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做好医学院校基础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2-24李福智

卫生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基础医学医学院校科目

李福智,侯 阳

(1.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1;2.锦州医科大学,辽宁 锦州 121001)

基础医学科目大多数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学科。高校教师对医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可谓是竭尽全力,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笔者通过多年教学和管理实践,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如何提高在校学习效果、提高基础医学科目的学习效果进行简要分析。

1 课程特点及重要性

基础医学的英文原名是Basic Medical Science,意思就是基础医学科学。基础医学是研究人的生命和疾病现象本质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学科中基于人体科学的解剖学、生理学和细胞学,是现代医学的基石。基础医学的发展曾经在现代医学史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1]。有报道显示,对全国12所高校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基础医学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不同高校、学制、性别学生测试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整体基础医学水平有待提高。结果提示:基础医学教学改革要以保证教学质量为前提,要充分发挥综合测试的诊断、改进、导向和激励功能[2]。此外,大学1~4年在校综合测评成绩与临床执业医师考试成绩均呈正相关。统计结果提示,综合测评成绩是影响医师资格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医学院校有必要从大一开始将在校教育与执业医师考试接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医学人才[3]。从这些研究不难看出,基础医学科目对医学相关专业的重要性。但是,作为学生入学就接触的学科,除了学科本身内容繁杂,包含科目多,有的科目抽象、难懂、相对来说枯燥等特点外,也存在课下学生自主学习时间少,不能积极地复习和预习等现象。另外,到期末大部分学生进行突击复习,请求教师留重点、复习题等,这也造成学生复习效果差,如果平时听课情况差的学生,期末阶段又没复习好,则会导致不及格。即使考试及格的学生,往往考试结束对知识也就遗忘了。加之实习课程主要集中在大五,等认识到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时,学生的大学生活已近结束。另外,在医院实习和未来工作期间,任务都比较繁重,根本没有更多时间充电。

2 学校与教师管理方面

高校扩大招生后,理论课程基本是大班授课,所以,无论从课堂秩序还是听课效果上都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教师利用现有各种资源、各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改革,但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高校教育的特点是学生与任课教师接触少,平时管理学生的主要是辅导员,而辅导员大多是管理和思想政治相关学科毕业,想在专业上给学生予以引导,有时候也力不从心,更多的是对其心理、思想范畴的教育管理。

3 医学院校学生特点

绝大部分学生从未离开过校园,离开父母独自抗压或者抗挫折能力不强。这个年龄的学生价值观和世界观基本形成,但尚未成熟,也较易受到周围人群的影响。原来高中学习的目标就是提高成绩,进入理想大学,目标达成后,思想相对放松,加之远离家庭的监督,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但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精力旺盛,课后打游戏、追剧,课堂看手机、睡觉、逃课等现象较为严重。大部分学生对职业没有规划或者没有明确规划,认为毕业后就会就业,但是,没有想过作为医务工作者需要具备的知识、基础应该在学校夯实的重要性。目前,进入医学相关科目学习的学生往往高考分数都比较高,其自身自学能力、创新性都相对较强。

教师教学改革现在已经多种多样,但是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存在求知欲不强等现象,没有成就感。原来高中学校压力大,应试考试,学生已经思想倦怠,认为学习知识就是为了分数,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不强,同样对知识的重要性也认识不深。鉴于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3.1 学校方面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在这过程中让学生不但学习技能和知识,同时提高担当能力,增强责任心。实践中,不走形式,不能仅仅完成作业就算完成学习,尽量从学生的角度解决问题,深入交流。当然,除了专业方面的培养之外,为了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还应多出台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鼓励文件,可以是教学方面的,也可以是后勤等方面的。

3.2 教师方面

除了提高辅导员或者班主任的自身素质外,还应建立健全公正公平的奖励机制,真正做到让每名学生心中信服。加强管理,营造良好班风。针对个别学生深入交流,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可以增加授课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参与教师教学和科研工作。有条件的学院可以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度,多角度促进学生的成长。

3.3 学生方面

在大学学生自己可支配时间较多,不像初高中阶段,都是由教师或家长安排课下时间,那么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下时间对大学期间的学习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大学生对自身时间的掌控也是重要的能力之一。学生在业余时间应增加与授课或者专业教师的接触,尽早地参与教师的授课或者临床工作,对教师或者医务工作有逐步深入的了解,体会工作的严谨和艰辛。学习过程中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时学习、及时消化。尽早做好职业规划,明确长期和短期内的学习目标,增强计划执行力。这样才能有效利用课堂时间,与授课教师同步完成教学任务。另外,除了知识和职业方面的学习外,学生还应学习与同学、室友的相处,学会调节情绪,妥善处理不同事情。

基础医学学科未来的发展应当坚守教育为本,实施教学改革,均衡弱势学科,建立评优与激励制度。在此基础上,明确基础医学的科研定位,强化基础理论,促进学科交叉结合[1]。

猜你喜欢

基础医学医学院校科目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多科目训练见招拆招练硬功
新医科背景下医学院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实践研究
云南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健康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
高考“新科目”
基础医学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
网络考试系统在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中应用探究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简介