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省肠道原虫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2019-12-24金伟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米巴感染率孢子

金伟

肠道原虫是一类在自然界各种生态环境中广泛分布的单细胞真核动物,属原生动物。常见的人体肠道原虫包括蓝氏贾第鞭毛虫、溶组织内阿米巴、隐孢子虫、人芽囊原虫等,是引起人体腹泻、腹痛的主要病原体。

肠道原虫多属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其感染和发病往往与艾滋病等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的疾病息息相关,既往研究表明,发达国家中30%~80%的AIDS患者或发展中国家中90%的AIDS患者有腹泻症状,其中以肠道原虫感染引起的腹泻为主[1]。近年来安徽省艾滋病感染者持续增多,高危人群如男男性行为者其HIV抗体阳性检出率可达4.8%[2],此外有研究表明,安徽省部分年龄段的婴幼儿隐孢子虫感染率超过10%[3]。上述情况表明,肠道原虫感染已经是安徽省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流行概况

1985~1989年首次全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简称第一次寄调)结果显示,安徽省肠道原虫以蓝氏贾第鞭毛虫和阿米巴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哈门氏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以及布氏嗜碘阿米巴)为主,二者均呈全省性分布,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平原高于山区的特点[4]。2014~2015年第三次全省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简称第三次寄调)结果表明,目前安徽省的肠道原虫总体感染率为0.46%,种类主要为蓝氏贾弟鞭毛虫、阿米巴原虫(溶组织内阿米巴、结肠内阿米巴和微小内蜒阿米巴)和人芽囊原虫。其中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为0.29%[5],是安徽省除钩虫以外感染率最高的肠道寄生虫。

二、蓝氏贾第鞭毛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人体肠道原虫,也是一种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主要寄生部位为人体小肠,常引起腹泻、腹痛和消化不良等症状,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10种主要寄生虫病之一[6,7]。饮用水污染是造成贾第虫病流行的重要因素,故该病是一种水源性疾病。

自1989年第一次寄调以来,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一直占据我省人群原虫感染的首位,第一次寄调时我省人群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高达2.87%,经过20多年的经济持续发展和饮用水卫生状况持续改善,目前我省人群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已降至0.29%,降幅89.9%。但随着我省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群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均大幅下降,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率降幅相对较低,已成为我省仅次于钩虫的第二大肠道寄生虫[4,5]。对我省HIV感染者以及幼儿园儿童等特殊人群的研究结果显示,HIV感染者与普通人群以及幼儿园儿童的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HIV感染者往往腹泻症状较为明显[6,7]。上述研究结果表明,HIV感染可能不会提高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风险,但可能会导致腹泻症状的出现或加重。

已有研究表明,贾第虫的不同基因型中集聚体A和B具备人兽共患的潜力[8,9]。顾有方[10]等对安徽省7个地级市的8个县(区、市)山羊蓝氏贾第鞭毛虫的感染状况及基因分型研究表明,安徽省山羊的蓝氏贾第鞭毛虫感染率为6.3%,但所有分离出的虫株基因型均为不具人兽共患潜力的集聚体E。顾有方[11]等开展的另一项对安徽省5个地级市的6个县(区、市)宠物犬的感染情况及基因型的调查研究表明,我省宠物犬的贾第虫感染率为3.2%,且从我省宣城、蚌埠和宿州的感染宠物犬中检出可引起人兽共患的贾第虫集聚体B。上述研究结果提示,宠物犬在安徽省部分地区蓝氏贾第鞭毛虫的传播上具有一定的公共卫生意义。

三、溶组织内阿米巴

溶组织内阿米巴是至今唯一被肯定的致病性肠道阿米巴原虫,其致病机制主要是滋养体入侵宿主,聚集在结肠,可以穿过覆盖在结肠上皮的黏液层,引起阿米巴性结肠炎;或者随血液循环进人其他组织,引起肠外脓肿。

安徽省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人群感染率一直呈下降趋势,目前人群总体感染率已从第一次寄调的0.59%下降至第三次寄调的0.05%,26年间降幅高达91.5%[4,5]。但在腹泻患者中,溶组织内阿米巴依然保持较高感染率,王克霞[12]等于2004年夏秋季在我省淮南市对403例腹泻患者进行的调查表明,我省腹泻患者粪便中溶组织内阿米巴的滋养体检出率高达5.21%。田利光[6]等于2008年在安徽省阜阳市艾滋病高发区进行调查显示,我省阜阳地区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人群阿米巴原虫感染率为1.67%,但HIV阳性与阴性者的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该调查结果也提示,HIV感染可能不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危险因素。

四、人芽囊原虫

人芽囊原虫曾长期被误认为是酵母菌,直到1967年才有学者将其归属于肠道原虫,并认为其呈多态性[13]。人芽囊原虫的形态学分型一般分为6种,即空泡型、阿米巴型、颗粒型、包囊型、无空泡型和多聚空泡型。空泡型和阿米巴型常见于粪便中;颗粒型很少见于粪便;包囊型目前尚无粪便内检出的报道;无空泡型和多聚空泡型偶见粪便内检出报道[14]。关于人芽囊原虫的致病性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一般认为该原虫致病力较弱,多数感染者无临床症状,部分表现出消化道症状。

我国不同地区人群的人芽囊原虫感染率差异较大,其中上海市2006~2007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当地人群感染率为2.95%[15],而对广西南部沿海地区居民在2010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人群感染率可高达26.35%[16]。与其他地区相比,安徽的人群感染率相对较低,李朝品[17]等于2002年对安徽淮南地区人群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地人群感染率为3.7%。第三次寄调的最新调查数据表明,我省人群人芽囊原虫感染率仅为0.06%[5]。

田利光[18]等对安徽阜阳地区HIV感染者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地HIV感染者的人芽囊原虫感染率高达16.23%;该调查结果与胡缨[19]等人对广西医科大学一附院恶性肿瘤患者调查的16.19%的感染率较为接近。提示HIV感染者以及恶性肿瘤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可能对人芽囊原虫较为易感。

李朝品[17]等对安徽淮南地区腹泻人群的研究结果表明,腹泻人群的感染率与正常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与杨东昌[13]等人的研究结果完全一致。此外,卢作超[20]等和胡缨[21]等对于腹泻患者的研究也倾向于支持该结论。综上,人芽囊原虫可能具有机会致病性并导致感染者腹泻。

五、隐孢子虫

隐孢子虫是一种机会性致病的原虫,人类和多种脊椎动物均可感染。其首次被发现并命名的时间是1907年,但直到1976年才有人体隐孢子虫病的报道,我国首次报道人体隐孢子虫病的时间是1987年。感染人体并引起发病的隐孢子虫主要有两种,分别是人隐孢子虫和微小隐孢子虫,是导致人类腹泻的主要病因之一。恶性肿瘤患者和艾滋病患者等免疫低下人群以及儿童感染隐孢子虫后,可引起严重腹泻,尤其是艾滋病患者,可发生渐进性致死性腹泻。世卫组织已将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的怀疑指标之一[22,23]。

在安徽省一般人群中,儿童为隐孢子虫易感人群。许礼发[24]等于2001年对安徽省29所幼儿园的1204儿童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儿童的隐孢子虫阳性率为3.49%,且乡镇(5.19%)高于城市(2.14%)。蔡茹[3]等于2003年在安徽省淮南地区的一项调查表明,当地腹泻人群中隐孢子阳性率为5.6%,且检出的46例阳性者中有45例为儿童。王庆权[25]等在安徽省潜山县和灵璧县开展的针对一般人群的隐孢子虫调查结果也表明,隐孢子虫感染率在儿童及腹泻人群中较高。许礼发[26]等于2001年进行的另一项以在校学生为目标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幼儿、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隐孢子虫阳性率分别为3.15%、0.82%、0.82%和0.83%,幼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其它学生。

隐孢子虫作为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病原体之一,一直以来被作为艾滋病的常规检验项目开展检测。田利光等于2008年在安徽阜阳市进行的调查表明,当地HIV感染者的隐孢子虫阳性率为8.28%,且人群感染率与其体内IL-2水平存在负相关[27];其同年的另一项研究还表明,HIV阳性人群的隐孢子虫感染率高于HIV阴性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该结论与庞杏林[28]等在广州HIV感染者中的调查结果完全一致。刘道华[29]等在安徽宣城市对当地2010~2012年确诊的342名HIV感染者的调查显示,在安徽省宣城地区,HIV感染者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9.36%,饮用地表水以及CD4+T淋巴细胞≤350个/μl为隐孢子虫感染的危险因素,王慧珠[30]等的研究结果也支持了该结论。

除上述肠道原虫外,安徽省还有结肠内阿米巴、微小内蜒阿米巴等非致病性阿米巴原虫的病例报告,因上述肠道原虫致病性弱或无致病性且目前省内尚无相关研究文献,本文在此不做论述。

猜你喜欢

阿米巴感染率孢子
油菜根肿病菌的生物学特征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英国:55岁以上更易染疫
健康女性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状况研究
关于W公司引入阿米巴经营的几点思考
2012~2016年江苏丹阳市省级土源性线虫病监测点监测结果分析
基于“阿米巴”经营的成本管理实践
中国式阿米巴落地实践之激活组织
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制作孢子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