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药理学抗消化性溃疡药说课设计
2019-12-24阮耀祥
阮耀祥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近年来,随着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深入和办学水平的提升,说课已经迅速成为考核教师业务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各高职院校教学竞赛中得到推广。说课是一种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的课前预演[1]。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教育学理论,向专家评委和同仁汇报一个章节或一本书的教学设计及其依据[2-3]。高职院校通过开展说课竞赛或者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与同行专家探讨,优化教学流程、改进教学方法,进而提升教学质量。笔者结合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教学实际,以抗消化性溃疡药章节为例,从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与改进4个方面进行说课设计[4]。
1 说教材
1.1 教材分析
选用由河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刘春杰主编的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该教材以护理岗位需求为导向,着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充分体现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和贴近未来职业的高职高专教育特色。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抗消化性溃疡药为本书第三十四章消化系统用药的第一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依据护理岗位职责和教学大纲要求,确立教学目标[5]。知识目标:掌握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能力目标:独立应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临床案例的能力。情感目标:树立“以健康为中心”护理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习惯。
1.3 教学重、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课程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确立本次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常用抗消化性溃疡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教学难点: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
2 说教学方法
2.1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2017级高护27班学生,他们已学习过解剖学、生理学等相关知识,但间隔较久、知识遗忘较多,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回顾。他们思维活跃、学习兴趣浓厚,容易接受新事物,但是学习方法欠佳,没有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习惯。
2.2 教法
教育家陶行知曾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因此,本次课创新性地采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引导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以及案例分析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模式。
2.3 学法
以探究式学习为主,通过分组实践、小组讨论和情景模拟,实现教学做一体化。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参与问卷调查,上课认真听讲、参与小组讨论,课后及时复习和观看微课。
3 说教学过程
本次课分7个阶段[6]:复习旧课(3分钟)、导入新课(3分钟)、讲授新知(25分钟)、案例分析(6分钟)、情景模拟(6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布置作业(2分钟),共50分钟。
3.1 复习旧课
采用“小老师”形式,课前让学生在黑板上梳理上次课的重、难点,带领其他学生共同复习,教师进行补充,既巩固了旧知识,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提升学生应变能力,检验学生课前预习效果。
3.2 导入新课
利用学生对娱乐新闻、明星动态感兴趣的特点,导入歌手林俊杰因三餐不定时导致胃溃疡出血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借机提出什么是消化性溃疡、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3.3 讲授新知
3.3.1突破难点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简单介绍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和胃酸分泌机制,引导学生思考消化性溃疡的病因。精讲溃疡形成的天平学说,师生共同推理出无酸无溃疡和无幽门螺杆菌感染无溃疡的结论。要求学生结合溃疡形成机制,思考应对策略。第一个启发性问题:如何处理分泌过多的胃酸?引导学生提出使用抗酸药的方案。第二个启发性问题:如何减少胃酸分泌?引导学生提出使用抑制胃酸分泌的药物的策略。第三个启发性问题:如何保护已形成的溃疡面?引导学生提出使用胃黏膜保护药的策略。第四个启发性问题:导致消化性溃疡的元凶是谁?引导学生提出使用抗幽门螺杆菌药的方案。通过层层推理,使学生掌握本次课的重点。
3.3.2任务驱动教学 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置为4个任务,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简单介绍药物的分代及其代表药,利用图片加深印象。精讲每类药物的作用及机制,逐条介绍药物的药理作用,利用Flash动画进行演示,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归纳药物不良反应,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3.4 案例分析
介绍典型案例:患者,男,46岁,出租车司机。有吸烟史,1包/天,间断大量饮酒,常吃熏制食品。患者一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中上腹烧灼痛,饥饿时、夜间出现,进食后缓解,伴有反酸、烧心,无恶心呕吐,大小便正常。一周前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加重来院就诊,腹痛部位性质同前,大便正常。既往无其他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病程中伴消瘦、乏力、食欲不振。进食或服制酸药上腹痛可缓解,查大便隐血(+),Hb:87g/L。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患者可能的临床诊断,要求学生为患者设计治疗方案,并介绍药物的作用机制。通过病例分析,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5 情景模拟
让学生扮演患者和护士,再现临床情景,提高交流和表达能力。
3.6 课堂小结
本章节主要学习4类药物:抗酸药、抑制胃酸分泌药(抑酸药)、胃黏膜保护剂以及抗幽门螺杆菌药。病情较轻者可选用抗酸药,病情较重者选择三药联用,抑酸药是基础,联合抗幽门螺杆菌药可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应用胃黏膜保护剂可以提高治疗效果[7]。
3.7 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完成线上课后作业,观看微课。教师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了解学生答题情况。课后练习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督促学习和巩固所学知识的作用,也可以使教师及时发现学生的薄弱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8 板书设计
在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通过板书直观展示本节课的要点、难点,弥补了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重点不突出的缺点。
4 教学反思
可取之处: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合理运用视频资料,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不足之处:在自主讨论环节,少数学生积极性不高,不能有效融入。教学改进:在各教学环节关注学生学习状态,通过提问等方式提高其参与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