利判据,同时也拓展一些其他的判据,最后给出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和应用以及例题。这一阶段有不少内容需要在教材外的期刊里学到,内容较之前补充了很多。
“讲课”:首先设置一个疑问如“中国天眼为什么要造得如此大?”,引入题目“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并讲解清楚题目的含义,接下来以探索该问题的一般研究方式为主线来设计课堂。学生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存在着要分辨的问题?”为解答这一问题,先引导学生们分析成像光学仪器的一般特点,他们会自然地联想到平行光经过圆孔的时候会不会也有什么现象,这样就很容易地引出夫琅禾费圆孔衍射的理论。再由艾里斑的引入可以让学生们看到需要分辨的问题,接下来自然会想到,光学仪器不会说话,没办法表达自己的分辨状态,那“用什么标准来判断光学仪器的分辨状态呢?”随后引入统一标准来判定光学仪器的分辨状态,即瑞利判据。进一步,虽然得到了光学仪器对所成像的分辨标准,但由于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是根据对相邻物点的分辨给出来的,学生就能自然地联想到要与物点结合,分析成像光路,给出光学仪器的最小分辨角和分辨本领的定义。最后,在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光学仪器的分辨本领这一基础上,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一方面,可以巩固刚刚学到的知识点,另一方面,可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他们会觉得所学理论知识并不枯燥,而是“非常有用”。最后,留给学生一些课后拓展的内容,这里可以引入其它判据的内容以及最新科技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讲课”的知识内容与“教课”差不多,知识点的讲授设计却有很大不同,最突出的是,这样的课堂设计以学生为出发点,能引起他们的思维共鸣,可以牢牢抓住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和求知欲,必然会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
可以看到,课程的设计是一个对我们来说功在当下,利在未来的好事情。我们平时关注课堂反映,并对每个知识点以及知识点间内在联系的加深入理解,耐住性子仔细琢磨课堂设计,如此这样,就能在比赛现场面临各种题目时都能相对自信和尽情发挥了。
4 总结
教无止境。“外”的环境和“内”的积累对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都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利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通过与同事及其他教学老师们的交流和探讨,逐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课堂设计上,要尽量避免“说课”和“教课”,尽早做到“讲课”,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设计主线串起整堂课,通过层层设疑,一步步地分解并剖析,直至与同学们一起达到最终的理解,这样学生们既能主动地学到知识,又能形成对一般研究性课题的研究方法和解决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