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血室规范操作降低溶血发生率的效果观察

2019-12-24于野

热带病与寄生虫学 2019年2期
关键词:试管标本血液

于野

医院的采血室是专门采集患者血液进行化验的场所,采集的血液标本质量直接影响化验的结果,完好的血液可以明显提高化验的准确性,为患者疾病的治疗提供及时有效的依据。由于采血室工作量大,护理人员职业素养和患者身体因素等,常规采集的血液标本经常会发生溶血现象,给化验室工作人员和患者都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文主要通过对比两组不同血标本采集时应用不同措施,来观察血液的溶血发生率情况。

临床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抽取在我院采血室2016年7月~2018年6月进行血标本采集的血液2 200份,根据采血时间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 100份。其中将2017年6月前采集的血标本设为对照组,将之后1年采集的血标本设为实验组。对两组的血标本采集实施不同的方案,最后对比两组采血数据间的差异,观察临床效果。

对于不同采血措施,参加采血的人员均进行统一培训,规范操作,采血的场所、用品保持一致。

二、方法

对照组采血工作采用常规临床工作方案,实验组采血工作采用改良措施方案,具体改良措施有:①采血人员职业素养:采血室工作人员在进行采血工作前,均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内容由医院统一进行,并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讲解示范,培训结束后,所有人员进行理论和技能考核,考试合格后给予正式开始临床采血工作。其中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血管选择,如选择弹性好、血管充盈度好、血管管径粗的血管进针,并争取一次性穿刺成功,避免同一部位重复穿刺。这样既可保护患者的血管,又可避免造成患者疼痛等不适感。②采血流程标准化:对采血室工作的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等进行不断完善,让工作人员可以对采血流程做到熟知并规范操作。如在采集血液时,可先将真空试管倾斜45°左右,然后将采血针插入真空试管,并尽量让采血针靠近试管壁,这样可以保证血液流入的速度不会过快。对含有抗凝的真空试管,在血液采集时避免剧烈摇晃,以免造成红细胞损伤而影响化验仪器判读结果。③采血用品准备:采血时需要用到的采血用品做到提前备好备全,如备好真空试管的型号、数量等;检查试管是否存在破损、条形码不清楚等情况;检查采血针和其他用品是否在有效期内,有无损坏等情况。做好采血台面的清洁消毒工作,确保采血室环境的干净、整洁、光线充足等。④心理疏导:采血室接待的患者多,对于患者疾病情况等不了解,在进行采血时,注意观察患者的情绪变化。采血人员以耐心、细心的工作态度来对待每一位患者。对于有不良情绪的患者,做到及时心理疏导,化解其不良情绪,以免导致患者血管收缩或配合不良而致使采血失败。对于采血人员自己,也需做好心理调节,在进行采血时,避免因自身的不良情绪导致采血工作的不成功;也不因患者的负面情绪而影响到自己的心情,要对自己的不良情绪进行及时调节,以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工作。

对取得的两组数据进行卡方统计,以P<0.05为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和讨论

2016年7月~2017年6月采集的对照组1 100份血标本共有50份出现溶血现象,发生率为4.5%。2017年7月~2018年6月对采集血液标本实施规范操作等改良措施后,仅出现10份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降低了80%,显著低于改良措施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23,P<0.05)。

化验室对采集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时,检测误差较大的常见的原因之一是送检的血液标本不合格。导致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因素多样,如患者自身血管不好、工作人员操作欠标准或真空试管存在质量问题等均可导致血液溶血[2,3]。本文通过对2年来在我院采血室采集的2 200份血液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后对照观察,在实施规范操作等改良措施后,血液标本溶血发生率较之前大幅度下降,临床效果显著。因此,本次采取的规范采血质量控制改良措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试管标本血液
血液发生相关microRNAs研究进展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试管难题
冬季的故事
提升血液与血管力的10个生活习惯!
为什么皮肤划破后血液会自动凝结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植物标本的采集与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